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哑声(啞聲)  拼音:yǎ shēng
无声。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二折》:「一个恣情的不休,一个哑声儿厮耨。」
《國語辭典》:寂寞  拼音:jí mò
1.寂静。《楚辞。刘向。九叹。忧苦》:「幽空虚以寂寞,倚石岩以流涕兮。」
2.孤单冷清。《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且路上有伴,不至寂寞,心上也欢喜。」《红楼梦》第六四回:「如此长天,我不在家,正恐你们寂寞,吃了饭睡觉,睡出病来。」
《國語辭典》:寂寂  拼音:jí jí
寂静无人声。《文选。左思。咏史诗八首之四》:「寂寂杨子宅,门无卿相舆。」
《國語辭典》:漠漠  拼音:mò mò
1.寂静无声。宋。秦观 浣溪沙。漠漠轻寒词:「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宋。苏轼渔父。渔父笑〉词:「渔父笑,轻鸥举,漠漠一家风雨。」
2.密布罗列的样子。唐。王维 积雨辋川庄作诗:「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唐。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曹〉诗:「漠漠帆来重,冥冥鸟来迟。」
3.分散布列的样子。南朝齐。谢朓游东田〉诗:「远树暧阡阡,生烟纷漠漠。」宋。陆游 病起诗:「断香漠漠便支枕,芳草离离悔倚阑。」
4.昏暗的样子。唐。杜甫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兵戈尘漠漠,江汉月娟娟。」
《國語辭典》:寂寥  拼音:jí liáo
1.寂静冷清。宋。周邦彦南乡子。户外井桐飘〉词:「户外井桐飘,淡月疏星共寂寥。」《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八:「即到了洞里,尘埃满地,门户寂寥,似若无人之境。」
2.空旷高远。汉。王褒〈四子讲德论〉:「纷纭天地,寂寥宇宙。」
《國語辭典》:无语(無語)  拼音:wú yǔ
不说话、没有话语。《三国演义》第一四回:「关公曰:『嫂嫂安在?』飞曰:『皆陷于城中矣。』玄德默然无语。」《红楼梦》第六二回:「湘云无语,只得饮了。」
《國語辭典》:沉沉  拼音:chén chén
1.盛大的样子。《淮南子。俶真》:「不以曲故,是非相尤。茫茫沉沉,是谓大治。」
2.宫室深邃的样子。唐。魏徵 暮秋言怀诗:「沉沉蓬莱阁,日夕乡思多。」宋。洪迈《夷坚丁志。卷二。张敦梦医》:「大屋沉沉如王居,立俟门左,吏导之使入。」
3.形容水深的样子。唐。刘禹锡〈怀妓〉诗四首之四:「三山不见海沉沉,岂有仙踪更可寻。」
4.形容声音悠远而深沉。唐。李商隐河内〉诗二首之一:「鼍鼓沉沉虬水咽,秦丝不上蛮弦绝。」
5.形容夜深的样子。宋。苏轼 春夜诗:「歌管楼台声细细,鞦韆院落夜沉沉。」
6.形容心事沉重。唐。王建〈将归故山留别杜侍御〉诗:「沉沉百忧中,一日如一生。」
7.形容音信杳然。唐。杜牧 诗:「三十六宫秋夜深,昭阳歌断信沉沉。」
8.形容深隐沉静的样子。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诗:「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國語辭典》:默默  拼音:mò mò
1.沉静不说话。《楚辞。屈原。卜居》:「谗人高张,贤士无名,吁嗟默默兮,谁知吾之廉贞?」明。归有光〈项脊轩志〉:「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2.不得意的样子。《汉书。卷四八。贾谊传》:「吁嗟默默,生之无故兮!」
3.暗地里。《红楼梦》第五六回:「(宝玉)心中闷闷,回至房中榻上,默默盘算,不觉就忽忽的睡去。」
《國語辭典》:吞声(吞聲)  拼音:tūn shēng
1.不出声。如:「忍气吞声」。《初刻拍案惊奇》卷一:「文若虚羞惭无地,只得吞声上船,再也不敢提起买橘的事。」
2.无声的悲泣。唐。杜甫哀江头〉诗:「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三国演义》第三回:「帝与王伏至四更,露水又下,腹中饥馁,相抱而哭;又怕人知觉,吞声草莽之中。 」
《國語辭典》:泣血  拼音:qì xuè
形容非常的悲恸。《礼记。檀弓上》:「高子皋之执亲之丧也,泣血三年。」《文选。李陵。答苏武书》:「何图志未立而怨已成,计未从而骨肉受刑,此陵所以仰天椎心而泣血也。」
《國語辭典》:屏息  拼音:bǐng xí
抑止呼吸,止住声息。唐。陈鸿〈长恨传〉:「方士屏息敛足,拱手门下。」《新五代史。卷三六。义儿传。李存进传》:「魏人屏息畏之。」
《漢語大詞典》:无哗(無譁)
不要喧闹;肃静无声。书·秦誓:“公曰:‘嗟,我士,听无譁,予誓告汝!’” 孔颖达 疏:“听我告汝,无得喧譁。” 唐 柳宗元 《铙歌鼓吹曲·吐谷浑》:“王旅千万人,衔枚默无譁。” 金 元好问 《示程孙》诗之三:“吾母 河南君 ,闺门静无譁。”
《漢語大詞典》:寂莫
同“ 寂寞 ”。 沉寂;无声。南史·刘峻传:“余声尘寂莫,世不吾知,魂魄一去,将同秋草。” 清 汪懋麟 《送梦敦学士假归桐城》诗之七:“飞腾何限云中鹤,寂莫空餘涧底松。”
分類:沉寂无声
《國語辭典》:衔枚(銜枚)  拼音:xián méi
古代行军袭敌时,令军士把箸横衔在口中,以防喧哗,称为「衔枚」。《史记。卷八。高祖本纪》:「秦益章邯兵,夜衔枚击项梁。」《三国演义》第三○回:「军士皆束草负薪,人衔枚,马勒口。」
《國語辭典》:希声(希聲)  拼音:xī shēng
1.极细微的声音。《老子》第四一章:「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文选。颜延之。赠王太常诗》:「蓄宝每希声,虽秘犹彰彻。」
2.玄妙虚幻的言谈。《抱朴子。内篇。祛惑》:「浅薄之徒,率多誇诞自称,说以厉色希声,饰其虚妄,足以眩惑晚学,而敢为大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