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21,分35页显示  上一页  8  9  10  11  12  14  15  16  17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政首
政见
讽谕诗
皇治
务虚
总政
化世
五和
熙政
存政
义务
政风
政制
棍子
新派
《漢語大詞典》:政首
政治上的首要大事。孔丛子·答问:“昔 周 代 殷 ,乃兴灭继絶,以为政首。”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序》:“ 舜 命 后稷 ,食为政首。”
《國語辭典》:政见(政見)  拼音:zhèng jiàn
对于政治的见解、意见。如:「政见发表会」。
《国语辞典》:讽谕诗(讽谕诗)  拼音:fèng yù shī
用来讽刺当时政治或社会,以晓谕当政者或社会大众觉悟的诗歌。如唐白居易即善作此类诗。
《漢語大詞典》:皇治
传说中远古三皇时代的政治。 汉 荀悦 申鉴·时事:“皇民寡,寡斯敦;皇治纯,纯斯清矣。”
《漢語大詞典》:务虚(務虚)
就某项工作的政治、思想、政策、理论等方面进行研讨学习。 胡耀邦 《〈理论工作务虚会〉引言》:“我们这次理论工作务虚会,是在全党工作重心转移的时候召开的,应当着重讨论一下理论宣传工作怎样适应这个伟大的战略转变。”
《漢語大詞典》:总政(總政)
(1).犹言行政长官。 清 袁枚 新齐谐·阴阳山:“潜问何官,曰:‘此冥府总政也。’”
(2).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的简称。
《国语辞典》:化世  拼音:huà shì
治世,政治清明而有德化的时代。汉。仲长统《昌言上。理乱篇》:「夫乱世长而化世短。乱世则小人贵宠,君子困贱。」
《漢語大詞典》:五和
(1).土气和顺。谓气候暖和之时。管子·幼官:“五和时节,君服黄色,味甘味,听宫声,治和气。” 尹知章 注:“土生数五,土气和,则君顺时节而布政。”
(2).政治和谐的五种表现。逸周书·大武:“政有四戚五和……五和,一有天无恶,二有人无郄、三同好相同,四同恶相助,五远宅不薄。”
(3).谓五味调和。 宋 黄庭坚 《和邢惇夫秋怀》诗之三:“七均师无声,五和常主淡。” 任渊 注引《淮南子》曰:“无声而五音鸣焉,无味而五味和焉。”
《漢語大詞典》:熙政
修明政治。宋史·窦俨传:“歷代致理,六纲为首……三曰熙政,政不熙则羣务不整。”
《漢語大詞典》:存政
谓使国家得以穏定保全的政治措施。《淮南子·兵略训》:“地广人众,不足以为强;坚甲利兵,不足以为胜;高城深池,不足以为固;严令繁刑,不足以为威。为存政者,虽小必存;为亡政者,虽大必亡。”
《國語辭典》:义务(義務)  拼音:yì wù
1.泛称人在社会中所应尽的职事。《文明小史》第四二回:「盘查奸宄,本是他警察局的义务。」
2.出劳力而不接受报酬的行为。如:「义工多是无报酬的为人义务服务。」
3.依法律规定或契约约定,强制权利主体为特定行为或不行为。如服兵役、纳税。相对于权利而言。
《国语辞典》:政风(政风)  拼音:zhèng fēng
政治风气。如:「唯有严惩贪渎,才能有效改善政风。」
分类:政治风气
《漢語大詞典》:政制
政治制度。 夏衍 《“世交”和“知音”》:“我们两国人民之间有着不同的肤色,不同的语言,不同的政制和不同的信仰。”
《國語辭典》:棍子  拼音:gùn zi
以木材或金属、塑胶等材料所制成的棒棍。《红楼梦》第四四回:「有一个再提此事,即刻来回我,不管是谁,拿拐棍子给他一顿。」
《國語辭典》:新派  拼音:xīn pài
新的作风、习尚等。如:「他勇于追求流行与开创新文化,可谓十足新派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