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新法  拼音:xīn fǎ
1.新制定的法律。《韩非子。定法》:「晋之故法未息,而韩之新法又生。」《文明小史》第一二回:「因这位总督大人很讲求新法,颇思为民兴利,从他到任七、八年,纺纱局也有了,枪炮厂也有了。」
2.新制定的历法。《南史。卷七二。文学传。祖冲之传》:「始元嘉中,用何承天所制历,比古十一家为密,冲之以为尚疏,乃更造新法。」
《国语辞典》:新法螺先生谭(新法螺先生谭)  拼音:xīn fǎ luó xiān sheng tán
书名。清朝末年出版,为中国最早的科幻小说,内收《法螺先生谭》、《法螺先生续谭》和《新法螺先生谭》三篇小说。前二篇是译作,译者是吴门天笑生;后一篇则为徐慈所创作,全文约一万三千多字,描述新法螺先生离开地球,到月球,再到火星、金星,最后重返地球的奇遇。简称为「新法螺」。
《国语辞典》:新法西斯主义(新法西斯主义)  拼音:xīn fǎ xī sī zhǔ yì
称极右派激进分子的作为的政治名词。系继承三○年代欧洲墨索里尼的法西斯理念,强调以民族或国家作为全部历史与生活的中心,并强调人际之间的不平等、领袖的绝对权威。
《国语辞典》:新法算书(新法算书)  拼音:xīn fǎ suàn shū
书名。明朝徐光启、李之藻与西洋教士龙华民等合撰。书末历法西传、新法表异二种,则是汤若望入清后所作。一百卷,十一部。为西洋历法入中国之始,曾引起当时守旧人士的强烈反对。
《分类字锦》:合和新法
范成大 素羹诗 毡芋凝酥敌少城,土藷割玉胜南京。合和二物归藜糁,新法侬家骨董羹。
《漢語大詞典》:新格
(1).新法。新唐书·刑法志:“ 唐 兴, 高祖 入京师,约法十二条…… 武德 二年,颁新格五十三条。”宋史·真宗纪二:“颁考试进士新格。”
(2).诗文的新格调。 唐 殷文圭 《寄贺杜荀鹤及第》诗:“ 九子 旧山增秀絶,二《南》新格变风骚。” 宋 王安石 《次韵陆定远以谪往来求诗》:“行吟强欲偷新格,自笑何能到万分。”
《漢語大詞典》:新术(新術)
(1).新路。《文选·谢灵运〈登石门最高顶〉诗》:“来人忘新术,去子惑故蹊。” 李周翰 注:“术、蹊,皆山路。”
(2).新法。 康有为 《大同书》辛部第十一章:“其新书分三等:……第二曰新术,以术有法可寻者也。”
分類:新法
《漢語大詞典》:市易
(1).交易;贸易。三国志·吴志·全琮传:“ 柔 尝使 琮 齎米数千斛到 吴 ,有所市易。” 宋 李清照 《〈金石录〉后序》:“后或见古今名人书画,一代奇器,亦復脱衣市易。” 清 唐甄 潜书·更币:“古者言富,唯在五穀;至于市易,则有龟、贝、金钱、刀布之币。”
(2).指购买。 清 昭槤 啸亭杂录·书贾语:“贾者云:‘近二十餘年,坊中久不贮此种书,恐其无人市易,徒伤貲本耳!’”
(3).即市易法。 宋 王安石 推行的新法之一。宋史·食货志下八:“市易之设,本 汉 平準,将以制物之低昂而均通之。”
《國語辭典》:绍述(紹述)  拼音:shào shù
遵循前人的遗规事业。《宋史。卷四七一。奸臣传一。章惇传》:「于是专以『绍述』为国是,凡元祐所革一切复之。」
《國語辭典》:均输(均輸)  拼音:jūn shū
1.职官名。汉武帝时于每郡所置均输官以流通货物。
2.宋代王安石变法时所创的一种新法。为政府先制定每年物品的预算,由发运司采购物资,以节省不必要的运费。
3.一种九章算术。
《國語辭典》:雇役(僱役)  拼音:gù yì
雇人服役。宋王安石制订《雇役法》,令不能服役之人缴钱于官,由官府招募人代役。
《漢語大詞典》:颁金(頒金)
战国 秦 商鞅 变法,“令既具,未布,恐民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於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復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于是颁布新法,令行于民。事见史记·商君列传。后因以“颁金”作为悬赏以取信于民的典故。《旧唐书·李密传》:“危急则勋赏悬授,克定则丝纶不行,异 商鞅 之颁金,同 项王 之刓印。”
《國語辭典》:洛党(洛黨)  拼音:luò dǎng
宋哲宗朝的新、旧党争中,反对王安石新法的旧党派系之一。以程颐为领袖,朱光庭、贾易等为其羽翼。
《漢語大詞典》:免役法
宋 熙宁 年间 王安石 推行新法,将差役改为雇役,由当役人户按等第出钱,官府募人代服徭役,称为“免役法”,亦称“ 募役法 ”。见宋史·食货志上五宋史·王安石传
《漢語大詞典》:三舍法
宋神宗 时取士法,为 元丰 新法之一。其法分太学为外舍、内舍、上舍,别生员为三等而置之。依一定年限和条件,由外舍升入内舍继而升上舍。最后按科举考试法,分别规定其出身并授以官职。在舍读经为主,以济当时科举偏重文词之不足。 绍圣 中,曾一度废科举,专以三舍法取士。 宣和 三年,诏罢此法。见宋史·选举志一《选举志二》朱子语类卷一○九:“莫説以前,只是 宣和 末年三舍法纔罢,学舍中无限好人才,如 胡邦衡 之类,是甚么样有气魄,做出那文字是甚豪壮,当时亦自煞有人。” 清 李慈铭 《越缦堂读书记·避史录话》:“ 崇寧 立三舍法,虽崇经术,亦未尝废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