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檄文  拼音:xí wén
军中文书的通称,用以声讨敌人、宣示罪状、徵召等。《汉书。卷八三。朱博传》:「博口占檄文曰:『府告姑幕令丞,言贼发不得,有书。』」《三国演义》第五回:「望兴义师,共泄公愤;扶持王室,拯救黎民。檄文到日,可速奉行!」也称为「檄书」。
《漢語大詞典》:诰词(誥詞)
君王所颁文告。 宋 龚鼎臣 东原录:“ 嘉祐 四年贬 吕溱 ,其誥词 刘敞 行之, 溱 当贬而褒; 嘉祐 五年, 刘沆 赠僕射侍中,其誥词 张瓌 行之, 沆 当褒而贬。” 清 俞樾 茶香室丛钞·周将军:“ 元 刘壎 隐居通议云:‘庚子五月,因观江涨至 五通庙 ,忽忆儿时见将军誥词一轴,乃 宋 封 周将军 为 宣□侯 者也。’”
《漢語大詞典》:谆谕(諄諭)
谆谆告谕。 太平天囯 后期,诸王所出文告,除 洪仁玕 外,多用之。 太平天囯 李秀成 《劝苏郡四乡百姓举官造册谕》:“为此再行谆諭,仰尔百姓一体知悉。”另有《侍王李世贤劝四民诚心向化纳贡投诚谆諭》《扬王李明成劝清营官兵谆諭》
《國語辭典》:军帖(軍帖)  拼音:jūn tiè
徵兵的文书。南朝梁。无名氏〈木兰诗〉二首之一:「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
分類:军中文告
《漢語大詞典》:张黄(張黄)
张贴帝王颁发的命令。黄,黄榜,帝王的文告。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逸文》卷一:“ 唐 凤州 东谷 有山人 强绅 ,妙於三戒,尤精云气。属 王氏 初併 秦 凤 ,张黄於通衢。”
《漢語大詞典》:具告
(1).详细告诉。史记·刺客列传:“ 严仲子 具告曰:‘臣之仇 韩 相 侠累 , 侠累 又 韩 君之季父也,宗族盛多。’”
(2).备文告发。 明 刘若愚 酌中志·见闻琐杂记:“七年冬,﹝ 郑之惠 ﹞有病閒住,被参未结。盐蠹 赵文渊 具告,反噬公。”
《漢語大詞典》:移告
(1).转告。晋书·温峤传:“陈 峻 罪状,有众七千,洒泪登舟,移告四方征镇。”
(2).移文告假。隋书·炀帝纪下:“移告之严,未尝面受。” 宋 朱弁 曲洧旧闻卷九:“虽大寒暑风雨,未尝一日移告。”
《漢語大詞典》:讣书(訃書)
报丧的书信、文告。 唐 柳宗元 《祭万年裴令文》:“闻疾驰简,其命未返,翩其讣书,来自 番禺 。” 清 龚自珍 《哭洞庭叶青原》诗:“果然故人讣书至,神魂十丈为飘摇。” 胡适 《易卜生主义》:“又如 中国 人死了父母,发出讣书,人人都说‘泣血稽颡’,‘苫块昏迷’,其实他们何尝泣血?又何尝‘寝苫枕块’?”
《國語辭典》:公布  拼音:gōng bù
1.把法律或命令公告周知。
2.向公众揭示某种事实。如:「他作奸犯科的罪行,被新闻界公布开来。」也作「公布」。
《國語辭典》:张榜(張榜)  拼音:zhāng bǎng
张贴告示。《三国演义》第四○回:「便差人四门张榜,晓谕居民。」
《漢語大詞典》:往诰(往誥)
往昔的文告。意林卷二引慎子:“,往誥也;春秋,往事也。” 南朝 陈后主 《劝农诏》:“躬推为劝,义显前经,力农见赏,事昭往誥。”
分類:往昔文告
《漢語大詞典》:相如檄
指 汉 司马相如 的《喻巴蜀檄》。按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相如 为郎数岁,会 唐蒙 使略通 夜郎 西 僰 中,发 巴 蜀 吏卒千人,郡又多为发转漕万餘人,用兴法诛其渠帅, 巴 蜀 民大惊恐。上闻之,乃使 相如 责 唐蒙 ,因喻告 巴 蜀 民以非上意。”后因以“相如檄”指晓谕军民的文告。 宋 辛弃疾 《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词:“东北惊看 诸葛 表,西南更草 相如 檄。”
《漢語大詞典》:甫刑
(1).即尚书·吕刑。 周穆王 时有关刑罚的文告,由 吕侯 请命而颁,后因 吕侯 后代改封 甫侯 ,故《吕刑》又称《甫刑》礼记·缁衣:“《甫刑》曰:‘ 苗 民匪用命,制以刑。’” 孔颖达 疏:“ 甫侯 为 穆王 説刑,故称《甫刑》。”孝经·天子:“《甫刑》云:‘一人有庆,兆民赖之。’” 唐玄宗 注:“《甫刑》,即尚书·吕刑也。” 汉 桓宽 盐铁论·诏圣:“春秋原罪,《甫刑》制狱。”
(2).借指 周 代刑法。 汉 扬雄 《解嘲》:“甫刑靡敝, 秦 法酷烈,圣 汉 权制,而 萧何 造律,宜也。”
《漢語大詞典》:诰语(誥語)
古代君王告诫民众的文告。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二篇第一章第一节:“《洛诰》上‘惟 周公 诞保 文 武 受命惟七年’,很明白地记载着,所以 周公 在各种诰语里面也是自己称王。”
《國語辭典》:手榜  拼音:shǒu bǎng
手写的文告或启事。《清平山堂话本。阴骘积善》:「善甫不放心,恐店主人忘了,遂于沿路上,令当直王吉于墙壁粘贴手榜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