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370,分158页显示  上一页  9  10  11  12  13  15  16  17  18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文昭
山文
文陛
羲文
文惠
五文
繁文
文杏
文云
行文
文致
文犀
文祖
文状
真文
《漢語大詞典》:文昭
(1).文德昭著。国语·周语下:“ 成王 能明文昭,能定武烈者也。”文选·刘琨〈答卢谌诗〉:“资忠履信,武烈文昭。” 李善 注:“ 汉武帝 赠故 朱崖 太守 董广 詔曰:‘伐叛柔服,文昭武烈。’ 曹植 令曰:‘相者文德昭,将者武功烈。’”
(2).谓宗庙位次。 文王 之子为昭。文选·颜延之〈应诏宴曲水作诗〉:“昔在 文 昭,今惟 武 穆。” 李善 注:“言昔者在 高祖 之子为王,同於 文王 之昭,今帝之子为王,又同 武王 之穆……汉书 韦玄成 议曰:父为昭,子为穆,孙復为昭。昭穆,父子之迭号,千祀而一也。” 清 朱大韶 实事求是斋经义·二叔辨:“徧考经传诸子,无并 管 、 蔡 、 霍叔 为三叔者,至谓下文方列 文 昭,故不谓 管 蔡 ,説更无理。”参见“ 文昭武穆 ”。
《漢語大詞典》:文昭武穆
古代宗法制度,宗庙位次,始祖庙居中,以下父子递为昭穆,左为昭,右为穆。祭祀时,子孙也按昭穆,左右排列行礼。 周文王 於 周 为穆, 文王 之子 武王 则为昭,而 武王 之子 成王 又为穆。“文昭武穆”原指 文王 的子孙众多,后则泛称子孙繁衍。 南朝 陈 徐陵 《劝进梁元帝表》:“其 文 昭 武 穆,跗蕚也如彼;天平地成,功业也如此。” 唐 杨炯 《唐右将军魏哲神道碑》:“ 文 昭 武 穆,方驾齐驱;公子王孙,朱轮华轂。”参阅文献通考·宗庙一
《漢語大詞典》:山文
同“ 山纹 ”。
(1).山的纹理。 唐 张九龄 《林亭咏》:“苔益山文古,池添竹气清。”
(2).指状如山形的花纹。《后汉书·马融传》“山罍常满” 唐 李贤 注:“山罍,画为山文。”
《漢語大詞典》:文陛
宫阙的殿阶。借指朝廷。 汉 刘桢《鲁都赋》:“路殿岿其隆崇,文陛巘其高驤。”文选·沈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升降文陛,逶迆魏闕。” 张铣 注:“文陛,天子殿阶也,以文石砌之。” 唐 柳宗元 《祭杨凭詹事文》:“实期濬发,再光文陛。” 宋 叶适 《题椿桂堂》诗:“黄旗两记张庆闈,紵袍三号趋文陛。”
《漢語大詞典》:羲文
伏羲氏 和 周文王 的并称。后汉书·班固传下:“今论者但知诵 虞 夏 之,咏 殷 周 之,讲 羲 文 之。” 李贤 注:“ 伏羲 画八卦, 文王 作卦辞。” 唐 白居易 《哭刘敦质》诗:“哭罢持此辞,吾将詰 羲 文 。”
《漢語大詞典》:文惠
文德恩惠。后多用为谥号。《史记·秦始皇本纪》:“外教诸侯,光施文惠,明以义理。”
《骈字类编》:五文
李解凤凰来仪赋六翮已成五文毕备八令狐楚和仆射相公詶忠武李相公见寄诗见 音下王逢送薛鹤斋真人代祀天妃还京诗见一发下
《漢語大詞典》:繁文
(1).富有文采。礼记·乐记:“嘽谐、慢易、繁文、简节之音作,而民康乐。” 孔颖达 疏:“言君若道德嘽和疏易,则乐音多文采而节奏简畧,则下民所以安乐也。” 汉 王充 论衡·超奇:“笔能著文,则心能谋论,文由胸中而出,心以文为表。观见其文,奇伟俶儻,可谓得论也。由此言之,繁文之人,人之杰也。”
(2).繁琐复杂的文辞。《韩诗外传》卷六:“繁文以相假,饰辞以相悖。” 南朝 梁 沈约 《怀旧诗·伤李珪之》:“吏道勤不息,繁文长自拥。”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上:“ 孔子 述六经,惧繁文之乱天下,惟简之而不得,使天下务去其文,以求其实,非以文教之也。” 吴晗 《反对繁文》:“他把犯有空而长罪状的文件叫做繁文。”
(3).繁琐的礼仪。《淮南子·道应训》:“繁文滋礼,以弇其质。”明史·骆问礼传:“面奏之仪,宜略去繁文,务求实用,俾诸臣入而敷奏,退而治事,无或两妨。”
《漢語大詞典》:文杏
(1).即银杏。俗称白果树。木质纹理坚密,是建筑和手工业的高级用材。 汉 司马相如 《长门赋》:“刻木兰以为榱兮,饰文杏以为梁。”西京杂记卷一:“初修 上林苑 ,羣臣远方各献名果异树……杏二:文杏、蓬莱杏。” 宋 叶适 《送卢简夫》诗:“文杏将非庙廊具,涧苹况是王公羞。” 清 龚自珍 《说昌平州》:“其木多文杏、苹婆、柿、棠梨。”
(2).诗词中常用以指代文杏做的木梁。 唐 李商隐 《越燕诗》之一:“ 卢 家文杏好,试近 莫愁 飞。” 清 杜岕 《游白燕庵》诗:“雕鏤饰文杏,彩笔夹歌謳。”
《韵府拾遗 文韵》:文云(文云)
房晋对策惟德动天文云开其五色
《國語辭典》:行文  拼音:xíng wén
1.推行文治教化。《史记。五五。留侯世家》:「今陛下能偃武行文,不复用兵乎?」《汉书。卷八一。匡衡传》:「偃武行文,将欲度唐虞之隆,绝殷周之衰也。」
2.作文。清。李渔《閒情偶寄。卷三。词曲部。格局》:「绳墨不改,斧斤自若,而工师之奇巧出焉,行文之道,亦若是也。」
3.官厅的公文往来。《儒林外史》第一回:「时常有人传说,朝廷行文到浙江布政司,要徵聘王冕出来做官。」《文明小史》第一回:「齐巧这年春天,正逢岁试,行文下去,各学教官传齐廪生,携带门斗,知会了文武童生,齐向府中进发。」
《漢語大詞典》:行文书(行文書)
发布公文。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二》:“﹝ 贞元 ﹞末年,不復行文书,置白望数百人於两市并要闹坊,閲人所卖物,但称宫市,即歛手付与。”古今小说·陈御史巧勘金钗钿:“﹝ 陈御史 ﹞便行文书,仰 石城 县提 梁尚宾 妻严审,仍追餘赃回报。”亦省作“ 行文 ”。 明 张居正 《请谕戒边臣疏》:“臣愚伏望特勅兵部,令其行文各边总督镇巡等官,秋防在邇,比常务要倍加儆备,庶可永保无虞。”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四:“姊名 宛玉 ,嫁 淮北 程 家,与夫不协,私行脱逃, 山阳 令行文关提。”儿女英雄传第十三回:“那消几日,早问出许多赃款来,钦差一面行文,仍用名帖去请河道过来説话。”
分類:发布公文
《國語辭典》:文致  拼音:wén zhì
1.舞文弄法,陷人入罪。《后汉书。卷四六。陈宠传》:「解妖恶之禁,除文致之请谳五十馀事。」
2.文采。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辨骚》:「则顾盼可以驱辞力,咳唾可以穷文致。」
《國語辭典》:文致  拼音:wèn zhì
润色、粉饰。《汉书。卷一○○。叙传上》:「莽秉政,方欲文致太平,使使者分行风俗,采颂声。」《后汉书。卷三六。贾逵传》论曰:「贾逵能附会文致,最差贵显。」
《國語辭典》:文犀  拼音:wén xī
有文彩的犀角。《后汉书。卷二四。马援传》:「及卒后,有上书谮之者,以为前所载还,皆明珠文犀。马武与于陵侯侯昱等皆以章言其状。」唐。袁郊《红线》:「见田亲家翁正于帐内,鼓趺酣眠,头枕文犀,髻包黄縠,枕前露一七星剑。」
分類:纹理犀角
《漢語大詞典》:文祖
(1). 帝尧 始祖之庙。书·舜典:“正月上日,受终于文祖。” 孔 传:“文祖者, 尧 文德之祖庙。” 蔡沉 集传:“文祖者, 尧 始祖之庙。”史记·五帝本纪:“文祖者, 尧 大祖也。”文祖之说,各家不一。 马融 谓“天也,天为万物之祖,故曰文祖”。 郑玄 谓“五府之大名,犹 周 之明堂”。见 清 孙星衍 尚书今古文注疏
(2).泛指太祖庙。魏书·任城王云传:“储宫正统,受终文祖,羣公相之,有何不可?” 唐 张说 《赠华州刺史杨君碑》:“ 神龙 初, 中宗 克復丕业,格于文祖。”
(3).继业守文之祖。左传·哀公二年:“ 卫大子 祷曰:‘曾孙 蒯聵 敢昭告皇祖 文王 、烈祖 康叔 ,文祖 襄公 ……’” 杜预 注:“继业守文,故曰文祖。”
《國語辭典》:文状(文狀)  拼音:wén zhuàng
告状的文书。《三国演义》第七○回:「吾教汝休去,汝取下文状要去;今日折尽大兵,尚不自死,还来做甚!」
《漢語大詞典》:真文
佛道所指经文、符箓等。 唐 高宗 《述圣记》:“以 中华 之无质,寻 印度 之真文。” 唐 韦渠牟 《步虚词》之九:“真文几时降,知在 永和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