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接谈(接談)  拼音:jiē tán
与人接洽、交谈。如:「接谈之下,才知道他识见广博。」
《漢語大詞典》:赐见(賜見)
(1).请尊长接见的敬辞。仪礼·士相见礼:“宾对曰:‘某不足以辱命,请终赐见。’”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狐谐:“ 孙 曰:‘既不赐见,我辈留勿去。’”
(2).指帝王接见臣下。魏书·太祖纪:“帝初拓中原,留心慰纳,诸士大夫诣军门者,无少长,皆引入赐见,存问周悉,人得自尽,苟有微能,咸蒙叙用。”
《漢語大詞典》:谒禁(謁禁)
禁止接见请托者之条令。 宋 吴处厚 青箱杂记卷二:“ 皇祐 、 嘉祐 中,未有謁禁,士人多驰騖请託,而法官尤甚。” 宋 赵升 朝野类要·杂制:“百司门首謁禁者,不许接客也。若大理寺官,则又加禁謁及亦不许出謁也。” 清 俞樾 茶香室丛钞·禁谒:“按此条似謁禁、禁謁有别。謁禁者,人来謁见则有禁。禁謁者,禁其謁人也。今京官官都察院,輒署门曰:‘文武官员,私宅免见。’似謁禁之遗制。”
《国语辞典》:代见(代见)  拼音:dài jiàn
1.代表接见。如:「因部长要务缠身,故由秘书长代见访问团。」
2.喜欢。《红楼梦》第二一回:「难道图你受用,一回叫他知道了,又不代见我。」
分类:喜欢接见
《漢語大詞典》:入合(入閤)
(1).进入房室。閤,我国旧时的一种楼房。后汉书·党锢传·巴肃:“县令见 肃 ,入閤解印授与俱去。”新唐书·裴寂传:“视朝必引与同坐,入閤则延卧内。”
(2).指进入中央官署做官。 唐 韩愈 《唐故江南西道观察使赠左散骑常侍太原王公神道碑铭》:“ 德宗 初,怏怏无奈,久而嘉之,其后入閤。”
(3). 唐 代皇帝于朔望日在便殿接见群臣,称“入閤”。新五代史·杂传·李琪:“天子日御便殿见羣臣,曰‘常参’。朔望荐食诸陵寝,有思慕之心,不能临前殿,则御便殿见羣臣,曰‘入閤’。” 宋 宋敏求 春明退朝录卷中:“ 唐 日御 宣政 ,设殿中细仗兵部旗旛等於廷,朝官退,皆赐食。自 开元 后,朔望,宗庙上牙槃食。 明皇 意欲避正殿,遂御 紫宸殿 ,唤仗入閤门,遂有入閤之名,在 唐 时,殊不为盛礼。”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宝元二年:“ 唐 制,每遇坐朝日,即为入閤。”
《漢語大詞典》:毡堂(氈堂)
指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君主接见使者的大毡帐。 宋 梅尧臣 《送吕冲之司谏使北》诗:“羊酪调羹尊 汉 使,毡堂举酒见閼氏。”
《國語辭典》:倨见(倨見)  拼音:jù jiàn
以高傲的态度接见。明。凌濛初《红拂记。楔子》:「公为帝室重臣,须以收罗豪杰为心,不宜倨见宾客。」
《漢語大詞典》:角仗
宋 时接见外国使者时的殿廷仪仗。宋史·仪卫志一:“凡正旦、冬至及五月一日大朝会,大庆、册、受贺、受朝,则设大仗;月朔视朝,则设半仗;外国使来,则设角仗。”
《漢語大詞典》:辕期(轅期)
清 代总督、巡抚在每月一定的日子里接见属员,这个日子叫做辕期。《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七回:“次日是辕期, 苟才 照例上辕。”
《漢語大詞典》:昼日三接(晝日三接)
一日之间三次接见。形容深受宠爱礼遇。易·晋:“ 康侯 用锡马蕃庶,昼日三接。” 孔颖达 疏:“昼日三接者,言非惟蒙赐蕃多,又被亲宠频数,一昼之间,三度接见也。” 明 汪道昆 《高唐梦》:“载笔摛词,当筵授简,叨陪昼日三接。”亦省作“ 昼接 ”。 宋 王禹偁 《三黜赋》:“慕 康侯 之昼接兮,苟无所施徒锡尔而胡为?” 明 梅鼎祚 《玉合记·闻上》:“恭喜乔迁,兼承昼接,才薄望轻,恐无此事。”清史稿·礼志十:“驻 英 使臣 薛福成 奏陈:‘……顷闻驻京公使,以未蒙昼接,不无私议。’”
《國語辭典》:坐冷板凳  拼音:zuò lěng bǎn dèng
1.讥笑塾师或候补官员职务清閒。常指担任待遇较差的閒职。
2.比喻不受重视或遭到冷落。如:「他在球场上表现不佳,教练让他坐冷板凳。」
《国语辞典》:议事厅(议事厅)  拼音:yì shì tīng
接见宾客、讨论公事的地方。
《漢語大詞典》:伏合(伏閤)
新五代史·李琪传载, 唐 朝 大明宫 中的 紫宸殿 称閤,是天子于朔望日接见群臣的便殿(一说为前殿,见 宋 王溥 唐会要·大明宫)。后因以“伏閤”指朝臣俯伏閤下向天子奏事。旧唐书·崔仁师传:“会有伏閤上诉者, 仁师 不奏, 太宗 以 仁师 罔上,遂配 龚州 。” 宋 无名氏 儒林公议卷上:“时 孔道辅 为御史中丞, 范仲淹 居諫职,知不可以偏言夺,乃相举牵臺諫合入,伏閤拜疏。”
《漢語大詞典》:牌期
旧时督抚接见僚属、听取意见的日期。《官场现形记》第三回:“他一时也不敢投信,候准牌期,跟着同班一大帮,走进二堂。”
《國語辭典》:门不停宾(門不停賓)  拼音:mén bù tíng bīn
凡宾客求见则待之以礼,不会拒于门外,或谓来往宾客络绎不绝。比喻礼遇贤能。《晋书。卷四二。王浑传》:「时吴人新附,颇怀畏惧。浑抚循羁旅,虚怀绥纳,座无空席,门不停宾。于是江东之士莫不悦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风操》:「晋文公以沐辞竖头须,致有图反之诮。门不停宾,古所贵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