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853,分124页显示  上一页  5  6  7  8  9  11  12  13  14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星落
华星
妖星
上星
星陨
酒星
小星
星精
月星
见星
四星
星拱
长星
周星
星分
《漢語大詞典》:星落
(1).天星隐没。 北周 庾信 《思旧铭》序:“麟亡星落,月死珠伤。” 唐 李绅 《趋翰苑遭诬构》诗:“日倾乌掩魄,星落斗摧枢。” 唐 杜甫 《季秋苏五弟缨江楼夜宴》诗之一:“星落 黄姑 渚,秋辞 白帝城 。”
(2).喻名人死亡。 唐 方干 《哭秘书姚少监》诗:“寒空此夜落文星,星落文留万古名。”参见“ 星亡 ”。
《漢語大詞典》:星亡
(1).星宿隐没不见。汉书·京房传:“九年不改,必有星亡之异。” 颜师古 注引 孟康 曰:“星亡为星不见也。”
(2).古人以为人间英杰皆上应天星,故以“星亡”谓重臣或贤人死亡。 北周 庾信 《崔訦神道碑铭》:“诸侯地裂,边将星亡。” 倪璠 注:“星亡,谓 崔訦 之薨也。”
《漢語大詞典》:华星(華星)
明星。《文选·曹丕〈芙蓉池作〉诗》:“丹霞夹明月,华星出云间。” 李善 注:“《法言》曰:‘明星皓皓,华藻之力也。’” 唐 李商隐 《无题》诗之三:“归去横塘晚,华星送宝鞍。” 明 唐寅 《短歌行》:“躑躑躅躅,仰见华星。”
分類:明星
《國語辭典》:妖星  拼音:yāo xīng
古以彗星隐现不常,故称为「妖星」。《左传。昭公十年》:「居其维首,而有妖星焉。」也作「祅星」。
《骈字类编》:上星
史记天官书三能注见上上宋书天文志咸康四年十一月戊子太白犯房 星占曰上相忧 云笈七签夫下有其官则上有其星下署置官失则上星为其乱
分类:上星
《國語辭典》:星陨(星隕)  拼音:xīng yǔn
1.星坠于地。《左传。庄公七年》:「星陨如雨,与雨偕也。」唐。韩愈〈晚秋郾城夜会联句〉:「星陨闻雊雉,师兴随唳鹤。」
2.比喻贤人和大将死亡。北周。庾信〈周大将军闻嘉公柳遐墓志铭〉:「智士石折,贤人星陨。」
《國語辭典》:酒星  拼音:jiǔ xīng
星座名。为狮子座ψ、ξ和ω三星。唐。李白〈月下独酌〉诗四首之二:「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也称为「酒旗」。
《國語辭典》:小星  拼音:xiǎo xīng
1.《诗经。召南》的篇名。共二章。根据〈诗序〉:「小星,惠及下也。」或以为劳于仕宦者之作。首章二句为:「嘒彼小星,三五在东。」
2.小而无名的星星。语出《诗经。召南。小星》:「嘒彼小星,三五在东。」汉。郑玄。笺:「众无名之星,随心噣在天,犹诸妾随夫人以次序进御于君也。」故后人便以小星为妾的代称。明。吴炳《疗妒羹。卷上。贤风》:「夫人时常宽慰,许备小星。」
分類:
《漢語大詞典》:星精
犹言星之灵气。 北周 庾信 《周太子太保步陆逞神道碑》:“祥符云气,庆合星精。” 前蜀 贯休 《商山道者》诗:“澄潭龙气来縈砌,月冷星精下听琴。” 清 顾炎武 《雒阳》诗:“三川通地络,鶉火叶星精。”
分類:灵气
《骈字类编》:月星
唐书礼乐志见天纪下台元史祭祀志月星建星斗宿箕宿天鸡辇道渐 败瓜扶筐匏瓜天弁天棓帛度屠肆宗星宗人宗正位于丑月星建星斗宿箕宿居前行其数十有七自子至丑皆西上
又天文志成宗元贞二年十一月丁丑太阴犯月星
分类:月星
《漢語大詞典》:见星(見星)
(1).见到星星。新唐书·隐逸传·武攸绪:“晚年肌肉销眚,瞳有紫光,昼能见星。”
(2).谓子女奔父母之丧。语出礼记·奔丧:“唯父母之丧,见星而行,见星而舍。” 清 钱谦益 《湖上送孟君归甘州》诗:“奔赴见星仍 汉 法,送归临水亦 湘 纍。”
(3).谓时间早。 唐 韩偓 《及第过堂》诗:“早随真侣集 蓬 瀛 ,閶闔门开尚见星。”
《國語辭典》:四星  拼音:sì xīng
1.苍龙、白虎、朱鸟、玄武四星宿。汉。王充《论衡。物势》:「东方木也,其星苍龙也;西方金也,其星白虎也;南方火也,其星朱鸟也;北方水也,其星玄武也。天有四星之精,降生四兽之体。」
2.北斗七星,去斗杓三星,仅馀四星,比喻零落凄凉。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三折》:「呀!今夜凄凉有四星,他不偢人待怎生!」
3.秤杆尾端钉有四星,比喻下场、前程。元。关汉卿《调风月》第三折:「俺那厮做事一灭行,这妮子更敢有四星。」元。乔吉《两世姻缘》第二折:「我比那卓文君,有上稍,没了四星。」
《漢語大詞典》:星拱
谓如众星环绕北斗。语出《论语·为政》:“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唐 柳宗元 《邕州柳中丞作马退山茅亭记》:“诸山来朝,势若星拱。” 清 昭梿 啸亭杂录·八旗之制:“镶黄、正黄居都北址,次两白,次两红,次两蓝,皆四周星拱,以环禁城。”
《漢語大詞典》:长星(長星)
(1).古星名。类似彗星,有长形光芒。史记·景帝本纪:“三年正月乙巳,赦天下。长星出西方。”汉书·文帝纪:“﹝八年﹞有长星出於东方。” 颜师古 注引 文颖 曰:“孛、慧、长三星,其占略同,然其形象小异……长星光芒有一直指,或竟天,或十丈,或三丈,或二丈,无常也。大法,孛、彗星多为除旧布新,火灾,长星多为兵革事。”
(2).指巨星。 北周 庾信 《拟〈咏怀〉》之十一:“直虹朝映垒,长星夜落营。” 宋 吴文英 《八声甘州·陪庾幕诸公游灵岩》词:“是何年、青天坠长星?幻苍崖云树,名娃金屋,残霸宫城。”《三国演义》第九八回:“ 孔明 妙算胜 孙 庞 ,耿若长星照一方。”
《漢語大詞典》:周星
即岁星。 南朝 梁 庾肩吾 《咏同泰寺浮图》诗:“周星疑更落, 汉 梦似今通。”岁星十二年在天空循环一周,因又借指十二年。 唐 白居易 《与刘苏州书》:“岁月易得,行復周星。”资治通鉴·宋武帝永初三年:“皇子 燾 年将周星,明叡温和。” 清 周亮工 《寒食诗话楼感怀》诗之二:“到来风雨半周星,开遍桐华涕自零。”
《漢語大詞典》:星分
(1).谓以天上的星宿划分地上的区域。 晋 左思 《蜀都赋》:“九土星分,万国错跱。”
(2).谓星散。魏书·崔浩传:“大军卒至,必惊骇星分,望尘奔走。”旧唐书·张仲武传:“威略火烈,胡马星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