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社会建设(社会建设)  拼音:shè huì jiàn shè
泛指不属于政治、经济、教育、文化、国防而与人民生活福利有关的社会性建设。
《国语辞典》:社会发展(社会发展)  拼音:shè huì fā zhǎn
一个社会在经济、文化、教育、公民权、福利服务等方面呈正向变化的过程。
《国语辞典》:斯宾诺莎(斯宾诺莎)  拼音:sī bīn nuò shā
Benedict Spinoza
人名。(西元1632~1677)荷兰哲学家。自幼受神学教育,兼及诸家哲学,尤其心折于笛卡尔及白鲁诺的学说。主张上帝、自然与本体为三位一体。著有《国家论》、《智力改造论》等书。也译作「斯宾诺沙」。
《国语辞典》:亲职教育(亲职教育)  拼音:qīn zhí jiào yù
属于成人教育的一部分,为提供家长对儿童教养和改善家庭生活所实施的一种教育。目的在促成健全的家庭生活,范围包括指导家长如何从事婴儿育养、儿童保健、就学、社会行为、性教育等,乃至指导家长协调家庭关系,善尽对社会应尽的责任。
《国语辞典》:骑士教育(骑士教育)  拼音:qí shì jiào yù
欧洲中古封建社会中,以培养武士服务、忠勇精神、临阵奋斗和对妇女尊重的一种教育。
《国语辞典》:强迫教育(强迫教育)  拼音:qiǎng pò jiào yù
在义务教育阶段,规定学龄儿童必须入学接受教育,如不入学则处罚其父母或监护人。
《国语辞典》:人格教育  拼音:rén gé jiào yù
以养成被教育者的完整人格为目的的教育理想,称为「人格教育」。
《国语辞典》:人文教育  拼音:rén wén jiào yù
人文素养的教育系经由对人类各种处境的了解,以培养对人性尊严的尊重与关怀的教育。
《国语辞典》:国立大学(国立大学)  拼音:guó lì dà xué
由国家设立的大学。校长任免由主管教育事务的教育部派任。
《国语辞典》:敷教明伦(敷教明伦)  拼音:fū jiào míng lún
普施教化,彰明人伦。常用于教育界的题辞。
《国语辞典》:非定命论(非定命论)  拼音:fēi dìng mìng lùn
凡认为心意的变化发展,并不必受先行事态如遗传、气质、教育、境遇等之限制者,称为「非定命论」。
《国语辞典》:公共环境(公共环境)  拼音:gōng gòng huán jìng
由大众所共有、共享的生活空间。如室内户外的休閒活动场地、任何富有文教育乐功能的社会大众活动场所等均属之。
《国语辞典》:公共建设(公共建设)  拼音:gōng gòng jiàn shè
不以营利为目的,而能满足大众有关运输、教育、医疗、卫生、游憩等需求的各项建设。如道路的铺设、公园的辟建、学校的设置、停车场的兴建等。
《国语辞典》:公营电视(公营电视)  拼音:gōng yíng diàn shì
确认电视为教育文化事业,不适于竞争,应由国会立法,由社会公众代表组成管理委员会,以特许独占的方式经营,不准许商业电视存在。这种制度盛行于西欧民主国家。
《国语辞典》:公民教育  拼音:gōng mín jiào yù
为培养忠贞爱国的公民,并尊重个性发展所实施的教育,使其成为适合国家及时代需要的有用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