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自己的园地
散文集。周作人作。1923年出版。第一辑《自己的园地》收散文十八篇;第二辑《绿洲》收散文十五篇,另有杂文二十篇。再版时删去杂文,增收《茶话》二十三篇。所收散文作品多为山水小品和随笔,风格冲淡。少数议论散文表达了作者对文艺问题的独到见解。
《国语辞典》:兰姆(兰姆)  拼音:lán mǔ
Charles Lamb
人名。(西元1775~1834)英国散文作家和评论家。笔名伊里亚。善于将平凡的题材,以同情心和创意,化为幽默有趣的随笔,文章和现实生活融合为一,文学评论较富个人色彩。著有《英国戏剧诗人选集》、《伊里亚随笔集》、《伊里亚随笔续集》。
《国语辞典》:裴特  拼音:péi tè
Walter Pater
人名。(西元1839~1894)英国文学批评家及散文作家,研究欧洲文艺时期艺术及人文思想,而以为艺术而艺术及印象主义思想知名。
《国语辞典》:麦考莱(麦考莱)  拼音:mài kǎo lái
Thomas Babington Macaulay
人名。(西元1800~1859)英国史学家、散文家,以博学和雄辩著名。西元一八二五年在爱丁堡评论发表〈米尔顿论〉,展露头角。一八三○年当选议员,一八四八年起出版的《英国史》,尤脍炙人口。
《国语辞典》:西塞罗(西塞罗)  拼音:xī sài luó
Marcus Tullius Cicero
人名。(西元前106~前43)罗马散文作家、演说家、政论家。博学多才,富于雄辩,精希腊哲学、法律及修辞学。曾任律师、执政官等,因演说攻击凯撒部将安东尼专横,被杀害。著有《演说论》、《神性论》、《至善论》、《国家论》、《法律论》等书。也译作「西塞禄」。
《国语辞典》:吴尔芙(吴尔芙)  拼音:wú ěr fú
Woolf, Virginia
人名。(西元1882~1941)英国女小说家、批评家、散文作家。与乔艾斯(James Joyce)同为意识流小说倡导人,对现代小说理论奠定极有贡献。著有《灯塔行》、《海浪》、《陶乐维太太》等。
《国语辞典》:新民体(新民体)  拼音:xīn mín tǐ
一种散文风格。戊戌政变前后,梁启超在日本办《新民丛报》,评论时政,其文介于文言、白话之间,平易畅达,富于感情,当时学者竞相仿效,号为「新民体」。对五四白话文运动影响甚巨。
《漢語大詞典》:干校六记
散文集。杨绛作。1981年出版。收《下放记别》《凿井记劳》《学圃记闲》《“小趋”记情》《冒险记幸》《误传记妄》六篇。从衣食住行、同志之谊、夫妻之情等琐事中反映知识分子于“文化大革命”中在干校的劳动生活。文笔淡雅细腻,语言诙谐幽默,具有“怨而不怒、哀而不伤”的格调。
《國語辭典》:古文家  拼音:gǔ wén jiā
1.古文经学家。参见「今古学派」条。
2.善作古文的人。如:「韩愈是唐代有名的古文家。」
《漢語大詞典》:黄生借书说
散文篇名。清代袁枚作。文章从一青年学士向作者借书谈起,指出借书读的人用心专一,而自己拥有藏书的人却往往不读书,并举自身经历为例,勉励后人珍惜时光,勤奋学习。层次分明,说理透彻,语言诚恳亲切。
《漢語大詞典》:寄小读者
散文集。冰心作。1926年出版。共收散文二十九篇。记录作者赴美国的经历和见闻,抒发对遥远故国的思念,以及对母爱、童心和大自然的赞美。其中描写太平洋、慰冰湖风景的篇章,充满诗情画意,风格清丽柔美。建国后作者又出版《再寄小读者》《三寄小读者》,均记述国内外见闻。
《漢語大詞典》:捕蛇者说
散文篇名。唐代柳宗元作。记述永州(今湖南零陵)蒋某以捕蛇为业,虽有生命危险,但因捕蛇无赋税征收之苦,仍自愿继续下去。揭露了封建社会横征暴敛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发出了“赋敛之毒,有甚是蛇”的感慨。
《漢語大詞典》:病梅馆记
散文篇名。清代龚自珍作。文中批判“文人画士”出于病态的审美观念,将健康生长的梅摧残为病梅,立愿终身为治疗病梅、使其自由生长尽力。全篇以梅喻人,揭露了封建统治者压制、摧残人才的罪恶。
《漢語大詞典》:曹靖华
(1897-1987)翻译家,散文家。河南卢氏人。曾留学苏联。北伐战争时任苏联顾问团翻译。1927年去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任教。1933年回国。曾任中国大学、西北联大等校教授。建国后曾任北京大学教授、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等。译有契诃夫的剧本《三姊妹》、绥拉菲摩维奇的长篇小说《铁流》、阿·托尔斯泰的《保卫察里津》等。著有散文集《花》《飞花集》等。
《漢語大詞典》:报任少卿书
散文篇名。西汉司马迁作。任安,字少卿,为作者友人,时因事在狱。作者在文中叙述了自己受宫刑后的痛苦心情,和为了写作史记而不惜隐忍苟活的决心。文章富于激愤之情,语气强烈感人,“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等名句常被后人传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