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陶侃明鉴

相关人物
陶侃


《晋书》卷六十六〈陶侃列传〉~778~
侃在军四十一载,雄毅有权,明悟善决断。自南陵迄于白帝数千里中,路不拾遗。苏峻之役,庾亮轻进失利。亮司马殷融诣侃谢曰:「将军为此,非融等所裁。」将军王章至,曰:「章自为之,将军不知也。」侃曰:「昔殷融为君子,王章为小人;今王章为君子,殷融为小人。」侃性纤密好问,颇类赵广汉。尝课诸营种柳,都尉夏施盗官柳植之于己门。侃后见,驻车问曰:「此是武昌西门前柳,何因盗来此种?」施惶怖谢罪。时武昌号为多士,殷浩、庾翼等皆为佐吏。侃每饮酒有定限,常欢有馀而限已竭,浩等劝更少进,侃悽怀良久曰:「年少曾有酒失,亡亲见约,故不敢踰。」议者以武昌北岸有邾城,宜分兵镇之。侃每不答,而言者不已,侃乃渡水猎,引将佐语之曰:「我所以设险而禦寇,正以长江耳。邾城隔在江北,内无所倚,外接群夷。夷中利深,晋人贪利,夷不堪命,必引寇虏,乃致祸之由,非禦寇也。且吴时此城乃三万兵守,今纵有兵守之,亦无益于江南。若羯虏有可乘之会,此又非所资也。」后庾亮戍之,果大败。季年怀止足之分,不与朝权。未亡一年,欲逊位归国,佐吏等苦留之。及疾笃,将归长沙,军资器仗牛马舟船皆有定簿,封印仓库,自加管钥,以付王愆期,然后登舟,朝野以为美谈。将出府门,顾谓愆期曰:「老子婆娑,正坐诸君辈。」尚书梅陶与亲人曹识书曰:「陶公机神明鉴似魏武,忠顺勤劳似孔明,陆抗诸人不能及也。」
《國語辭典》:明鉴(明鑑)  拼音:míng jiàn
1.明镜。《新唐书。卷一二二。列传。魏元忠》:「夫明鉴所以照形,往事所以知今。」
2.明察、识见高远。如:「法官判事要明鉴秋毫,才不会造成冤狱。」《喻世明言。卷四○。沈小霞相会出师表》:「今早张千进城,两个乘早将尸首埋藏停当,却来回复我小妇人。望青天爷爷明鉴!」
3.明显的前例,可为今日所取法、借镜。《明史。卷三二○。外国列传一。朝鲜》:「苟阙斯二者,而徒事佛求福,梁武之事,可为明鉴。」
《國語辭典》:明鉴(明鑒)  拼音:míng jiàn
1.明镜。
2.喻见解清晰,见识高明。《三国志。卷二三。魏书。杨俊传》:「后固历位郡守,恂御史、县令,其明鉴行义多此类也。」晋。孙楚〈雁门太守牵招碑〉:「明鉴达于世变,弓毅足以致远。」
3.往事的成败,可为今日取法或借镜者。《后汉书。卷六六。陈蕃传》:「明鉴未远,覆车如昨,而逝习之权,复相扇结。」
4.常用的提称语,请人明察的意思,可用于口语或书信。《文明小史》第三回:「大人明鉴,他们已动了众,卑职一人怎么说得过他?」
《国语辞典》:明鉴万里(明鉴万里)  拼音:míng jiàn wàn lǐ
形容目光远大,洞察先机。也作「明见万里」。
《国语辞典》:明鉴秋毫(明鉴秋毫)  拼音:míng jiàn qiū háo
能看出极细微的地方。如:「法官判事要明鉴秋毫,才不会造成冤狱。」
分类:看出细微
《分类字锦》:明鉴远识(明鉴远识)
晋书王浑妻钟氏传氏字琰适浑生济琰女亦有才淑为求贤夫时有兵家子甚俊济欲与之白琰琰曰要令我见之济令此兵与群小杂处琰自帏中察之既而谓济曰绯衣者非汝所拔乎济曰是琰曰此人才足拔萃然地寒寿促不足展其器用不可与婚遂止其人数年果亡琰明鉴远识皆此类也
分类:闺秀
《漢語大詞典》:昭鉴(昭鑒)
明鉴。《醒世恒言·两县令竞义婚孤女》:“颠倒任君瞒昧做,鬼神昭鉴定无私。” 明 吴承恩 《〈申鉴〉序》:“乃宣情述思,托之简削,勒成一家之言,以垂训昭鉴焉。”阿英《关于郑成功的二三事》引 清 郑成功 曰:“谨谢儒服,祈先师昭鉴。”
《漢語大詞典》:水鉴(水鑑)
见“ 水鑑 ”。
亦作“ 水鉴 ”。
(1).明澈如水之照映,故称。 晋 陆云 《答大将军祭酒顾令文》诗之二:“心犹水鉴,函景内照。” 宋 苏轼 《和黄秀才鉴空阁》:“明月本自明,无心孰为境。挂空如水鑑,写此山河影。”
(2).明鉴。 明 文徵明 《送乔冢宰致仕还太原》诗之一:“啟事从来夸水鑑,移文曾不愧山灵。”参见“ 水镜 ”。
(3).比喻清明无私。 清 钱谦益 《寄侯豫瞻督学江西》诗:“水鑑清时吏部郎,持衡专得典文章。”
《國語辭典》:水镜(水鏡)  拼音:shuǐ jìng
1.水和镜皆明亮照物。比喻能洞悉事物的人。《三国志。卷三七。蜀书。庞统传》南朝宋。裴松之注引〈襄阳记〉曰:「诸葛孔明为卧龙,庞士元为凤雏,司马德操为水镜。」
2.比喻人识见清明。《晋书。卷四三。乐广传》:「此人之水镜,见之莹然,若披云雾而睹青天也。」宋。苏轼次韵僧潜见赠〉诗:「道人胸中水镜清,万象起灭无逃形。」
3.比喻月亮。《文选。谢庄。月赋》:「柔祇雪凝,圆灵水镜。」
《漢語大詞典》:烛临(燭臨)
(1).谓由上向下照射。尸子卷上:“天高明,然后能烛临万物;地广大,然后能载任羣体。”汉书·五行志下之下:“日月星辰,烛临下土。”
(2).比喻教化广施。管子·版法解:“凡人君者,覆载万民而兼有之,烛临万族而事使之。是故以天地日月四时,为主为质以治天下。”《汉书·翼奉传》:“今陛下明圣,深怀要道,烛临万方,布德流惠,靡有闕遗。”
(3).犹明鉴。 唐 黄滔 《翰林薛舍人启》:“伏以学士舍人,轩铜照胆,蜀秤悬心,仰惟烛临,当极幽奥。”
《國語辭典》:谅察(諒察)  拼音:liàng chá
体谅而详察隐情。《旧唐书。卷一三五。列传。裴延龄》:「因事陈请,虽已频烦,天听尚高,未垂谅察,辄申悃款,以极愚诚。」唐。韩愈 答陈商书:「略不辞让,遂尽言之,惟吾子谅察焉。」
《漢語大詞典》:彻鉴(徹鑒)
明鉴;洞察。 晋 葛洪 抱朴子·嘉遁:“盖彻鉴所为寒心,匠人之所眩惑矣。”文选·潘岳〈射雉赋〉:“衷料戾以彻鉴,表厌躡以密緻。” 李善 注:“料戾,小而彻也;厌躡,重而密也。翳外观密緻,与草木无别,内视洞彻,多所覩见也。”
分類:明鉴洞察
《漢語大詞典》:炤亮
明鉴;洞察。《金瓶梅词话》第六七回:“今因便鸿,谨候起居,不胜驰恋,伏惟炤亮不宣。”
分類:明鉴洞察
《國語辭典》:水镜(水鏡)  拼音:shuǐ jìng
1.水和镜皆明亮照物。比喻能洞悉事物的人。《三国志。卷三七。蜀书。庞统传》南朝宋。裴松之注引〈襄阳记〉曰:「诸葛孔明为卧龙,庞士元为凤雏,司马德操为水镜。」
2.比喻人识见清明。《晋书。卷四三。乐广传》:「此人之水镜,见之莹然,若披云雾而睹青天也。」宋。苏轼次韵僧潜见赠〉诗:「道人胸中水镜清,万象起灭无逃形。」
3.比喻月亮。《文选。谢庄。月赋》:「柔祇雪凝,圆灵水镜。」
《漢語大詞典》:达聪(達聰)
(1).语出书·舜典:“明四目,达四聪。” 孔 传:“广视听於四方,使天下无壅塞。”后以“达聪”谓广泛听取,明鉴四方。 唐玄宗 《削李林甫官秩诏》:“ 尧 谓达聪,四凶在列; 周 称盛德,三监俶扰。”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六》:“言当以达聪为独断,而不以臆决为独断也。”
(2).使通畅;使疏通。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伊水:“昔 大禹 疏以通水,两山相对,望之若闕, 伊水 歷其间北流,故谓之 伊闕 矣…… 傅毅 《反都赋》曰:‘因 龙门 以畅化,开 伊闕 以达聪也。’”
《國語辭典》:朗照  拼音:lǎng zhào
1.朗,明亮。明亮地照射。如:「月光朗照林谷,宛如银光淋泻而下。」
2.明察,常用于书牍的结尾。如:「朗照不宣。」
《國語辭典》:亮察  拼音:liàng chá
明白清晰的体察。多为书信中的用词。明。王守仁〈与安宣慰书〉:「承问及,不敢不以正对,幸亮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