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語辭典》:得道 拼音:dé dào
1.行事合于正道。《孟子。公孙丑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2.寻获道路。《韩非子。说林》:「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3.道家指道术修鍊完成。《抱朴子。内篇。明本》:「上士得道于三军,中士得道于都市,下士得道于山林。」
4.佛家谓證悟、解脱烦恼。南朝陈。文帝〈大通方广忏文〉:「闻名者离尘,受持者得道。」
2.寻获道路。《韩非子。说林》:「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3.道家指道术修鍊完成。《抱朴子。内篇。明本》:「上士得道于三军,中士得道于都市,下士得道于山林。」
4.佛家谓證悟、解脱烦恼。南朝陈。文帝〈大通方广忏文〉:「闻名者离尘,受持者得道。」
《漢語大詞典》:七贵(七貴)
(1).指 西汉 时七个以外戚关系把持朝政的家族。《文选·潘岳〈西征赋〉》:“窥七贵於 汉 庭,譸一姓之或在。” 李周翰 注:“ 汉 庭七贵: 吕 、 霍 、 上官 、 丁 、 赵 、 傅 、 王 ,并后族也。” 唐 刘知几 《史通·辨职》:“昔 鲁叟 之修《春秋》也,不藉三 桓 之势; 汉 臣之著《史记》也,无假七贵之权。”
(2). 隋 末, 洛阳 人称 段达 、 王世充 、 元文都 、 卢楚 、 皇甫无逸 、 郭文懿 、 赵长文 为七贵。见《隋书·越王侗传》。
(3).泛指权贵。 唐 李白 《流夜郎赠辛判官》诗:“昔在 长安 醉花柳,五侯七贵同杯酒。” 明 何景明 《入京篇》诗:“七贵家连凤城里,转日薰天势无比。” 清 顾炎武 《酬史庶常可程》诗:“跨驴入 长安 ,七贵相经过。”
(2). 隋 末, 洛阳 人称 段达 、 王世充 、 元文都 、 卢楚 、 皇甫无逸 、 郭文懿 、 赵长文 为七贵。见《隋书·越王侗传》。
(3).泛指权贵。 唐 李白 《流夜郎赠辛判官》诗:“昔在 长安 醉花柳,五侯七贵同杯酒。” 明 何景明 《入京篇》诗:“七贵家连凤城里,转日薰天势无比。” 清 顾炎武 《酬史庶常可程》诗:“跨驴入 长安 ,七贵相经过。”
七秽行──法没时七秽行
【三藏法数】
(出出曜经)
〔一、百岁持戒,为恶所破〕,谓法将灭时,有人持戒满百岁已,一弹指顷,遂为恶知识之所破坏,是为法没时之秽行也。
〔二、久行慈心,为瞋所坏〕,谓法将灭时,有人久行平等慈忍,未尝少息,一旦逆境现前,不能安忍,瞋恚倏起,坏灭善根,是为法没时之秽行也。
〔三、薄贱不随师教〕,谓法将灭时,善行寡少,为此道者,悉皆轻薄。污贱之徒,不修威仪,进止不顺师长教诲,耽习下流,无所闻见,是为法没时之秽行也。
〔四、互诤胜负〕,谓法将灭时,正教不行,人我妄兴。是此者则非彼,是彼者则非此,交相毁诤,以求胜负。唯务较短量长,不思反邪归正,是为法没时之秽行也。
〔五、斗乱彼此〕,谓法将灭时,出家之人,或居城郭村落,贪求利养,我慢贡高,悖理乱常,争长竞短,向彼说此,向此说彼,互相毁谤,争斗不已。惟知构造其非,不解弘持其教,是为法没时之秽行也。
〔六、贪著利养〕,谓法将灭时,出家之人,多贪利养,广殖田园,惟思口体之奉,不以勤苦为劳,遂致身多疾病,不能流通佛教,是为法没时之秽行也。
〔七、凡圣皆被毁辱〕,谓法将灭时,教道不明,以伪乱真,以邪混正,是非不明,凡圣无别。故自凡夫之僧至阿罗汉,一概被人轻贱毁辱,既辱其徒,何有其教,是为法没时之秽行也。(梵语阿罗汉,华言无学。)
(出出曜经)
〔一、百岁持戒,为恶所破〕,谓法将灭时,有人持戒满百岁已,一弹指顷,遂为恶知识之所破坏,是为法没时之秽行也。
〔二、久行慈心,为瞋所坏〕,谓法将灭时,有人久行平等慈忍,未尝少息,一旦逆境现前,不能安忍,瞋恚倏起,坏灭善根,是为法没时之秽行也。
〔三、薄贱不随师教〕,谓法将灭时,善行寡少,为此道者,悉皆轻薄。污贱之徒,不修威仪,进止不顺师长教诲,耽习下流,无所闻见,是为法没时之秽行也。
〔四、互诤胜负〕,谓法将灭时,正教不行,人我妄兴。是此者则非彼,是彼者则非此,交相毁诤,以求胜负。唯务较短量长,不思反邪归正,是为法没时之秽行也。
〔五、斗乱彼此〕,谓法将灭时,出家之人,或居城郭村落,贪求利养,我慢贡高,悖理乱常,争长竞短,向彼说此,向此说彼,互相毁谤,争斗不已。惟知构造其非,不解弘持其教,是为法没时之秽行也。
〔六、贪著利养〕,谓法将灭时,出家之人,多贪利养,广殖田园,惟思口体之奉,不以勤苦为劳,遂致身多疾病,不能流通佛教,是为法没时之秽行也。
〔七、凡圣皆被毁辱〕,谓法将灭时,教道不明,以伪乱真,以邪混正,是非不明,凡圣无别。故自凡夫之僧至阿罗汉,一概被人轻贱毁辱,既辱其徒,何有其教,是为法没时之秽行也。(梵语阿罗汉,华言无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