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千万(千萬)  拼音:qiān wàn
1.数目的名称,在百万之上、亿之下。
2.形容数目极多。《汉书。卷六二。司马迁传》:「夫儒者,以六艺为法,六艺经传以千万数,累世不能通其学,当年不能究其礼。」也作「万千」。
3.再三叮咛,务必的意思。《儒林外史》第二八回:「姑老爹到南京,千万寻到状元境,劝我那朋友季恬逸回去。」也作「万千」。
《國語辭典》:玉漏  拼音:yù lòu
古时用几个特制的壶盛满水,下凿小孔,使水下滴,用以计时的器具。唐。宗楚客 正月晦日侍宴浐水应制赋得长字诗:「珠胎随月减,玉漏与年长。」宋。杨万里 病中夜坐诗:「玉漏听来更二点,烛花剪了晕重开。」
《國語辭典》:南曲  拼音:nán qǔ
1.元、明、清时,流行于南方的乐曲。相对于北曲而言。有抒情写景的散曲与铺演故事的剧曲二种。南曲源于唐宋大曲、宋词及南方小曲,采用五声音阶,声调婉转柔缓,伴奏以管乐器为主。宋元南戏及明清传奇均以南曲为主。
2.用南曲演唱的戏曲。
《國語辭典》:小令  拼音:xiǎo lìng
1.一种词的体制。本为唐时文人宴饮中为助酒兴,即席填写以供演唱的歌词,故形式多短小紧凑。至宋演变成固定体制,字数在五十八字以内,为词中较短小者。
2.一种散曲的体制。以一支曲子为独立单位,以别于套曲;偶而也有增长为带过曲、重头者。
《國語辭典》:曲子  拼音:qǔ zi
广泛流传于城镇、市集中,用于填词的民间曲调。《朱子语类。卷一四○。论文下》:「古乐府只是诗,中间却添许多泛声。后来人怕失了那泛声,逐一声添个实字,遂成长短句,今曲子便是。」《红楼梦》第六三回:「听了这曲子,眼看著芳官不语。湘云忙一手夺了,掷与宝钗。」
《漢語大詞典》:酸甜
(1).酸味和甜味;又酸又甜。 汉 张衡 《南都赋》:“酸甜滋味,百种千名。” 唐 白居易 《与沉杨二舍人阁老同食敕赐樱桃玩物感恩因成十四韵》:“琼液酸甜足,金丸大小匀。” 宋 苏轼 《次韵周开祖长官见寄》:“斋酿酸甜如蜜木,乐工零落似风甌。”
(2). 元 散曲家 贯云石 (号 酸斋 )与 徐再思 (号 甜斋 )的并称。两人齐名,后人合辑所作,称《酸甜乐府》
《漢語大詞典》:小曲(小麯)
制造白酒的发酵剂。也叫酒药。发热量少,适用于南方气候。用小曲制成的酒,叫小曲酒。
《國語辭典》:元曲  拼音:yuán qǔ
中国最早的一种戏曲。盛行于元代。可分为杂剧和散曲两类。曲调来源有从唐宋歌舞大曲,宋、金以来说唱诸宫调演变而来,也有大量吸收蒙古胡乐而成。采七声音阶,音乐风格高亢激越,刚劲豪放,不同于委婉柔和的南曲。用韵以中原音韵为主,无入声,平声分阴阳,不同于南曲有入声。现存元杂剧多用北曲组成。也称为「北曲」、「元杂剧」。
《國語辭典》:元杂剧(元雜劇)  拼音:yuán zá jù
中国最早的一种戏曲。盛行于元代,最初为金院本中的一种演出形式。以唱曲为主,剧词、音乐的结构十分严谨。剧本体裁通常分为四折,每折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组成套曲,必要时另加楔子。因主唱者不同,可分为末本、旦本两种。也称为「北曲」、「元曲」。
《国语辞典》:叶儿(叶儿)  拼音:yè ér
植物的叶片。如:「嫩叶儿」。
分类:植物叶片
《國語辭典》:北曲  拼音:běi qǔ
最早的戏曲声腔之一。盛行于元代,分为杂剧和散曲两类。曲调来源有从唐宋歌舞大曲,宋、金以来说唱诸宫调演变而来,也有大量吸收蒙古胡乐而成。采七声音阶,音乐风格高亢激越,刚劲豪放,不同于委婉柔和的南曲。用韵以中原音韵为主,无入声,平声分阴阳,不同于南曲有入声。现存元杂剧多用北曲组成。也称为「元曲」、「元杂剧」。
《漢語大詞典》:酸斋(酸齋)
元 散曲家 贯云石 别号。 元 张可久 《骂玉郎带感皇恩采茶歌·杨驹儿墓园》曲:“莓苔生满苍云径,人去小红亭,题情犹是 酸斋 赠。”
《国语辞典》:摘翠  拼音:zhāi cuì
散曲中小令的一种。用同调之曲,重复作两首或两首以上,以咏一事,称为「摘翠」。取其摘取全部精粹之意。此种形式以北曲居多,有数题一首者,亦有数首分题者。也称为「重头」。
《漢語大詞典》:玉抱肚
(1).玉带名。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七:“ 王荆公 所赐玉带,阔十四搯,号玉抱肚。”
(2).牡丹的一种。 宋 陆游 《天彭牡丹谱·花品序》:“所未详者姑列其名於后……靳黄、玉抱肚、胜琼、白玉盘、碧玉盘、界金楼、楼子红。”
(3).曲名。见 元 散曲。
《漢語大詞典》:云庄休居自适小乐府
简称《云庄乐府》。散曲集。元代张养浩(号云庄)作。不分卷。收录小令二十七调,一百五十八首,套数二套。
分類:散曲
《國語辭典》:套数(套數)  拼音:tào shù
1.剧曲或散曲中,联合同一宫调或管色相同之数曲为一首尾完整,同叶一韵的曲。因其成套而可数,故称为「套数」。也称为「套曲」、「散套」。
2.例行的手续、程式,老套子。《喻世明言。卷三○。明悟禅师赶五戒》:「朝廷设醮,虽然仪文好看,都是套数,那有什么高僧谈经说法,使人倾听?」《二刻拍案惊奇》卷一八:「幸喜春花是甄家远方讨来的,没有亲戚,无人生端告执人命。却自有这夥地方人等要报知官府,投递结状,相验尸伤许多套数。」
3.比喻有系统的技巧或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