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诲音(誨音)
教导的话。 宋 苏轼 《回答馆职启》:“某方此赐环,遽承枉驾,沐诲音之已厚,愧驰謁之未遑。” 元 王恽 《汴梁路城隍庙记》:“ 景礼 临终貽属 妙明 曰:‘汝等祗严修洁,善守庙祊,毋负 刘侯 付托。’ 妙明 唯曰:‘敢不敬承诲音。’”
分類:教导
《漢語大詞典》:诲饬(誨飭)
教导,告诫。 宋 程洵 《滕府君行状》:“及擢第守四方,则又日以异时里閭所见闻、人情之诚伪、事理之是非诲飭之,由是二子克自树立,为时所称。”
分類:教导告诫
《漢語大詞典》:率教
(1).实行教化。 晋 挚虞 《典校五礼表》:“夫革命以垂统,帝王之美事也;隆礼以率教,邦国之大务也。”
(2).遵从教导。新唐书·卓行传·阳城:“沉酗不率教者皆罢。” 宋 苏轼 《南安军学记》:“其不率教者,甚者则挞之,小则书以记之。” 徐特立 《徐懋恂由巴黎致湘学界书》:“盖虚心率教,不患程度之低。”
《漢語大詞典》:诲示(誨示)
(1).教导晓示。后汉书·隗嚣传:“ 嚣 乃移书於 向 ,喻以天命,反覆诲示,终不从。”三国志·魏志·王凌传“ 凌 至 项 ,饮药死”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奉被露布赦书,又得二十三日况,累纸诲示,闻命惊愕,五内失守,不知何地可以自处?”《诗·周南·〈关雎〉序》“风,风也,教也” 唐 孔颖达 疏:“风训讽也,教也。讽谓微加晓告,教谓殷勤诲示。”
(2).常用以敬称对方的书信。 宋 王安石 《答许朝议书》:“连得诲示,岂胜感慰。”
《國語辭典》:训诫(訓誡)  拼音:xùn jiè
1.教导劝诫。如:「他决定听从母亲的训诫,改过自新。」
2.少年管训处分中一种较轻微的刑罚。由少年法庭的法官在法庭内执行,以当面劝导的方式,告诉受训诫者错在哪里,以及该如何改过等。训诫后,再令少年写悔过书,并请其父母等注意管教孩子。
《漢語大詞典》:训民(訓民)
教导民众。国语·鲁语上:“夫诸侯之患,诸侯恤之,所以训民也。” 韦昭 注:“训,教也。教相救恤也。” 晋 桓温 《荐谯元彦表》:“是故上代之君,莫不崇重斯轨,所以篤俗训民,静一流竞。” 宋 徐铉 《蒋庄武帝册》:“稽古皇极,训民事神,詔大号以崇正真之风,垂大名以纪昭明之德。”
分類:教导民众
《國語辭典》:开蒙(開蒙)  拼音:kāi méng
1.开启蒙昧,使明白事理。如:「他是我的开蒙老师。」也作「启蒙」。
2.童蒙开始学习受教。《儒林外史》第二回:「开蒙的时候,他父亲央及集上新进梅朋友替他起名。」也作「启蒙」。
《国语辞典》:教书(教书)  拼音:jiāo shū
教导学生学习各种知识。《儒林外史》第四○回:「备酒饭款待沈先生,说起要请他教书的话。先生应允了。」《老残游记》第一回:「教书,没人要他,学生意又嫌岁数大,不中用了。」
《國語辭典》:教益  拼音:jiào yì
受教导后所得到的益处。如:「听君一席话,深获教益。」
《國語辭典》:教练(教練)  拼音:jiào liàn
1.训练别人学习某种技能。《孤本元明杂剧。博望烧屯。第四折》:「今有曹丞相,将我取到魏地,教练三军,拜为军师之职。」
2.从事于训练别人学习某种技能的人员。如:「篮球教练」、「柔道教练」。
《漢語大詞典》:耳提
谓恳切教导。 清 曾国藩 《台州墓表》:“ 国藩 愚陋,自八岁侍府君於家塾,晨夕讲授,指画耳提,不达则再詔之。”参见“ 耳提面命 ”。
分類:恳切教导
《國語辭典》:耳提面命  拼音:ěr tí miàn mìng
比喻恳切教诲。参见「面命耳提」条。《镜花缘》第八四回:「但果蒙不弃,收录门墙之下,不消耳提面命,不过略为跟著历练历练。」
《國語辭典》:诱导(誘導)  拼音:yòu dǎo
劝诱开导。如:「心理辅导人员多以诱导的方式改变学生的不良行为。」
《國語辭典》:啍啍  拼音:tūn tūn
1.迟重缓慢的样子。《诗经。王风。大车》:「大车啍啍,毳衣如璊。」
2.多言。《孔子家语。卷一。五仪解》:「无取啍啍,捷捷贪也,钳钳乱也,啍啍诞也。」
《漢語大詞典》:高学(高學)
谓高明的教导。 北周 萧詧 《游七山寺赋》:“凭怪石而为枕,因沧浪而洗足,盖往贤之所同,亦先儒之高学。”
学养高深者。 宋 陈师道 《次韵苏公西湖观月听琴》:“世事如病耳,螘斗作牛闻,苦怀太史 惠 ,养豹烟雨昏,后世无高学,举俗爱 许浑 。”
《漢語大詞典》:训誓(訓誓)
(1).尚书六体中的训与誓的并称。训乃教导之词,誓则用于军旅。 唐 元稹 《制诰序》:“制誥本於之誥命、训誓,皆一时之约束也。自非训导职业,则必指言美恶,以明诛赏之意焉。”参见“ 六体 ”。
(2).谓训导告诫军旅。魏书·陆俟传:“ 高祖 亲幸城北,训誓羣帅。”
《國語辭典》:六体(六體)  拼音:liù tǐ
1.书经的六种文体。指典、谟、训、诰、誓、命。
2.易经的六爻。《汉书。卷二一。律历志上》:「阴阳比类,交错相成,故九六之变登降于六体。」
3.人的头、身、四肢。《汉书。卷七五。眭两夏侯京翼李传。翼奉》:「阳用其精,阴用其形,犹人之五臧六体。」
4.王莽时的六种字体。指古文、奇字、篆书、隶书、缪篆、虫书。《汉书。卷三○。艺文志》:「六体者,古文、奇字、篆书、隶书、缪篆、虫书,皆所以通知古今文字,摹印章,书幡信也。」也称为「六书」。
5.六种书体。指大篆、小篆、八分、隶书、行书、草书。唐。张怀瓘 六体书论:「臣谨进怀瑰书大小篆及八分,臣书真行草,合成六体。」
6.中国文字的六种创造方法。指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六书。《周礼。地官司徒。保氏》:「五曰六书。」唐。贾公彦。疏:「书有六体,形声实多。」也称为「六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