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一钱(一錢)
(1).一文钱。亦指极少的钱。《史记·高祖本纪》:“ 高祖 为亭长,素易诸吏,乃紿为謁曰:‘贺钱万’,实不持一钱。” 唐 李白 《襄阳歌》:“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玉山自倒非人推。” 唐 杜甫 《空囊》诗:“囊空恐羞涩,留得一钱看。”
(2).表数量。一两的十分之一。《朱子语类》卷十六:“如秤子钉盘星上加一钱,则称一钱物,便成两钱重了。”《宋史·律历志一》:“以御书真草行三体 淳化 钱,较定实重二銖四絫为一钱者,以二千四百得十有五斤为一称之则。”按, 清 顾炎武 《日知录·以钱代铢》:“古算法二十四銖为两……近代算家不便,乃十分其两,而有钱之名,此字本是借用钱币之钱,非数家之正名。”
(3). 清 时 吴 俗以铜钱七十文为“一钱”。 清 俞樾 《茶香室续钞·板儿》:“今 吴 俗犹以铜钱七十文为一钱,此旧语之未泯者也。”
(2).表数量。一两的十分之一。《朱子语类》卷十六:“如秤子钉盘星上加一钱,则称一钱物,便成两钱重了。”《宋史·律历志一》:“以御书真草行三体 淳化 钱,较定实重二銖四絫为一钱者,以二千四百得十有五斤为一称之则。”按, 清 顾炎武 《日知录·以钱代铢》:“古算法二十四銖为两……近代算家不便,乃十分其两,而有钱之名,此字本是借用钱币之钱,非数家之正名。”
(3). 清 时 吴 俗以铜钱七十文为“一钱”。 清 俞樾 《茶香室续钞·板儿》:“今 吴 俗犹以铜钱七十文为一钱,此旧语之未泯者也。”
《漢語大詞典》:一区(一區)
(1).一个区域。《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中国外如 赤县神州 者九,乃所谓九州也。於是有裨海环之,人民禽兽莫能相通者,如一区中者乃为一州。” 三国 魏 嵇康 《答释难宅无吉凶摄生论》:“足下将谓吾与 墨 不殊,今不辞同有鬼,但不偏守一区,明所当然,使人鬼同谋,幽明并济,亦所以求衷,所以为异耳。”《朱子语类》卷五三:“人君国都如井田样,画为九区,面朝背市,左祖右社,中间一区则君之宫室。”
(2).表数量。指一块田地。 汉 刘向 《说苑·反质》:“ 卫 有五大夫,俱负缶而入井灌韭,终日一区。” 元 刘因 《新晴》诗:“埋盆欲学鱼千里,试地先栽芋一区。” 清 钮琇 《觚賸·杜曲精舍》:“买田一区、屋数楹于 杜曲 。”
(3).表数量。指一所宅院。《后汉书·刘盆子传》:“赐宅人一区,田二顷。” 宋 陈师道 《徐氏闲轩》诗:“君寧平世经三釜,我亦东原有一区。” 元 马致远 《岳阳楼》第一折:“恰行过一区道院,几处斋堂。”
(4).一类;一团。 晋 张华 《鹪鹩赋》:“阴阳陶蒸,万品一区。” 宋 胡宏 《胡子知言·疑义》:“今以天理人欲,混为一区,恐未允当。”
(2).表数量。指一块田地。 汉 刘向 《说苑·反质》:“ 卫 有五大夫,俱负缶而入井灌韭,终日一区。” 元 刘因 《新晴》诗:“埋盆欲学鱼千里,试地先栽芋一区。” 清 钮琇 《觚賸·杜曲精舍》:“买田一区、屋数楹于 杜曲 。”
(3).表数量。指一所宅院。《后汉书·刘盆子传》:“赐宅人一区,田二顷。” 宋 陈师道 《徐氏闲轩》诗:“君寧平世经三釜,我亦东原有一区。” 元 马致远 《岳阳楼》第一折:“恰行过一区道院,几处斋堂。”
(4).一类;一团。 晋 张华 《鹪鹩赋》:“阴阳陶蒸,万品一区。” 宋 胡宏 《胡子知言·疑义》:“今以天理人欲,混为一区,恐未允当。”
《漢語大詞典》:一场(一場)
表数量。犹一回,一番。 唐 白居易 《感樱桃花因招饮客》诗:“谁能闻此来相劝?共泥春风醉一场。”《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若是押发人是个学舌的,就有一场是非出来。”《红楼梦》第三二回:“别是想起什么来,生了气,叫他出去教训一场罢?” 巴金 《家》二九:“我想起她死得可怜,偷偷买点钱纸给他烧,也不枉生前跟她好一场。”
(1).指一次科场考试。 唐 白居易 《选人入试继烛判对》:“将期百鍊之后,思苦弥精;何意一场之中,心劳愈拙。”《金史·选举志一》:“ 承安 四年,上諭宰臣曰:‘一场放二状元,非是。’”
(2).表数量。指某些活动的一个场次。如:一场电影;一场球赛。
(3).戏剧中的一个段落亦称一场。
(1).指一次科场考试。 唐 白居易 《选人入试继烛判对》:“将期百鍊之后,思苦弥精;何意一场之中,心劳愈拙。”《金史·选举志一》:“ 承安 四年,上諭宰臣曰:‘一场放二状元,非是。’”
(2).表数量。指某些活动的一个场次。如:一场电影;一场球赛。
(3).戏剧中的一个段落亦称一场。
《漢語大詞典》:一封
(1).古以十万平方里为“一封”。《梁书·刑法志》:“地方一里为井,井十为通,通十为成,成方十里;成十为终,终十为同,同方百里;同十为封,封十为畿。畿方千里……一封三百一十六里,提封十万井,定出赋六万四千井,戎马四千匹,兵车千乘,此诸侯之大者也。”
(2).指单峰(驼)。《汉书·西域传下·大月氏国》:“出一封橐驼。” 颜师古 注:“脊上有一封也。封言其隆高,若封土也。”
(3).表数量。用于书信等封缄之物。 唐 王昌龄 《别李浦之京》诗:“小弟隣庄尚渔猎,一封书寄数行啼。”《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少不得修了一封家书,差人接取家眷入京。”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四:“纸窗儿前,照臺儿后,一封儿小简,掉在纤纤手。”《儒林外史》第一回:“这一回小婿再去,託敝亲家写一封字来。”
(2).指单峰(驼)。《汉书·西域传下·大月氏国》:“出一封橐驼。” 颜师古 注:“脊上有一封也。封言其隆高,若封土也。”
(3).表数量。用于书信等封缄之物。 唐 王昌龄 《别李浦之京》诗:“小弟隣庄尚渔猎,一封书寄数行啼。”《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少不得修了一封家书,差人接取家眷入京。”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四:“纸窗儿前,照臺儿后,一封儿小简,掉在纤纤手。”《儒林外史》第一回:“这一回小婿再去,託敝亲家写一封字来。”
《漢語大詞典》:一转(一轉)
(1).转动一次;旋转一圈。 南朝 梁武帝 《白紵辞》:“短歌流目未肯前,含笑一转私自怜。” 唐 顾况 《悲歌》之二:“我心皎洁君不知,轆轤一转一惆悵。”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怎当他临去秋波那一转!”《儿女英雄传》第四回:“且説那女子把那石头撂倒在平地上,用右手推着一转,找着那个关眼儿伸进两个指头去勾住了。”
(2).提炼一次。 晋 葛洪 《抱朴子·金丹》:“其一转至九转,迟速各有日数,多少以此知之耳。”
(3).计算一遍。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尝算浑天不合,诸弟子莫能解。或言 玄 ( 郑玄 )能者。 融 ( 马融 )令算,一转便决。”
(4).四周。《儒林外史》第十四回:“两边一望,一边是江,一边是湖,又有那山色一转围着。”《儒林外史》第三十回:“诸名士看这湖亭时,轩窗四起,一转都是湖水围绕。”
(2).提炼一次。 晋 葛洪 《抱朴子·金丹》:“其一转至九转,迟速各有日数,多少以此知之耳。”
(3).计算一遍。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尝算浑天不合,诸弟子莫能解。或言 玄 ( 郑玄 )能者。 融 ( 马融 )令算,一转便决。”
(4).四周。《儒林外史》第十四回:“两边一望,一边是江,一边是湖,又有那山色一转围着。”《儒林外史》第三十回:“诸名士看这湖亭时,轩窗四起,一转都是湖水围绕。”
《漢語大詞典》:一床
亦作“ 一床 ”。
1.指一件卧具或坐具。《礼记·丧大记》:“设牀襢第,有枕含一牀,袭一牀,迁尸于堂又一牀,皆有枕席,君大夫士一也。” 宋 陆游 《北窗》诗:“玉麈消长日,风漪可一牀。” 明 钟恮 《初秋在圣修中孚斋中》诗:“新秋十日易为凉,风遍閒楼只一牀。”
2.古代税制。 北齐 时,夫妇二人合称一床,每岁课垦租二石,义租五斗,调绢一匹,绵八两。未娶妻的男丁,课半床。 隋 制亦以丁男夫妇为一床。参阅《通典·食货五》。
3.比喻地方狭小。亦指狭小之地。 南朝 梁武帝 《责贺琛勅》:“至於居处,不过一牀之地;雕饰之物,不入於宫,此亦人所共知。” 唐 杜甫 《柴门》诗:“万物附本性,约身不愿奢。茅栋盖一牀,清池有餘花。”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十二》:“受光于隙见一牀,受光于牖见室央。”
4.表数量。用于有支架或可搁置者。犹一架。《魏书·源贺传》:“二镇之间筑城,城置万人……弩一床,给牛六头;武卫一乘,给牛二头。” 北周 庾信 《寒园即目》诗:“游仙半壁画,隐士一牀书。” 宋 杨万里 《谢建州茶使吴德华送东坡新集》诗:“此外更有一床书,不堪自饱饱蠹鱼。”
5.表数量。用于席子、被褥等。 唐 和凝 《宫词》之三六:“水殿垂帘冷色凝,一牀珍簟展春冰。” 郭沫若 《归去来》第四幕:“急忙向后首侧门走进别室去,取了一床毯子来。”
6.四管笔的合装。 清 郝懿行 《证俗文·笔曰牀》:“今人为笔牀架笔,亦四管为一牀也。”
7.全部乐器的异称。《京本通俗小说·西山一窟鬼》:“因他一牀乐器都会,一府里人都叫做 李乐娘 。”
1.指一件卧具或坐具。《礼记·丧大记》:“设牀襢第,有枕含一牀,袭一牀,迁尸于堂又一牀,皆有枕席,君大夫士一也。” 宋 陆游 《北窗》诗:“玉麈消长日,风漪可一牀。” 明 钟恮 《初秋在圣修中孚斋中》诗:“新秋十日易为凉,风遍閒楼只一牀。”
2.古代税制。 北齐 时,夫妇二人合称一床,每岁课垦租二石,义租五斗,调绢一匹,绵八两。未娶妻的男丁,课半床。 隋 制亦以丁男夫妇为一床。参阅《通典·食货五》。
3.比喻地方狭小。亦指狭小之地。 南朝 梁武帝 《责贺琛勅》:“至於居处,不过一牀之地;雕饰之物,不入於宫,此亦人所共知。” 唐 杜甫 《柴门》诗:“万物附本性,约身不愿奢。茅栋盖一牀,清池有餘花。”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十二》:“受光于隙见一牀,受光于牖见室央。”
4.表数量。用于有支架或可搁置者。犹一架。《魏书·源贺传》:“二镇之间筑城,城置万人……弩一床,给牛六头;武卫一乘,给牛二头。” 北周 庾信 《寒园即目》诗:“游仙半壁画,隐士一牀书。” 宋 杨万里 《谢建州茶使吴德华送东坡新集》诗:“此外更有一床书,不堪自饱饱蠹鱼。”
5.表数量。用于席子、被褥等。 唐 和凝 《宫词》之三六:“水殿垂帘冷色凝,一牀珍簟展春冰。” 郭沫若 《归去来》第四幕:“急忙向后首侧门走进别室去,取了一床毯子来。”
6.四管笔的合装。 清 郝懿行 《证俗文·笔曰牀》:“今人为笔牀架笔,亦四管为一牀也。”
7.全部乐器的异称。《京本通俗小说·西山一窟鬼》:“因他一牀乐器都会,一府里人都叫做 李乐娘 。”
《國語辭典》:一口 拼音:yī kǒu
1.一人。《汉书。卷九九。王莽传下》:「一切调上公以下诸有奴婢者,率一口出钱三千六百。」也称为「一口子」、「一口儿」。
2.众口同声。《新唐书。卷一○三。张玄素传》:「天下翕然,一口颂歌。」
3.一言,指口气坚定不变。如:「一口咬定」。《文选。左思。魏都赋》:「四海齐锋,一口所敌。」
4.计算牲畜、物品的单位名词。如:「一口羊」、「一口锅」。《三国演义》第四回:「闻司徒有七宝刀一口,愿借与操入相府刺杀之。」
5.咬嚼一下,称为「一口」。
6.形容数量很少。如:「一口饭」、「一口水」。也称为「一口子」、「一口儿」。
7.满口。《儿女英雄传》第三七回:「只听他打著一口常州的乡谈道。」
2.众口同声。《新唐书。卷一○三。张玄素传》:「天下翕然,一口颂歌。」
3.一言,指口气坚定不变。如:「一口咬定」。《文选。左思。魏都赋》:「四海齐锋,一口所敌。」
4.计算牲畜、物品的单位名词。如:「一口羊」、「一口锅」。《三国演义》第四回:「闻司徒有七宝刀一口,愿借与操入相府刺杀之。」
5.咬嚼一下,称为「一口」。
6.形容数量很少。如:「一口饭」、「一口水」。也称为「一口子」、「一口儿」。
7.满口。《儿女英雄传》第三七回:「只听他打著一口常州的乡谈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