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郁金香(鬱金香)  拼音:yù jīn xiāng
1.植物名。百合科郁金香属,多年生草本,具鳞茎。叶基生或互生,广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花单生茎顶,花冠钟形,花瓣六片,底部凹面广。蒴果室背开裂。原种白色红缘,其他有赤、黄、白、紫等色。主供观赏。原产小亚细亚。也称为「郁香」。
2.一种美酒。唐。李白 客中行:「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國語辭典》:郁金(鬱金)  拼音:yù jīn
植物名。姜科姜黄属,「姜黄」之一种,参见「姜黄」条。
《國語辭典》:俵散  拼音:biǎo sàn
1.分发、分给。《大宋宣和遗事。元集》:「青苗在田时分俵散,到收成时分催纳,十分供一分为息。」
2.抒发。元。乔吉〈水仙子。暖红无力〉曲:「眼角头传芳事,樽前席上歌艳词,俵散相思。」
《漢語大詞典》:发秀(發秀)
(1).开花。 汉 王延寿 《鲁灵光殿赋》:“圆渊方井,反植荷蕖。发秀吐荣,菡萏披敷。”
(2).指散发秀美之状。 唐 王勃 《九成宫颂》:“丹樑发秀,彩沓虹文;皓壁凝鲜,光含蜃气。”
《國語辭典》:发出(發出)  拼音:fā chū
传出、送出或表达出来。如:「发出声音」、「发出函件」、「发出款项」。
《國語辭典》:喷香(噴香)  拼音:pèn xiāng
香气浓厚。《红楼梦》第六○回:「果然比先的带些红色,闻闻也是喷香。」
《漢語大詞典》:雪气(雪氣)
(1).积雪散发出来的寒气。 唐 朱庆余 《与贾岛顾非熊无可上人宿万年姚少府宅》诗:“堂虚雪气入,灯在漏声残。” 唐 李群玉 《送郑子宽弃官东游便归女几》诗:“ 岷 峨 雪气来,寒涨 瀟湘 碧。” 宋 毛滂 《少年游·长至日席上作》词:“遥山雪气入疏帘,罗幕晓寒添。”
(2).白色云气。 唐 李咸用 《庐山》诗:“叠见云容衬,稜收雪气昏。”
《漢語大詞典》:发辉(發輝)
(1).散发光辉。三国志·蜀志·郤正传:“虽尺枉而寻直,终扬光以发辉也。” 晋 潘岳 《杨荆州诔》:“散璞发辉,临軹作令。”
(2).发挥,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原道:“然后能经纬区宇,弥纶彝宪,发辉事业,虎炳辞义。”一本作“ 发挥 ”。
《漢語大詞典》:青气(青氣)
(1).青色的气体。 晋 王嘉 拾遗记·蜀:“火盛之时,见数十青衣童子来扑火,有青气如云,覆於火上,即灭。”
(2).青色的云气。 汉 袁康 越绝书·外传记军气:“青气在上,其谋未定;青气在右,将弱兵多。”新唐书·五行志一:“ 贞观 十七年四月,立 晋王 为太子,有青气绕东宫殿。” 元 马致远 《任风子》第一折:“贫道昨宵看见青气冲天,下照 终南山 甘河镇 。”清史稿·灾异志三:“ 顺治 七年正月二十七日夜, 望江 西方有青气亘天。”
(3).谓春天的气氛。文选·江淹〈别赋〉:“镜朱尘之照烂,袭青气之烟煴。” 李善 注引《易通卦验》:“震,东方也,主春分。日出,青气出震。” 唐 杨炯 《浑天赋》:“尔乃重明合璧,五纬连珠。青气夜朗,黄云旦扶。” 唐 张说 《奉和圣制同刘晃喜雨应制》:“青气含春雨,知从 岱岳 来。”
(4).植物散发出来的气息。 唐 宋之问 《早发始兴江口至虚氏村作》诗:“薜荔摇青气,桄榔翳碧苔。” 老舍 《四世同堂》七四:“在两旁都是青苗的大道中,他不单闻见香甜的青气,而且听到高粱玉米狂喜的往上拔节子。”
(5).怒气。儿女英雄传第十七回:“只见那 十三妹 听了这话,腮颊边起两朵红云,眉宇间横一团青气。”
《漢語大詞典》:麦气(麥氣)
麦熟时散发的香气。 南朝 梁 何逊 《车中见新林分别甚盛》诗:“於时春未歇,麦气始清和。” 唐 骆宾王 《夏日游目聊作》诗:“浦夏荷香满,田秋麦气清。” 宋 王安石 《初夏即事》诗:“晴日暖风生麦气,緑阴幽草胜花时。”
《國語辭典》:解辫(解辮)  拼音:jiě biàn
松解发髻。《文选。丘迟。与陈伯之书》:「夜郎、滇池,解辫请职。」《旧唐书。卷一九六。吐蕃传下》:「莫不欢呼忭舞,更相解辫,争冠带于康衢。」
《漢語大詞典》:四布
(1).指各地所赠以助丧葬的钱币。礼记·檀弓上:“ 孟献子 之丧,司徒旅归四布。” 郑玄 注:“旅,下士也。司徒使下士归四方之賻布。” 孔颖达 疏:“四方賻主人之泉布也。” 唐 权德舆 《朝议大夫赠太子太傅卢公行状》:“歷官俸赐,必振六姻之乏;即远裳帷,唯资四布之賻。”
(2).向四方传布、散发。后汉书·隗嚣传:“威命四布,宣风 中岳 。” 三国 魏 应玚 《奕势》:“或假道四布,周爰繁昌;云合星罗,侵逼郊埸。”
《國語辭典》:生冷  拼音:shēng lěng
没熟或冷水冷食之类的食物。晋。王献之〈杂帖〉:「妄近生冷,体气顿至此。」《官话指南。卷三。使令通话》:「那面子药,叫分三回吃,务必要临睡的时候吃才好,还说叫忌生冷。」
《漢語大詞典》:散积(散積)
散发所积存的财物。 唐 张说 《赠太尉裴公神道碑》:“夫知人以为本,感通以为行,善贷以为常,散积以为乐。”新五代史·杂传七·袁象先:“ 正辞 积钱盈室,室中尝有声如牛,人以为妖,劝其散积以禳之。”
《漢語大詞典》:发敛(發斂)
(1).散发、积聚(财物)。 南朝 宋 颜延之 《庭诰》:“量时发敛,视岁穰俭,省赡以奉己,损散以及人。” 唐 杨炯 《奉和上元酺宴应诏》:“敬时穷发敛,卜代盈千亿。”新唐书·韩洄传:“復罢省胥吏冗食二千人,积米 长安 、 万年 二县各数十万石,视年丰耗而发敛焉,故人不艰食。”
(2).犹往还,进退。古历谓日道发南敛北之细数。周髀算经卷上:“冬至夏至者,日道发敛之所生也,至昼夜长短之所极。” 赵婴 注:“发,犹往也。敛,犹还也。”汉书·律历志上:“盖闻古者 黄帝 合而不死,名察发敛,定清浊,起五部,建气物分数。” 颜师古 注引 臣瓒 曰:“题名宿度,候察进退。”晋书·律历志中:“ 容成 综斯六术,考定气象,建五行,察发敛,起消息,正闰餘,述而著焉,谓之《调历》。”明史·历志五:“按古历及《授时》,皆以发敛为一章。发敛云者,日道发南敛北之细数也,而加时附焉,则又所以纪发敛之辰刻,故曰发敛加时也。”
(3).犹伸屈。指诗歌风格的变化。 金 王若虚 滹南诗话卷一:“ 荆公 云: 李白 歌诗豪放飘逸,人固莫及,然其格止於此而已,不知变也。至於 杜甫 ,则发敛、抑扬、疾徐、纵横,无施不可。”
《漢語大詞典》:扬烈(揚烈)
(1).散发浓烈的香气。 汉 司马相如 《上林赋》:“应风披靡,吐芳扬烈。”
(2).继承功业。语本书·立政:“以覲 文王 之耿光,以扬 武王 之大烈。” 清 周亮工 《〈袁周合刻稿〉序》:“宜乎先生有得贤之誉,弟子获稽古之荣,发声扬烈,相得益彰。”
(3).谓继承先烈。清史稿·礼志六:“是时军兴,死事扬烈者踵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