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贵子(貴子)
日后当显贵的子嗣。多用作敬辞。旧唐书·后妃传上·中宗上官昭容:“初, 婉儿 在孕时,其母梦人遗己大秤,占者曰:‘当生贵子,而秉国权衡。’既生女,闻者嗤其无效,及 婉儿 专秉内政,果如占者之言。” 明 陈继儒 《虎荟》卷一:“ 晋 孝武帝 母 李太后 , 简文 时执役宫中; 简文 无子,令善相者相诸宫人,相者指后当生贵子,而有虎厄。” 王西彦 《死在担架上的担架兵》:“听话的人却笑了起来,嘲弄他道:‘你东家真是好人,三年五载之后,你可以回去抱贵子啦!’”如:早生贵子;喜得贵子。
《漢語大詞典》:请止(請止)
(1).请求停止,请求罢休。荀子·宥坐:“ 孔子 为 鲁 司寇。有父子讼者, 孔子 拘之,三月不别。其父请止, 孔子 舍之。”
(2).犹言请允许中止交往。请,敬辞。左传·襄公二十二年:“﹝ 蘧子 ﹞至,谓八人者曰:‘吾见 申叔 ,夫子所谓生死而肉骨也。知我者如夫子则可;不然,请止。’” 杜预 注:“止,不相知。”
(3).犹言请允许留下。请,敬辞。左传·成公十六年:“ 唐苟 谓 石首 曰:‘子在君侧,败者壹大。我不如子,子以君免,我请止。’乃死。”
《國語辭典》:宝眷(寶眷)  拼音:bǎo juàn
尊称别人的家眷。宋。阳枋〈与赵侍讲劄子〉:「宝眷想随轩在京,或只在于潜耶?」《三国演义》第七六回:「君侯宝眷并诸将家属,俱各无恙,供给不缺。」
分類:眷属敬辞
《國語辭典》:宠贶(寵貺)  拼音:chǒng kuàng
恩宠赏赐。明。陈汝元《金莲记》第二○出:「追忆前王宠贶,金莲撤殿前。」也作「宠锡」。
《漢語大詞典》:赐见(賜見)
(1).请尊长接见的敬辞。仪礼·士相见礼:“宾对曰:‘某不足以辱命,请终赐见。’”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狐谐:“ 孙 曰:‘既不赐见,我辈留勿去。’”
(2).指帝王接见臣下。魏书·太祖纪:“帝初拓中原,留心慰纳,诸士大夫诣军门者,无少长,皆引入赐见,存问周悉,人得自尽,苟有微能,咸蒙叙用。”
《漢語大詞典》:斤削
(1).以斧砍削。 清 陈梦雷 《赠臬宪于公》诗:“櫨楔归斤削,锋鋩待冶钧。”
(2).请人修改诗文的敬辞。 唐 冯贽 云仙杂记·石斧欲斫断诗手:“兵曹使我呈父,加斤削也。” 元 戴善夫《风光好》第四折:“小官偶作一词,望大人斤削。”
《漢語大詞典》:台颜(台顔)
犹尊颜。用于称对方的敬辞。《醒世恒言·郑节使立功神臂弓》:“员外见了,却待要走,被 王倩 一把扯住道:‘员外,久别台颜,一向疎失。’”
分類:敬辞
《國語辭典》:宝方(寶方)  拼音:bǎo fāng
和尚、僧侣的寺院。《西游记》第三六回:「弟子乃东土大唐驾下差来,上西天拜活佛求经的。经过宝方,天晚,求借一宿,明日不犯天光就行了。」也作「宝坊」。
《漢語大詞典》:宠谕(寵諭)
称人对己赞誉的敬辞。 宋 苏轼 《与王敏仲书》之二:“方欲奉启告别,遽辱惠问,且审起居佳胜,宠諭过实,深荷奬借。”
分類:赞誉敬辞
《漢語大詞典》:宝算(寶算)
称帝王寿数的敬辞。 唐 徐彦伯 《奉和幸新丰温泉宫应制》诗:“五龙归宝算,九扈叶时康。” 唐 赵彦昭 《奉和幸白鹿观应制》诗:“玉杯鸞荐寿,宝算鹤知年。”
《漢語大詞典》:赐许(賜許)
允许的敬辞。 唐 无名氏 玉泉子:“ 庶锡 復再拜曰:‘尚书适已赐许,皇天后土,实闻斯言。’”《敦煌变文集·秋胡变文》:“今蒙孃教,听从游学,未季(知)娘子赐许己不?”
分類:允许敬辞
《漢語大詞典》:赐垂(賜垂)
对皇帝的敬辞。谓垂恩赐允。宋书·律历志下:“若臣所上,万一可采,伏愿颁宣羣司,赐垂详究,庶陈錙銖,少增盛典。”魏书·彭城王勰传:“犹愿圣慈,赐垂蠲遂。”
《漢語大詞典》:损惠(損惠)
谢人馈送礼物的敬辞。意谓对方降抑身份而加惠于己。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 江 南有一权贵,读误本《蜀都赋》注,解‘蹲鴟芋也’,乃为‘羊’字。人馈羊肉,答书云:‘损惠蹲鴟。’举朝惊骇,不解事义;久后寻迹,方知如此。”
《國語辭典》:清诲(清誨)  拼音:qīng huì
敬称他人的教诲。晋。陶渊明〈感士不遇赋〉:「承前王之清诲,曰天道之无亲。」《三国演义》第三七回:「公今至此,正可晨昏侍奉令堂,吾亦得听清诲矣。」
分類:教诲敬辞
《國語辭典》:宝庄(寶莊)  拼音:bǎo zhuāng
尊称别人的庄院。《西游记》第一八回:「贫僧奉朝命往西天拜佛求经,因过宝庄,特借一宿。」《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小子是失路的举子,赶过宿头,幸到宝庄,见门尚未阖,斗胆求借一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