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批斗(批鬥)  拼音:pī dòu
批判斗争。如:「用理性的协商取代恶意的批斗,是民主政治的表徵。」
《國語辭典》:闹荒(鬧荒)  拼音:nào huāng
旧时农民遇到荒年时所引起的地主和佃农的纠纷。
《國語辭典》:政党(政黨)  拼音:zhèng dǎng
由政治主张与利益相同的人结合而成,以谋求政治权力,合法控制政府人事及政策,进而实现其共同政见的组织。
《國語辭典》:根据地(根據地)  拼音:gēn jù dì
凭恃、依据的地方。多指事物据以发展的主要中心。如:「宋江等人啸聚山林,以梁山泊为根据地。」《清史稿。卷一三八。兵志九》:「故创练海军,以威海、旅顺为根据地。」
《國語辭典》:搏斗(搏鬥)  拼音:bó dòu
徒手或以刀、棍等器物激烈对打。如:「武松与老虎展开了一场大搏斗!」《宋史。卷二六二。列传。刘温叟》:「贼果悉众来,大战于归仁铺。前锋孙节死,几以右军搏斗,自辰至巳,胜负未决。」
《國語辭典》:宣战(宣戰)  拼音:xuān zhàn
正式对外发表与敌方开战或向他方挑战。如:「谈判破裂,又没有任何缓冲的馀地,否则两国还不致于正式宣战。」
《國語辭典》:对抗(對抗)  拼音:duì kàng
1.对立、抗拒。如:「对抗到底不退缩」。
2.较量、比赛。如:「那两支球队的对抗,总是吸引众多球迷入场观赏。」
《國語辭典》:胜仗(勝仗)  拼音:shèng zhàng
打仗获胜。后泛指比赛获胜。如:「这场球赛,本校选手打了一场漂亮的胜仗。」
《漢語大詞典》:下生活
指文艺工作者到人民群众的实际斗争中去体验生活。 巴金 《随想录·文学的作用》:“作家下生活是极其寻常的事。”
《漢語大詞典》:文斗(文鬥)
进行说理斗争。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二部九:“只能文斗,不能武斗。”
《漢語大詞典》:摘帽
(1).脱下帽子。 清 陈其元 《庸闲斋笔记·中西礼俗之异点》:“﹝ 法国 ﹞皇帝见众人之摘帽,亦以手掀其帽,为答礼然。”
(2).比喻除去对斗争对象所给予的定性处理。《花城》1981年第5期:“那个老牧主早就摘帽了。”
《漢語大詞典》:鱼死网破(魚死網破)
比喻斗争双方同归于尽。京剧《杜鹃山》第五场:“他就是张网捕鱼,我也拼他个鱼死网破。”
《漢語大詞典》: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收藏、研究和展览中国人民革命武装斗争文物、史料及中国历代军事历史的机构。1959年建成于北京。隶属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设有陈列馆、陈列广场和电影馆等。
《漢語大詞典》:致青年公民
诗集。郭小川作。1957年出版。收诗七首。作品号召青年们投入火热的斗争生活,积极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具有强烈的政治鼓动性。采用马雅可夫斯基“楼梯诗”的形式,节奏热烈明快,语言热情奔放。
《漢語大詞典》:哲学的党性
也称“哲学的党派性”。指哲学中存在着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和斗争。在哲学两千多年的发展历史中,始终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这两个哲学基本派别与两条哲学路线的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