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无为(無為)  拼音:wú wéi
1.不从事人为干预,而任万物自然生长之意。《老子》第三七章:「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
2.以德化民,不采政刑。《论语。卫灵公》:「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宋。王安石 赠上元宰梁之仪承议诗:「民欺自不忍,县治本无为。」
3.勿、不要、不必。《文选。古诗十九首。今日良宴会》:「无为守穷贱,轗轲长苦辛。」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王丞相主簿欲检校帐下。公语主簿:『欲与主簿周旋,无为知人几案閒事。』」
4.县名。位于安徽省芜湖县西。三国时曹操攻孙权,筑城于此,师老无功,因称无为城。宋置无为县,明时省县入州,清仍之,至民国改州为县。
5.佛教用语。非造作,非条件构成的。如:「虚空是无为法。」
《國語辭典》:无为而治(無為而治)  拼音:wú wéi ér zhì
以德化民,不施加刑罚,而能平治天下。《论语。卫灵公》:「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唐。张谓〈虞帝庙碑铭。序〉:「于斯之时,君明于上,人化于下,山川鬼神,亦莫不宁,鸟兽鱼鳖,众乎咸若,无为而治,其圣也欤。」
《漢語大詞典》:无为(无爲)
不认为,不觉得。左传·成公二年:“ 晋 师归, 范文子 后之。 武子 曰:‘无为吾望尔也乎?’” 杨伯峻 注:“为同谓。”
谓顺应自然,不求有所作为。易·繫辞上:“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 孔颖达 疏:“任运自动,不须营造,是无为也。”庄子·天道:“夫虚静恬淡寂寞无为者,万物之本也。”
《漢語大詞典》:无为化(無爲化)
见“ 无为自化 ”。
《國語辭典》:无为自化(無為自化)  拼音:wú wéi zì huà
语本《老子》第五七章:「我无为而民自化。」不加人为干预,使顺其自然而化育。《史记。卷六三。老子韩非传》:「李耳无为自化,清静自正。」
分類:无为而治
《漢語大詞典》:无为法(無爲法)
佛教语。同“ 有为法 ”相对。指离生灭因缘造作、永恒不变的法性真理。四十二章经:“解无为法,名曰沙门。” 宋 朱熹 《久雨斋居诵经》诗:“门掩竹林出,禽鸣春雨餘。了此无为法,身心同晏如。”
《漢語大詞典》:无为子(無爲子)
宋 杨杰 的道号。 宋 陈善 扪虱新话·佛印径山滑稽:“ 杨次公 道号 无为子 。一日,见 金山 佛印 师, 佛印 问其説。 次公 曰:‘某生 无为军 ,自称 无为子 。’ 佛印 曰:‘公若生 庐州 ,则自称 庐子 乎(庐、驴同音)?’ 佛印 滑稽如此。”
《漢語大詞典》:无为谓(無爲謂)
庄子·知北游中假托的人名。犹言无为无谓。庄子·知北游:“ 知 谓 无为谓 曰:‘予欲有问乎若:何思何虑则知道?何处何服则安道?何从何道则得道?’” 明 高启 《寓感诗》之十:“所以 国武子 ,杀身由尽言。妙哉 无为谓 ,默默道斯存。”
《漢語大詞典》:无为而成(無爲而成)
谓不倚外力而自然有所成就。《礼记·中庸》:“不见而章,不动而变,无为而成。” 孔颖达 疏:“无所施为而道德成就。”亦作“ 无为自成 ”。 汉 徐干 中论·考伪:“物者春也,吐华夏也,布叶秋也,凋零冬也,成实斯无为而自成者也。”
《漢語大詞典》:无为天下先(無爲天下先)
老子 主张为人处世宜守拙韬晦,莫作先行者。老子:“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后为遁世者奉作座右铭。 唐 李山甫 《遣怀》诗:“古道贵拙直,时事不足言。莫饮 盗泉 水,无为天下先。”
《漢語大詞典》:无为之治(無爲之治)
指道家顺应自然,不求有所作为的治理方法。红楼梦第五六回:“既能夺他们之权,生他们之利,岂不能行无为之治?”参见“ 无为而治 ”。
《國語辭典》:无为而治(無為而治)  拼音:wú wéi ér zhì
以德化民,不施加刑罚,而能平治天下。《论语。卫灵公》:「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唐。张谓〈虞帝庙碑铭。序〉:「于斯之时,君明于上,人化于下,山川鬼神,亦莫不宁,鸟兽鱼鳖,众乎咸若,无为而治,其圣也欤。」
《分类字锦》:无为制窍(无为制窍)
管子心之在体君之位也九窍之有职官之分也耳目者视听之官也心而无与于视听之事则官得守其分矣夫心有欲者物过而目不见声至而耳不闻也故曰上离其道下失其事故曰心术者无为而制窍者也
分类:
《漢語大詞典》:无为自成(無爲自成)
见“ 无为而成 ”。
《漢語大詞典》:无为而成(無爲而成)
谓不倚外力而自然有所成就。《礼记·中庸》:“不见而章,不动而变,无为而成。” 孔颖达 疏:“无所施为而道德成就。”亦作“ 无为自成 ”。 汉 徐干 中论·考伪:“物者春也,吐华夏也,布叶秋也,凋零冬也,成实斯无为而自成者也。”
《國語辭典》:无为自化(無為自化)  拼音:wú wéi zì huà
语本《老子》第五七章:「我无为而民自化。」不加人为干预,使顺其自然而化育。《史记。卷六三。老子韩非传》:「李耳无为自化,清静自正。」
分類:无为而治
《國語辭典》:无为而治(無為而治)  拼音:wú wéi ér zhì
以德化民,不施加刑罚,而能平治天下。《论语。卫灵公》:「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唐。张谓〈虞帝庙碑铭。序〉:「于斯之时,君明于上,人化于下,山川鬼神,亦莫不宁,鸟兽鱼鳖,众乎咸若,无为而治,其圣也欤。」
《國語辭典》:无为而治(無為而治)  拼音:wú wéi ér zhì
以德化民,不施加刑罚,而能平治天下。《论语。卫灵公》:「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唐。张谓〈虞帝庙碑铭。序〉:「于斯之时,君明于上,人化于下,山川鬼神,亦莫不宁,鸟兽鱼鳖,众乎咸若,无为而治,其圣也欤。」
《國語辭典》:恬淡无为(恬淡無為)  拼音:tián dàn wú wéi
心境清静淡泊而无所营求。《庄子。在宥》:「释夫恬淡无为,而悦夫啍啍之意。」汉。王褒〈圣主得贤臣颂〉:「遵游自然之势,恬淡无为之场。」
《分类字锦》:虚无为本(虚无为本)
史记自序道家无为又曰无不为其实易行其辞难知其术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无成势无常形故能䆒万物之情不为物先不为物后故能为万物主
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