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514,分101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5  6  7  8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教官
立教
来教
世教
教坊
五教
见教
承教
直教
教习
更教
三教
教忠
助教
还教
《國語辭典》:教官  拼音:jiào guān
1.古代掌管教化人民的官员。《周礼。地官。司徒》:「乃立教官司徒,使帅其属而掌邦教,以佐王安扰邦国。教官之属,大司徒卿一人,小司徒中大夫二人。」
2.元、明、清时,府、州、县学教授、学正、教谕、训导等掌教诲晓谕之职者,通称为「教官」。
3.现今军队、军事学校与一般训练机构之教员,或学校中教授军事训练课程者,均通称为「教官」。
《國語辭典》:立教  拼音:lì jiào
树立典范以教导人。《文选。孔安国。尚书序》:「剪截浮辞,举其宏纲,撮其机要。足以垂世立教。」
《漢語大詞典》:来教(來教)
(1).来相教益。《诗·小雅·车舝》:“辰彼硕女,令德来教。”
(2).对他人来信的敬称。多用于书面。 清 尹会一 《答王孟恭书》:“顷接来教,知力学不倦,可谓勤矣。”
《國語辭典》:世教  拼音:shì jiào
社会的教化。一般皆指儒教。《汉书。卷一○○。叙传上》:「伏周、孔之轨躅,驰颜、闵之极挚,既系挛于世教矣,何用大道为自眩曜?」晋。孙绰〈喻道论〉:「缠束世教之内,肆观周孔之迹。」
《國語辭典》:教坊  拼音:jiào fāng
1.古时管理宫廷音乐的官署。唐代开始设置,专掌雅乐以外的音乐、舞蹈与百戏等的教习、排练及演出等事务。凡是宫中宴会,都用女乐歌舞表演,故官妓也称为「教坊」。宋、元、明皆沿设,至清雍正年间始废。唐。白居易〈琵琶行〉:「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南唐。李煜〈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词:「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也称为「伎坊」。
2.妓院。《警世通言。卷三二。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但教坊落籍,其费甚多,非千金不可。我囊空如洗,如之奈何?」
《國語辭典》:五教  拼音:wǔ jiào
1.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五种伦常教育。《书经。舜典》:「汝作司徒,敬敷五教,在宽。」汉。孔安国。传:「布五常之教。」《左传。文公十八年》:「举八元,使布五教于四方,父义、母慈、兄友、弟共、子孝,内平外成。」
2.训练军队的五种方法。《管子。兵法》:「五教,一曰教其以形色之旗,二曰教其身以号令之数,三曰教其足以进退之度,四曰教其手以长短之利,五曰教其心以赏罚之诚,五教各习,而士负以勇矣。」
3.唐代称司徒为五教。宋。洪迈《容斋四笔。卷一五。官称别名》:「唐人好以它名标榜官称……,司徒为五教。」
4.中国佛教华严宗将佛教经典判分为五种教法。分别为小乘教,指宣说四圣谛、十二因缘的经典,如《阿含经》;大乘始教,指宣说一切皆空的经典,如《般若经》;大乘终教,指宣说真如缘起的经典,如《楞伽经》;顿教,指宣说顿悟教法的经典,如《维摩诘经》;圆教,指完全说一乘教理的经典,如《华严经》。华严宗认为五教中圆教是一切佛法的最究竟。藉以推證华严经是诸经之王。《华严经探玄记》卷一:「一、小乘教,二、大乘始教,三、终教,四、顿教,五、圆教……此上五教非局判经。」
《國語辭典》:见教(見教)  拼音:jiàn jiào
受人指教。《文明小史》第五八回:「今日又承招饮,不知有何见教?」
分類:教训
《國語辭典》:承教  拼音:chéng jiào
接受教诲。《孟子。梁惠王上》:「梁惠王曰:『寡人愿安承教。』」《战国策。赵策二》:「承教而动,循法无私,民之职也。」
《国语辞典》:直教  拼音:zhí jiào
简直使某人或某事如何。金。元好问〈摸鱼儿。恨人閒情是何物〉词:「恨人閒、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水浒传》第七回:「大闹中原,纵横海内。直教农夫背上添心号,渔父舟中插认旗。」
《國語辭典》:教习(教習)  拼音:jiào xí
1.教导讲习。《北史。卷七六。列传。樊子盖》:「今以二孙委公与卫文升耳。宜选贞良宿德方幅者教习之。」
2.旧时指教师、老师。《红楼梦》第一七、一八回:「原来贾蔷已从姑苏采买了十二个女孩子,并聘了教习,以及行头等事来了。」《文明小史》第一七回:「他说如今有片学堂里,已经请了他做教习。」
《韵府拾遗 肴韵》:更教
白居易诗不用更教诗过好折君官职是声名
《國語辭典》:三教  拼音:sān jiào
1.夏代教忠,商代教敬,周代教文,称为「三教」。见汉。班固《白虎通。卷七。三教》。
2.佛、儒、道三教的合称。
《漢語大詞典》:教忠
谓教以忠诚之道理。语出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子之能仕,父教之忠,古之制也”。 宋 朱弁 曲洧旧闻卷十:“览观謡俗,无忘遗爱之厚,永念教忠之餘,皆谓是也。”
分類:忠诚道理
《國語辭典》:助教  拼音:zhù jiào
1.职官名。晋武帝咸宁四年设置。辅助国子祭酒、博士教导学生,掌管鼓箧、夏楚的事。历代沿置,至明清,助教之职已与博士无异。
2.以往大专院校教师的职称之一,为教授的助手,位在讲师之下。但于西元1997年「教育人员任用条例」修正之后,新聘之助教则改属于行政人员,非属教师职级。
《韵府拾遗 肴韵》:还教(还教)
庾肩吾金谷诗兰堂上客至绮席清弦抚自作明君辞还教绿珠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