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规模(規模)  拼音:guī mó
1.格局、制度。《儒林外史》第三四回:「那泰伯祠的事,已有个规模了。」
2.派头、排场。《初刻拍案惊奇》卷五:「那越客是豪奢公子,规模不小,坐了一号大座船,满载行李辎重。」
《漢語大詞典》:令式
章程;程式。北史·儒林传下·房晖远:“诸儒莫不推其通博,皆自以为不能测也。寻奉詔预修令式。” 唐 陆贽 《论岭南请于安南置市舶中使状》:“ 岭南 、 安南 莫非王土,中使、外使悉是王臣,若缘军国所须,皆有令式恒制,人思奉职,孰敢闕供?” 宋 陆游 《宁德县重修城隍庙记》:“自 唐 以来,郡县皆祭城隍,至今世尤谨,守令謁见,其仪在他神祠上,社稷虽尊,特以令式从事。”续资治通鉴·宋真宗景德二年:“ 留寧 等将见,馆伴使 李宗諤 引令式不许佩刀,至 上閤门 , 留寧 等欣然解之。”
分類:章程程式
《國語辭典》:铁板(鐵板)  拼音:tiě bǎn
1.铁制的板。如:「铁板烧」。
2.乐器名,打击乐器。将两块半月形的铁板拿在手里,敲打发声。也称为「铁绰板」。
3.比喻碰到棘手的问题。如:「踢到铁板」。
《國語辭典》:法程  拼音:fǎ chéng
可为法则的程式。《吕氏春秋。慎行论。慎行》:「久而相信,卒而相亲,后世以为法程。」
《漢語大詞典》:科制
制度;程式。三国志·魏志·夏侯惇传:“使得以便宜从事,不拘科制。” 宋 陈亮 《书〈欧阳文粹〉后》:“盖非独学者不能上承圣意,而科制已非祖宗之旧,而况上论 三代 !”
分類:制度程式
《漢語大詞典》:程法
程式;法则。 宋 叶适 《潼川府修城记》:“城尽甃巨石,创瓮城县门,敌牕蔽膝,并应程法。”宋史·理宗纪五:“﹝ 景定 二年﹞宰臣奏:‘太子语臣等言:“近奉圣训……平日所讲修身齐家之道,当真履实践,勿为口耳之学。”请宣付史馆,永为世程法。’” 林纾 《书〈黄生札记〉后》:“综而言之,古人程法如此,欲极力避之,亦无可避。”
《漢語大詞典》:章度
衡量;计算。汉书·律历志上:“商之为言章也,物成孰可章度也。”
程式;规则。 唐 南卓 《羯鼓录》:“若製作调曲,皆与胡部随意即成,不立章度。取适短长,应指散声,皆中点拍。”
《漢語大詞典》:格套
程式;固定的模式。 明 陆深 《玉堂漫笔》:“诗贵性情,要从胸次中流出,近时 李献吉 、 何仲默 最工,姑自其近体论之,似落人格套。” 明 高攀龙 《破格用人疏》:“国家之事,束缚于格套,分岐于意见,摇夺于议论,所从来矣。”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词林·词林前后辈:“近日格套愈严,前后辈几同师弟。”
《國語辭典》:套数(套數)  拼音:tào shù
1.剧曲或散曲中,联合同一宫调或管色相同之数曲为一首尾完整,同叶一韵的曲。因其成套而可数,故称为「套数」。也称为「套曲」、「散套」。
2.例行的手续、程式,老套子。《喻世明言。卷三○。明悟禅师赶五戒》:「朝廷设醮,虽然仪文好看,都是套数,那有什么高僧谈经说法,使人倾听?」《二刻拍案惊奇》卷一八:「幸喜春花是甄家远方讨来的,没有亲戚,无人生端告执人命。却自有这夥地方人等要报知官府,投递结状,相验尸伤许多套数。」
3.比喻有系统的技巧或手法。
《國語辭典》:急急风(急急風)  拼音:jí jí fēng
一种戏曲锣鼓经。为打击乐中节奏最快速的一种锣鼓点。多用于匆促上下场、奔跑、打斗等紧张激烈的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