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023,分69页显示  上一页  4  5  6  7  8  10  11  12  13 下一页
词典(续上)
论政
专政
失政
政途
预政
政事堂
虐政
政复
觞政
政清
政官
政典
得政
即政
明政
《國語辭典》:论政(論政)  拼音:lùn zhèng
议论政事。如:「总统大选的消息,是近日各方论政的焦点。」
《國語辭典》:专政(專政)  拼音:zhuān zhèng
1.独揽政权。《汉书。卷八一。张禹传》:「吏民多上书言灾异之应,讥切王氏专政所致。」
2.国家元首有无限权力,可独断独行的政治型态。
《漢語大詞典》:失政
政治混乱。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卫 人归 卫姬 於 晋 ,乃释 卫侯 。君子是以知 平公 之失政也。”后汉书·皇甫嵩传:“ 嵩 从子 酈 时在军中,説 嵩 曰:‘本朝失政,天下倒悬。’”《京本通俗小说·冯玉梅团圆》:“只为 宣和 失政,奸佞专权,延至 靖康 , 金 虏凌城。”
《国语辞典》:政途  拼音:zhèng tú
参政的历程。如:「他在政途上屡仆屡起,经历至为丰富。」
分类:参政历程
《漢語大詞典》:预政(預政)
参与国家大事。东观汉记·明帝纪:“外戚预政,上浊明主,下危臣子。” 宋 陆游 《南唐书·李贻业传》:“ 烈祖 晏驾,大臣欲奉 宋后 临朝…… 貽业 独奋曰:‘此姦人所为也。大行常谓妇人预政,乱之本也。’” 清 唐孙华 《长椿寺拜瞻明慈圣李太后御容恭赋四十韵》:“调元归保傅,预政戒中涓。”
《漢語大詞典》:政事堂
唐 宋 时宰相的总办公处。 唐 初始有此名,设在门下省,后迁到中书省。 开元 十一年(公元723年)改称中书门下,因宰相名义上即为中书门下省长官之故。下设吏、枢机、兵、户、刑礼五房。 北宋 就中书内省设政事堂,简称中书,与枢密院分掌政、军,号称“二府”。 元丰 改制后,遂以尚书省的都堂为宰相办公所在,因也称都堂为政事堂。 宋 苏辙 《龙川别志》卷上:“ 太祖 登 正阳门 ,望城中诸军未有归者,乃脱甲诣政事堂。”
《國語辭典》:虐政  拼音:nüè zhèng
残暴苛刻的政治。《孟子。公孙丑上》:「民之憔悴于虐政,未有甚于此者也。」《史记。卷三。殷本纪》:「当是时,夏桀为虐政淫荒,而诸侯昆吾氏为乱。」
《漢語大詞典》:政复(政復)
即使;纵使。法苑珠林卷二三引 南朝 齐 王琰 《冥祥记》:“其后邻比失火, 长舒 家悉草屋,又正下风,自计火已逼近,政復出物,所全无几,乃敕家人不得輦物,亦无灌救者。”《北史·西域传·于阗》:“朕承天理物,欲令万方各安其所,应勑诸军,以拯汝难。但去汝遐阻,政復遣援,不救当时之急,是以停师不行,汝宜知之。”
《漢語大詞典》:觞政(觴政)
(1).酒令。 汉 刘向 说苑·善说:“ 魏文侯 与大夫饮酒,使 公乘不仁 为觴政。” 明 王志坚 《表异录》卷十:“觴政,酒令也。酒纠,监令也,亦名甌宰,亦名觥録事。” 清 沈复《浮生六记·闺房记乐》:“ 素云 双目闪闪,听良久,曰:‘觴政儂颇嫻习,从未闻有斯令,愿受教。’”
(2).借指宴会。 郭沫若 《苏联纪行·六月二十七日》:“市长很精干,主持觞政,甚有条理。”
分類:酒令宴会
《分类字锦》:政清
汉书赵广汉传广汉奏请令长安游徼狱吏秩百石其后百石吏皆差自重不敢枉法妄系留人京兆政清吏民称之不容口长老传以为自汉兴以来治京兆者莫能及
分类:政清
《漢語大詞典》:政官
掌军政的官吏。周礼·夏官·序官:“政官之属,大司马卿一人,小司马中大夫二人。”
分類:军政官吏
《漢語大詞典》:政典
(1).记载治国的典章或制度的书籍。书·胤征:“政典曰:先时者杀无赦。” 孔 传:“政典, 夏后 为政之典籍。”南史·齐纪上·武帝论:“御袞垂旒,深存政典。”
(2).指政策和制度。 清 昭槤 啸亭杂录·朱批谕旨:“上於即位后,虑本章或有所漏洩,故一切紧要政典俱改命摺奏,皆可封达上前,无能知者。” 朱光潜 《谈文学·文学与人生》:“从前关心政教的人要在民俗歌谣中窥探民风国运,采风观乐在 春秋 时还是一个重要的政典。”
《漢語大詞典》:得政
为政,治理国政。国语·晋语五:“不得政何以逞怒?余将致政焉,以成其怒。” 韦昭 注:“得政,为政也。”新唐书·柳宗元传:“及得政,引内禁近,与计事,擢礼部员外郎,欲大进用。” 宋 岳珂 桯史·馆娃浯溪:“ 义丰 赋 馆娃 曰:‘…… 关大夫 进, 夏 德岂昏; 微子 得政, 商 岂秽闻。’”
《國語辭典》:即政  拼音:jí zhèng
就职掌握政权。《诗经。周颂。烈文。序》:「『烈文』,成王即政,诸侯助祭也。」
分類:执掌政权
《漢語大詞典》:明政
清明的政治。 汉 王粲 《从军诗》之一:“外参时明政,内不废家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