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作用  拼音:zuò yòng
1.用意、用心。如:「他讲这句话的作用何在?」
2.作为、行为。《魏书。卷七八。孙绍传》:「作用失机,虽成必败。」
3.施行法术。《水浒传》第四四回:「我的这法,诸人都带得。作用了时,和我一般行。」《聊斋志异。卷二。陆判》:「作用毕,视榻上亦无血迹。」
4.效果、影响。如:「有副作用」、「消化作用」。
《漢語大詞典》:明效
明显的效果。汉书·匈奴传赞:“此则和亲无益,已然之明效也。” 三国 魏 曹植 《陈审举表》:“ 伯乐 驰千里,明君致太平,诚任贤使能之明效也。” 清 端方 《请平满汉畛域密折》:“又如驻 藏 使节,亦已采用 汉 人,凡此皆出自朝廷为地择人之权衡,亦隐示两族耦俱无猜之明效。”
分類:明显效果
《國語辭典》:合力  拼音:hé lì
协力、共同出力。《后汉书。卷四七。班超传》:「今可遣使招慰,与共合力。」
《漢語大詞典》:无验(無驗)
(1).不灵;没有效果。 晋 葛洪 抱朴子·论仙:“凡世人所以不信仙之可学……正以 秦皇 、 汉武 求之不获,以 少君 、 欒太 为之无验故也。”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三:“﹝ 崔慎由 ﹞左目生赘肉,欲蔽瞳人,医久无验。”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三:“有 马氏 者家,忽见变异……岁餘不止,祷禳亦无验。”
(2).没有实证。后汉书·寇恂传:“无验之罪,足以蠲除。”
《漢語大詞典》:显效(顯效)
(1).显著的功效。后汉书·光武帝纪上:“其显效未詶,名籍未立者,大鸿臚趣上,朕将差而録之。” 唐 罗隐 《自贻》诗:“纵无显效亦藏拙,若有所成甘守株。” 宋 王安石 《上田正言书》:“朝廷藉不吾以宜,且自赞以植显效,醻天下属己之意。”
(2).显示效果。如:这种农药显效快,毒性低。
《国语辞典》:学记(学记)  拼音:xué jì
礼记》的篇名。记述古代的学制、教材,学习的功用、目的、方法、效果,以及教学为师的道理。
《國語辭典》:冲淡(沖淡)  拼音:chōng dàn
1.谦虚淡泊。《晋书。卷九一。儒林传。杜夷传》:「夷清虚冲淡,与俗异轨。」《儒林外史》第三六回:「他襟怀冲淡,上而伯夷、柳下惠,下而陶靖节一流人物。」也作「冲澹」。
2.把事情的严重性刻意淡化。
《國語辭典》:对偶(對偶)  拼音:duì ǒu
1.在语文中,上下两句,字数相等,句法相似,平仄相对的,称为「对偶」。如唐。杜甫〈春望〉诗「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2.男女相配成偶,称为「对偶」。
《漢語大詞典》:课效(課效)
考核其效果。后汉书·律历志中:“设清臺之候,验六异,课效觕密,《太初》为最。”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发各告示》:“故一切因革事宜,贵定之于始。始法既定,而按程课效,则游刃有餘矣。”
分類:考核效果
《漢語大詞典》:志功
指动机与效果。墨子·大取:“义,利;不义,害:志功为辩。” 谭戒甫 注:“义不义,志也;利害,功也。盖人存义不义之意志,苟见诸行事,即呈利害之功效。”
分類:动机效果
《漢語大詞典》:禁御(禁禦)
(1).禁止;制止。《左传·昭公六年》:“昔先王议事以制,不为刑辟,惧民之有争心也,犹不可禁御,是故闲之以义,纠之以政,行之以礼,守之以信,奉之以仁。” 汉 桓宽 盐铁论·错币:“故有铸钱之禁,禁御之法立而姧伪息。”《后汉书·朱暉传》:“子弟亲戚并荷荣任,故放滥骄溢,莫能禁御。”
(2).指禁止奸盗等犯罪活动的措施和效果。新唐书·陆贽传:“视姦盗有无以稽禁御,视选举众寡以稽风化。”
(3).同“ 禁籞 ”。 汉 扬雄 《羽猎赋》序:“然至羽猎,甲车戎马,器械储偫,禁御所营,尚泰奢丽夸詡,非 尧 、 舜 、 成汤 、 文王 三驱之意。” 唐 杜甫 《冬日洛城北谒玄元皇帝庙》诗:“配极玄都閟,凴虚禁御长。”一本作“ 禁籞 ”。 宋 欧阳修 《和刘原父从幸后苑观稻呈经筵诸公》:“禁御皇居接,香畦鏤槛边。”
同“ 禁御 ”。 《淮南子·氾沦训》:“为鷙禽猛兽之害伤人而无以禁御也,而作为之铸金锻铁以为兵刃,猛兽不能为害。”
《漢語大詞典》:罔效
(1).不能报效。 唐 牛丛 《报坦绰书》:“赐 孔子 之诗书,颁 周公 之礼乐,数年之后,蔼有华风……岂期后嗣,罔效忠诚。”
(2).没有效果。清史稿·食货志五:“商贩患得大钱,皆裹足,三成搭收,徒张文告,屡禁罔效。”
《漢語大詞典》:试奏(試奏)
正式演奏之前,先试着演奏,以视其效果如何。 洪深 《戏剧导演的初步知识》下:“关于其他,尚可取来试奏试听。”
《國語辭典》:分力  拼音:fēn lì
几个力同时对某物体作用和另外一个力对该物体的作用效果相同,则这几个力就是那一个力的分力。
《國語辭典》:烟幕(煙幕)  拼音:yān mù
1.形容烟雾非常浓厚。如:「你看那边烟幕瀰漫,可能发生火灾了!」
2.比喻隐藏真相的言语或行为。如:「这话可信吗?我看八成是他伪装放出的烟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