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应形(應形)
(1).谓随着敌方态势而变化。孙子·虚实:“因形而错胜於众,众不能知。人皆知我所以胜之形,而莫知吾所以制胜之形。故其战胜不復,而应形於无穷。” 杜牧 注:“敌每有形,我则始能随而应之以取胜。”
(2).谓随着盛器等的形体。初学记卷十八引 晋 傅玄 《太子少傅箴》:“金水无常,方圆应形。”
(3).佛教语。即应身。 晋 僧肇 《注〈维摩经〉序》:“观应形则谓之身。”参见“ 应身 ”。
《漢語大詞典》:应身(應身)
佛教语。指佛、菩萨为度化众生,随宜显现各种形象不同的化身。 南朝 梁简文帝 《与僧正教》:“盖所以仰传应身,远注灵觉,羡龙瓶之始晨,迫鵠林之餘慕。”参阅合部金光明经·三身分别品
《漢語大詞典》:水攻
放水淹没敌方。战国策·燕策二:“陆攻则击 河内 ,水攻则灭 大梁 。”汉书·邹阳传:“水攻则 章邯 以亡其城,陆击则 荆王 以失其地。” 鄢国培 《巴山月》第一章:“ 诸葛亮 除用火攻外,还擅长水攻。”
《漢語大詞典》:袭破(襲破)
用突袭手段击败敌方。史记·高祖本纪:“ 韩信 用 蒯通 计,遂袭破 齐 。”后汉书·张奂传:“﹝ 奂 ﹞乃潜诱 乌桓 阴与和通,遂使斩 屠各 渠帅,袭破其众。”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一章第四节:“ 吴郡 人 朱燮 、 晋陵县 人 管崇 起兵,袭破 隋 将 赵六儿 营,众至十万人。”
分類:击败敌方
《國語辭典》:反射  拼音:fǎn shè
1.声波或光线在介质中进行时,遇到不同介质之介面则改变方向,射回原介质,称为「反射」。
2.神经系统的反应作用。如瞳孔随光刺激的强弱而改变大小、吃东西时分泌唾液。
《漢語大詞典》:地听(地聽)
古代军事上侦察敌方动态的一种方法。多用于守城,以防突然袭击。 唐 李靖 《卫公兵法·部伍营阵》:“兼令人枕空胡禄卧,有人马行三十里外,东西南北皆响见於胡禄中,名曰地听。”通典·守拒法:“地听,於城内八方穿井各深二丈,以新甖用薄皮裹口如鼓,使聪耳者於井中托甖而听,则去城五百步内悉知之。”
《國語辭典》:诱降(誘降)  拼音:yòu xiáng
引诱敌人投降。如:「守城将领坚拒敌方诱降,依然固守阵地。」
《漢語大詞典》:怀敌(懷敵)
怀柔敌方。汉书·食货志上:“苟粟多而财有餘,何为而不成……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致?”参见“ 怀柔 ”。
分類:怀柔敌方
《國語辭典》:怀柔(懷柔)  拼音:huái róu
以温和的手段使远方的人来归附。《三国志。卷四七。吴书。吴主权传》:「君宣导休风,怀柔百越,是用锡君朱户以居。」
《漢語大詞典》:挑敌(挑敵)
挑动敌方。 三国 魏 曹植 《鹖赋》:“若有翻雄骇游,孤雌惊翔,则长鸣挑敌,鼓翼专场,踰高越壑,双战隻僵。”《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横挑彊 胡 ” 李善 注引 臣瓒 曰:“挑,挑敌求战也。” 宋 叶适 《朝请大夫陈公墓志铭》:“用事者专国久,规钓奇功,威服内外,术不素讲,而先事挑敌。”
分類:挑动敌方
《漢語大詞典》:逼危
谓攻逼敌方险要之处。尉缭子·攻权:“卒聚将至,深入其地,错絶其道,栖其大城大邑,使之登城逼危。”
《漢語大詞典》:贼谍(賊諜)
(1).盗贼与间谍。周礼·秋官·掌戮:“掌斩杀贼谍而搏之。” 郑玄 注:“谍,谓姦寇反间者,贼与谍罪大者斩之,小者杀之。”
(2).敌方的间谍。 明 归有光 《赠张别驾序》:“且日钩取疑似之人以为贼谍,而屠刳之。” 清 昭梿 啸亭续录·张总兵:“今番僧某受我封号,乃阴为贼谍,非剪除之,则贼无灭日矣!” 清 强汝询 《金坛见闻记》卷上:“城中索贼谍不获,讥察愈严。”
《漢語大詞典》:中阵(中陣)
亦作“ 中陈 ”。
(1).居中的阵地、营垒,一般为主帅所在地。国语·吴语:“王亲秉鉞,载白旗以中陈而立。” 韦昭 注:“此王所帅中军。”宋史·冯拯传:“今防秋,宜於 唐河 增屯兵至六万,控 定武 之北为大阵, 邢州 置都总管为中阵, 天雄军 置鈐辖为后阵。”
(2). 唐 代以杀获论功,凡出战兵员与敌方相当者,称“中阵”。新唐书·百官志一:“出少击多,曰上阵;兵数相当,曰中阵;出多击少,曰下阵。”
《漢語大詞典》:雠民(讎民)
亦作“讐民”。
(1).众民。书·召诰:“予小臣,敢以王之讎民、百君子,越友民,保受王威命明德。” 孙星衍 疏:“讎与稠声相近。文选·补亡诗注引《苍頡篇》云:‘稠,众也。’”一说应读作“敢以王之讎民百君子”,“讎”义为匹。 孔 传:“敢以王之匹民百君子。治民者非一人,言民在下,自上匹之。”
(2).敌方归附的庶民。 明 张居正 《人主保身以保民论》:“讐民在甸,夷隶在门。” 清 俞正燮 癸巳存稿·多士多方:“ 受 都去 洛 四百餘里, 召公 安得舍友民而远役讎民。”
《國語辭典》:藤牌  拼音:téng pái
一种藤制的盾牌。轻而坚韧,可用来防禦兵刃矢石,多见用于南方民族。《宋史。卷四九六。蛮夷传四。西南诸夷传》:「至生南界斗满村遇夷贼二千馀人,击之,杀伤五百人,夺梭枪藤牌。」
《漢語大詞典》:敌台(敵臺)
(1).城墙上用于防御敌人的楼台。 明 姚士磷 《见只编》卷下:“相去约有三里,周围水遶数重,拆取民舍板片沿墙起盖敌臺。” 清 魏源 《城守篇·守备上》:“城之外则敌臺,宜备堞垣,宜备牛马墙,宜备喑门。”
(2).敌方的电台。
《漢語大詞典》:火队(火隊)
焚烧敌方队伍,以乱其行阵。孙子·火攻:“凡火攻有五:一曰火人……五曰火队。” 杜牧 注:“焚其行伍,因乱而击之。”一说,队,通“ 隧 ”。隧,道。火队,烧绝粮道。见 梅尧臣 、 贾林 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