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交通安全教育  拼音:jiāo tōng ān quán jiào yù
以灌输国民有关道路交通的知识与技能为内容的教育。
《国语辞典》:教育机会均等(教育机会均等)  拼音:jiào yù jī huì jūn děng
1.每一个体应享受符合其能力发展之教育。
2.人民无分性别、年龄、能力、地域、族群、宗教信仰、政治理念、社经地位及其他条件,接受教育之机会一律平等。
《国语辞典》:民族精神教育  拼音:mín zú jīng shén jiào yù
以培育民族意识,陶铸民族道德,锻练民族体魄为目的的教育。
《国语辞典》:公共文教环境(公共文教环境)  拼音:gōng gòng wén jiào huán jìng
富有文化、艺术、教育等特质,可供社会大众学习、赏玩、研讨的活动场所。如博物馆、美术馆、剧院、体育馆、文化中心等。
《国语辞典》:教育部电算中心(教育部电算中心)  拼音:jiào yù bù diàn suàn zhōng xīn
隶属教育部的单位。主要任务为推动各级学校资讯教育与图书馆自动化,并负责规划台湾学术网路与学校网路、国际网路之串接与利用。
《国语辞典》:中央警察大学(中央警察大学)  拼音:zhōng yāng jǐng chá dà xué
我国培育警政干部的最高学府,统一办理全国警官教育,并承接各政府机关如海岸巡防署、移民署、消防署委办之教育训练。民国二十五年成立于南京,先总统蒋中正为首任校长。四十三年在台湾复校,四十六年增办四年大学制本科教育。其后各系陆续创设研究所。原称为「中央警官学校」,八十四年改为「中央警察大学」。简称「警大」。
《国语辞典》:小康计画(小康计画)  拼音:xiǎo kāng jì huà
台湾省所倡导消灭贫穷的计画。包括辅导贫民生产、就业、教育、训练以及对老弱残障等无生产能力者,给予适当救助等。此计画的基本精神为发挥政府及民间力量,动员社会资源,激发贫民自强意识,以促进社会的安和乐利。
《国语辞典》:学校教育(学校教育)  拼音:xué xiào jiào yù
学校中所实施的教育,相对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而言。
《国语辞典》:通才教育  拼音:tōng cái jiào yù
一种求博求通的教育,有别于专才教育。其目标是透过广泛的传授,教导学生生活于现代社会所需的各门知识,以拓宽心灵、视野和知识领域,而培育出一个能全面观照现代知识的发展,且能在现代社会善知自处的现代人。
分类:求通教育
《国语辞典》:通识教育(通识教育)  拼音:tōng shì jiào yù
一种求博求通并强调个人全面发展的全人教育。使学生学习不同领域之基础概念,而能以不同的知识观点解释人类的生活处境,包括自我发展、人文社会、自然世界等面向,并透过这些不同的知识取径,掌握人类所面临的重要议题。
《国语辞典》:推广教育(推广教育)  拼音:tuī guǎng jiào yù
一种社会教育。将教育工作推广于学校之外,使其功效普及于一般民众。如正式学校中附设补习夜校,举行通俗演讲,开放学校图书馆及运动场等。
《国语辞典》:天才教育  拼音:tiān cái jiào yù
对于资赋特优、智力特高的儿童所实施的教育。利用特殊的课程和教材及教学方法,以充分发展他的才能而成为国家优秀的人才。
《国语辞典》:寓教于乐(寓教于乐)  拼音:yù jiào yú lè
在娱乐中寄托教育的作用。如:「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比教条式的教育方式,效果来得大。」
《国语辞典》:终生教育(终生教育)  拼音:zhōng shēng jiào yù
二十世纪中叶,形成于欧洲的一种教育思潮。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倡。强调教育乃终生过程,应当在不同阶段,以最好的方式提供每个人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因此,在学校和正规教育之外,也应有社会和非正规教育。此一教育思潮,已成为许多国家实行教育改革的指导方针。也作「终身教育」、「终身学习」。
《国语辞典》:知性之旅  拼音:zhī xìng zhī lǚ
指富于知性及教育性的旅游方式。如赏鸟、考察地质、欣赏古迹、建筑、风土人情等。这类旅游方式通常会有专业人员随行作解说,以使参加成员有更多收穫。如:「随著环境保护意识和专业领域知识的普及,知性之旅已逐渐取代以往走马看花的旅游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