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501,分101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5  6  7  8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机智
弃智
真智
斗智
忠智
智珠
智效
智短
智度
智通
智昏
心智
智烛
竭智
悲智
《國語辭典》:机智(機智)  拼音:jī zhì
聪明灵敏,能随机应变。如:「由于他的机智,才能化险为夷,死里逃生。」
《漢語大詞典》:弃智(棄智)
亦作“ 弃知 ”。 道家谓屏弃聪明智巧。老子:“絶圣弃智,民利百倍。”庄子·胠箧:“故絶圣弃知,大盗乃止;擿玉毁珠,小盗不起。” 晋 葛洪 抱朴子·明本:“外物弃智,涤荡机变,忘富逸贵,杜遏劝沮……道家之业也。”
《漢語大詞典》:真智
佛教语,亦称“ 根本智 ”。指冥符佛家真理的智慧。 北魏 昙鸾 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注卷下:“真实智慧者,实相智慧也。实相无相,故真智无知也。”
《國語辭典》:斗智(鬥智)  拼音:dòu zhì
较量智谋。如:「致胜的方法很多,与其斗力,不如斗智。」
分類:智谋争胜
《漢語大詞典》:忠智
忠诚而有才智。亦指忠智之人。后汉书·冯衍传上:“方今为将军计,莫若屯据大郡……纳雄桀之士,询忠智之谋,要将来之心,待从横之变。”新唐书·李靖传赞:“世言 靖 精风角、鸟占、云祲、孤虚之术,为善用兵。是不然,特以临机果,料敌明,根於忠智而已。”
《國語辭典》:智珠  拼音:zhì zhū
指智慧圆妙,明达事理。如:「智珠在握」。也指聪慧明理的人。唐。张祜 题赠志凝上人诗:「愿为尘外契,一就智珠明。」
《漢語大詞典》:智效
亦作“ 智效 ”。 智能足以担当;以智能效力。语出庄子·逍遥游:“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徵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晋 袁宏 后汉纪·光武帝纪八:“虽智効一官,功覆一簣,亦才力之所会也。” 南朝 宋 颜延之 《皇太子释奠会作》诗:“徒愧微冥,终谢智效。”文选·王俭〈褚渊碑文〉:“恪居官次,智效惟穆。” 李善 注:“庄子曰:‘智效一官。’”效,一本作“ 効 ”。
《國語辭典》:智短  拼音:zhì duǎn
见识浅薄。元。关汉卿《窦娥冤》第二折:「也是我一时智短,将他赚到荒村。」
《漢語大詞典》:智度
(1).谓明智而有器量。 汉 荀悦 《汉纪·高帝纪一》:“﹝ 高祖 ﹞宽仁爱人,有大智度。”续资治通鉴·宋太祖建隆二年:“后聪明有智度,每与帝参决大政,犹呼 赵普 为书记。”
(2).佛教语。梵语的意译。意为“大智慧到彼岸”。《维摩经·佛国品》:“善於智度,通达方便。”
《漢語大詞典》:智通
明智通达;智慧无碍。吕氏春秋·审分:“夫説以智通,而实以过悗。” 唐太宗 《大唐三藏圣教序》:“是以智通无累,神测未形。”
《漢語大詞典》:智昏
亦作“ 智惛 ”。 神智迷乱;胡涂。《淮南子·齐俗训》:“水击则波兴,气乱则智昏。” 南朝 梁 江淹 《遂古篇》:“幽明诡性,令智惛兮。” 唐 皎然 《禅诗》:“万法出无门,纷纷使智昏。” 茅盾 《子夜》十二:“那书房窗外的树木苏苏地讥笑他的心乱智昏。”
《國語辭典》:心智  拼音:xīn zhì
心思智能。如:「心智成熟的人,比较能以理性的态度待人处事。」《吕氏春秋。审分览。任数》:「耳目心智其所以知识甚阙,其所以闻见甚浅,以浅阙博居天下,安殊俗,治万民,其说固不行。」
《漢語大詞典》:智烛(智燭)
谓智慧能明察一切,如烛照物。 汉 扬雄 《法言·修身》:“仁,宅也;义,路也;礼,服也;智,烛也;信,符也。” 李轨 注:“智如灯烛,可以照察。” 唐 刘禹锡 《谒柱山会禅师》诗:“曈曈揭智烛,照使出昏昧。”《参同契》卷下“孔窍其门,智者审思,以意参焉” 元 陈致虚 注:“孔窍者,包括玄妙之深,实大海之梯航,为昏衢之智烛。”
《漢語大詞典》:竭智
竭尽智慧。战国策·赵策四:“臣虽尽力竭智,死不復见於王矣。” 汉 王褒 《圣主得贤臣颂》:“夫竭智附贤者,必建仁策;索人求士者,必树伯迹。” 邹韬奋 《经历》五一:“竭智尽力,求得这种最大的贡献。”
分類:竭尽智慧
《國語辭典》:悲智  拼音:bēi zhì
慈悲与智慧,为佛菩萨所具有的双德。《法苑珠林》卷四八:「虽诵千言,不存悲智,不如一听,自他两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