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告茶  拼音:gào chá
奉茶水。《西游记》第四一回:「敖广即率龙子、龙孙、虾兵、蟹卒一齐出门迎接,请里面坐。坐定,礼毕、告茶。」
分類:敬辞
《漢語大詞典》:请政(請政)
敬辞。请斧正。
分類:敬辞斧正
《國語辭典》:台甫(臺甫)  拼音:tái fǔ
尊称他人的名字或别号。《儒林外史》第一○回:「三公子道:『先生贵姓,台甫?』那人道:『晚生姓陈,草字和甫,一向在京师行道。』」
分類:敬辞表字
《國語辭典》:台讳(臺諱)  拼音:tái huì
敬称他人的名字。《儒林外史》第八回:「当日在南昌相会的少爷,台讳是景玉,想是令叔?」
《漢語大詞典》:奉央
敬辞。犹恳求。《醒世姻缘传》第三四回:“还有一事奉央:再有甚么人説閒话,可要仗赖二位的力量压伏哩。”
分類:敬辞恳求
《漢語大詞典》:鼎庇
敬辞。大力庇护。 明 鹿善继 《与范鉴田书》:“ 容城 孙生 ,竟借鼎庇,得还故物。”
《國語辭典》:呈政  拼音:chéng zhèng
呈自己的作品请别人指正。也作「呈正」。
《國語辭典》:千秋  拼音:qiān qiū
1.千年。比喻长久的时间。汉。李陵〈与苏武诗〉:「嘉会难再遇,三载为千秋。」《梁公九谏》:「上流者,大吉之兆,永保千秋。」
2.尊称别人的生日。有恭维的意味。《官话指南。卷一。应对须知》:「今儿个是令尊大人的千秋,我特意来拜寿。」《红楼梦》第七一回:「今日老祖宗的千秋,奶奶生气,岂不惹人谈论。」
3.死亡的委婉说法。《战国策。燕策二》:「太后千秋之后,王弃国家,而太子即位。」《史记。卷一○七。魏其武安侯列传》:「是时上未立太子,酒酣,从容言曰:『千秋之后传梁王。』太后驩。」
4.长处或特点。如:「环肥燕瘦,各有千秋。」《文明小史》第六○回:「诸君流芳遗臭,各有千秋。何必在这里头混呢?」清。徐珂《清稗类钞。师友类。俞筱甫友谭复堂》:「俞君非风尘中人,老而好学,固自有千秋也。」
《國語辭典》:借问(借問)  拼音:jiè wèn
1.询问。《宋书。卷八七。萧惠开传》:「虑兴宗不能诣己,戒勒部下:『蔡会稽部伍若借问,慎不得答。』惠开素严,自下莫敢违犯。」唐。任华 寄杜拾遗诗:「杜拾遗,知不知,昨日有人诵得数篇黄绢词,吾怪异奇特借问,果然称是杜二之所为。」
2.请问。为向人打听情况时的客气话。唐。崔颢 长干曲四首之一:「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水浒传》第三回:「史进道:『借问经略府内有个东京来的五教头吗?』」
3.诗中常见的假设性问语。一般用于上句,下句即作者自答。晋。陶渊明〈悲从弟仲德〉诗:「借问为谁悲?怀人在九冥。」唐。韩愈〈送僧澄观〉诗:「借问经营本何人?道人澄观名籍籍。」
《国语辞典》:伏愿(伏愿)  拼音:fú yuàn
俯伏的希望,为表示愿望的敬辞。多作奏疏用语。《文选。任昉。百辟劝进今上笺》:「伏愿时膺典册,式副民望。」
《國語辭典》:高论(高論)  拼音:gāo lùn
见解高远而不平凡的言论。《史记。卷一○二。张释之传》:「卑之,毋甚高论,令今可施行也。」《三国演义》第九三回:「吾以为汉朝大老元臣,必有高论,岂期出此鄙言!」
《國語辭典》:斤斧  拼音:jīn fǔ
斧头。《管子。乘马》:「其木可以为棺,可以为车,斤斧得入焉。」唐。李公佐《南柯太守传》:「遂命仆夫荷斤斧,断拥肿。」
《國語辭典》:斧正  拼音:fǔ zhèng
请人改削文字的谦词。如:「学生才疏学浅,不妥之处,敬请斧正。」也作「斧削」、「斧政」。
《國語辭典》:宠命(寵命)  拼音:chǒng mìng
恩命。《文选。李密。陈请表》:「过蒙拔擢,宠命优渥。」《聊斋志异。卷一。考城隍》:「辱膺宠命,何敢多辞。」
《國語辭典》:雅意  拼音:yǎ yì
1.本意。《汉书。卷七八。萧望之传》:「望之雅意在本朝,远为郡守,内不自得。」
2.风雅之意。《文选。吴质。答东阿王书》:「伐竹云梦,斩梓泗滨,然后极雅意,尽欢情。」
《漢語大詞典》:赐书(賜書)
(1).称人来信的敬辞。 汉 司马迁 《报任少卿书》:“曩者辱赐书,教以顺於接物,推贤进士为务。” 宋 王安石 《答马太傅启》之二:“未皇修好,先辱赐书。” 鲁迅 《华盖集·忽然想到(九)》:“记得一年或两年之前,蒙你赐书,指摘我在《阿Q正传》中写捉拿一个无聊的 阿Q 而用机关枪,是太远于事理。”
(2).指皇帝给臣下写信。 宋 王安石 《赠司空兼侍中文元贾魏公神道碑》:“命以故官,不起。赐书宠慰,从之。”明史·常遇春传:“ 天瑞 力尽乃降, 遇春 果不杀。 太祖 大喜,赐书褒勉。”
(3).君王赐给的书籍。汉书·叙传上:“ 彪 字 叔皮 ,幼与从兄 嗣 共游学,家有赐书,内足於财。” 北周 庾信 《小园赋》:“门有通德,家承赐书。” 唐 柳宗元 《寄许京兆孟容书》:“家有赐书三千卷,尚在 善和里 旧宅,宅今已三易主,书存亡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