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28,分29页显示  上一页  9  10  11  12  13  15  16  17  18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佛化
法化
梗化
化境
义教
沾化
致化
阴化
风政
外成
化平
修和
布教
化裁
通化
《漢語大詞典》:佛化
佛的教化。 南朝 宋 宗炳 《答何衡阳书》:“敬览来论,抑裁佛化,毕志儒业。”
分類:教化
《國語辭典》:法化  拼音:fǎ huà
佛的教化。《佛国记。卷下》:「凡所游历减三十国,沙河以西迄于天竺,众僧威仪,法化之美,不可详说。」
《漢語大詞典》:梗化
谓顽固不服从教化。 宋 曾巩 《与王介甫第二书》:“况今之士,非有素厉之行,而为吏者,又非素择之材也。一日卒然梗化,遂欲齐之以法,岂非左右者之误,而不为无害也哉!” 元 虞集 《刷马歌》:“ 岭 南烽火乱者谁,何事至今犹梗化。” 明 宋濂 《端木府君墓志铭》:“尔曷为良民以报上德,寧梗化以自戕耶?梗化弗祥,天刑所不贷,尔其识之。”《水浒后传》第一回:“那地方原是蛮荒徼域,人民梗化,不遵法度。”
《國語辭典》:化境  拼音:huà jìng
精妙超凡的境界。多指艺术作品的成就。如:「王羲之的书法可谓精妙绝伦,已臻化境。」
《漢語大詞典》:义教(義教)
仁义的教化。晋书·李充传:“惧后进惑其如此,将越礼弃学,而希无为之风;见义教之杀,而不观其隆矣。”
分類:仁义教化
《漢語大詞典》:沾化(霑化)
接受教化;感受德化。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摩揭陀国上:“佛法玄妙,英贤继轨,无为守道,含识霑化。”
《漢語大詞典》:致化
施行教化。 汉 张衡 《西京赋》:“帝者因天地以致化,兆人承上教以成俗。”南史·孔琳之传:“ 唐 虞 象刑, 夏禹 立辟,淳薄既异,致化不同。”
《漢語大詞典》:阴化(陰化)
(1).古称妇女的教化。后汉书·皇后纪序:“所以能述宣阴化,修成内则,闺房肃雍,险謁不行也。” 李贤 注:“周礼内宰职曰:‘以阴礼教六宫,以妇职之法教九御。’” 隋 江总 《为陈六宫谢章》:“弼佐王风,克柔阴化。” 宋 秦观 《代贺皇太后生辰表》:“内宣阴化,日嗣徽音。”
(2).谓大地化生万物。大戴礼记·曾子天圆:“吐气者施,而含气者化,是以阳施而阴化也。” 王聘珍 解诂:“施,予也。化,生也。谓化其所施。曰‘天施地生’。”《淮南子·天文训》:“吐气者施,含气者化,是故阳施阴化。”
(3).昏暗。 杨朔 《中国人民的心》:“就是那个阴化天,黄昏时候,慰问团的同志将要到别处去了。”
《漢語大詞典》:风政(風政)
(1).教化政治。后汉书·滕抚传:“风政修明,流爱于人,在事七年,道不拾遗。” 刘义庆 世说新语·政事“承藉猛政,故可以和静致治” 刘孝标 注引《江惇传》:“ 山遐 为 东阳 ,风政严苛,多任刑杀,郡内苦之。”资治通鉴·晋孝武帝太元十四年:“ 宁 在 豫章 ,遣十五议曹下属城,採求风政;并吏假还,讯问官长得失。”
(2).指政绩。后汉书·李固传:“天下喁喁,属望风政。”宋书·良吏传·阮长之:“前后所莅官,皆有风政,为后人所思, 宋 世言善治者,咸称之。”北史·元颢传:“﹝ 顥 ﹞据有都邑,号令自己。天下人情,想望风政。自谓天之所授,颇怀骄怠。”
《漢語大詞典》:外成
(1).旧谓夷狄顺从教化而相安无事。左传·文公十八年:“举八元,使布教于四方。父义、母慈、兄友、弟共、子孝、内平外成。” 杜预 注:“内,诸夏。外,夷狄。” 孔颖达 疏:“此五教可常行,又谓之五典也。诸夏夷狄皆从其教,是为内平外成。”
(2).谓女子出嫁。 汉 班固 《白虎通·嫁娶》:“妇人外成,以出适人为嫁。”《晋书·刑法志》:“女人有三从之义,无自专之道,出适他族,还丧父母,降其服纪,所以明外成之节,异在室之恩。”诗·召南·采苹“于以奠之,宗室牖下” 郑玄 笺“凡昏事于女礼,设几筵于户外,此其义也与” 唐 孔颖达 疏:“正祭在室,此所以不于室中者,以其凡昏事皆为於女行礼,设几筵於户外,取外成之义。今教成之祭,於户外设奠,此外成之义。”北史·氐传:“礼,妇人外成,因夫而荣。”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九:“岂以外成忘一本,诸姑伯姊也关情。”
《漢語大詞典》:化平
谓教化大行,社会安定。东观汉记·东平宪王苍传:“ 苍 以天下化平,宜修礼乐。” 唐 杨炯 《老人星赋》:“见则化平主昌,明则天下多士。”
《國語辭典》:修和  拼音:xiū hé
整饬政教。《书经。君奭》:「惟文王尚克修和我有夏。」
《國語辭典》:布教  拼音:bù jiào
广泛宣扬教化。汉。张衡〈东京赋〉:「乃营三宫,布教颁常。」南朝齐。陆倕〈石阙铭〉:「布教都畿,班政方外。」
《漢語大詞典》:化裁
谓随事物变化而相裁节。后多指教化裁节。语本易·繫辞上:“是故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 孔颖达 疏:“化而裁之谓之变者,阴阳变化而相裁节之谓之变也。” 南朝 宋 颜延之 《应诏宴曲水作诗一首》:“太上正位,天临海镜。制以化裁,树之形性。”晋书·华谭传:“ 蜀 人服化,无携贰之心;而 吴 人趑雎,屡作妖寇。岂 蜀 人敦朴,易可化裁; 吴 人轻鋭,难安易动乎?” 田北湖 《论文章源流》:“圣哲特出,知畛域之必有合也,於所以交易习俗化裁情性者,开物正名,而成百务。”
《漢語大詞典》:通化
开导教化。魏书·乐志:“ 莹 ( 祖莹 )復议曰:夫乐所以乘灵通化,舞所以象物昭功。”
分類:开导教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