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七九二五
施发,字政卿,温州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弱冠学医,并攻举业,中年弃绝科场,专心医道。淳祐中著有《察病指南》三卷、《续易简方论》六卷,今存。见所撰《察病指南序》。
《国语辞典》:民歌五裤(民歌五裤)  拼音:mín gē wǔ kù
五裤,称颂地方官吏施行善政。民歌五裤指因施政措施良好,而百姓家有馀衣,乃称道高歌。《幼学琼林。卷一。文臣类》:「廉范守蜀郡,民歌五裤。」
《国语辞典》:四个坚持(四个坚持)  拼音:sì ge jiān chí
中共邓小平在西元一九七九年三月所提出的施政四项基本原则。即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坚持共产党领导、坚持马列主义及毛泽东思想。
《国语辞典》:基本国策(基本国策)  拼音:jī běn guó cè
政府施政的主要方针与精神,并为全体国民所应共同奉行与遵守的规定。我国基本国策定于宪法第十三章,包括国防、外交、国民经济、社会安全、教育文化及边疆地区等六项重要国策。
《国语辞典》:国家永续发展论坛(国家永续发展论坛)  拼音:guó jiā yǒng xù fā zhǎn lùn tán
为配合政府永续发展之施政目标,汇集社会各界之共识,由行政院经建会成立的讨论园地。「永续发展」观念系由联合国布伦特兰委员会(Brundtland Commission)于西元一九八七年所提。基本内涵为「能满足当代的需要,而同时不损及后代子孙满足其本身需要的发展」。该观念提出后,即成为世界各国及国际性组织在面对全球环境变迁及环境问题的最高指导原则。经建会成立「国家永续发展论坛」的主要目的,是要提供一个公共参与的场所,让产官学各界,将其对永续发展之相关议题经过公开、广泛的讨论,产生交集、建立共识,并勾勒出适合我国国情及符合国际趋势的永续发展政策纲领,提供政府在国家发展会议及未来研拟政策与措施之参考。
《国语辞典》:舆论政治(舆论政治)  拼音:yú lùn zhèng zhì
一种由全民的舆论来指导政府施政的政治型态。
《国语辞典》:内阁制(内阁制)  拼音:nèi gé zhì
一种政府行政体制。起源于英国,在施政运作上是以内阁代替元首对议会负责,国家元首仅具名位而无实权。内阁需拟订政策提交议会讨论;并且督责所属部会执行议会所通过的法律;议会对于无能或执政错误的内阁则可提出谴责或投不信任票,迫使内阁下台。
《国语辞典》:神农奖(神农奖)  拼音:shén nóng jiǎng
我国政府为配合农业施政,培育核心农民,加速农业升级所设立的奖项。于民国七十二年创办,每年举行一次。特就从事农、林、渔、牧生产的专业农民、青年以及农家妇女,选拔出对农村建设、技术革新、家事改进等有卓越成就和具体贡献者,以期增进农民经营农业的信心,加速农业技术现代化,开创农村新面貌。
《國語辭典》:箕风毕雨(箕風畢雨)  拼音:jī fēng bì yǔ
本指人民各有好恶。语本《书经。洪范》「庶民惟星,星有好风,星有好雨」句下汉。孔安国。传:「故云箕星好风也,毕星好雨,亦如民之有所好也。」后用以比喻施政能顺应民情。南朝梁。吴均〈八公山赋〉:「箕风毕雨,育岭生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