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30,分29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6  7  8  9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受福
著人
受祉
受纳
见容
受任
详延
受教
受封
承风
风潮
趋承
受禄
拜受
跃冶
《漢語大詞典》:受福
接受天地神明的降福。易·困:“利用祭祀,受福也。”汉书·礼乐志:“下民安乐,受福无疆。”儿女英雄传第三七回:“所以世人惟这等人为得天独厚,也惟这等人为受福无穷。”
《国语辞典》:著人  拼音:zhuó rén
1.扑人。宋。欧阳修。〈减字木兰花。楼台向晓〉词:「汗粉重匀,酒后轻寒不著人。」宋。陆游〈晨起复睡〉诗:「衰翁卯钦易上面,泽国春寒偏著人。」
2.令人陶醉,讨人喜欢。宋。秦观〈如梦令。门外鸦啼杨柳〉词:「门外鸦啼杨柳,春色著人如酒。」元。无名氏《争报恩。楔子》:「我见你这小的,生的乾净济楚,委的著人。」
3.接受、信赖人。《水浒传》第一五回:「王伦那厮不肯胡乱著人,因此我弟兄们看了这般样,一齐都心懒了。」
4.派人、指使人。《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五:「卫朝奉逐日著人来催逼,陈秀才则不出头。」
《漢語大詞典》:受祉
接受天地神明的降福。《诗·小雅·六月》:“ 吉甫 燕喜,既多受祉。” 唐 韩愈 《兴元少尹房君墓志》:“有位有年,有弟有子,从先人葬,是谓受祉。”《金史·乐志下》:“惟皇受祉,监斯德容。”
《漢語大詞典》:受纳(受納)
(1).受取;容纳。后汉书·宦者传·侯览:“ 桓帝 初为中常侍,以佞猾进,倚埶贪放,受纳货遗以巨万计。” 宋 叶梦得 石林燕语卷三:“ 后唐 明宗 尝入仓观受纳,主吏惧责其多取,乃故为轻量。” 鲁迅 《热风·随感录五十九》:“所有‘彼’与‘丈夫’的心中,便都是这‘圣武’的产生所,受纳所。”
(2).接受贿赂。北史·崔光传:“ 光 弟 敬友 ,本州从事。颇有受纳,御史案之,乃与守者俱逃。”资治通鉴·梁武帝天监二年:“ 祚 ( 于祚 )颇有受纳。 怀 ( 源怀 )将入镇, 祚 郊迎道左, 怀 不与语,即劾奏免官。”
《漢語大詞典》:见容(見容)
被宽容、接受。 宋 王安石 《燕》诗:“行藏似欲追时节,岂是人间不见容。” 郭沫若 《天地玄黄·读了〈俄罗斯问题〉》:“单只这一点,已经就是不能见容于今天的 美国 的。”
分類:宽容接受
《漢語大詞典》:受任
(1).授任,任命。 汉 张衡 《应间》:“人各有能,因艺受任。”《宋书·垣护之传》:“若空弃 滑臺 ,坐丧成业,岂是朝廷受任之旨。” 清 顾炎武 《菰中随笔·左领官不宜部选》:“是故銓综失叙,受任多滥。”
(2).接受委任。 三国 蜀 诸葛亮 《前出师表》:“后值倾覆,受任於败军之际,奉命於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晋书·石苞传:“ 苞 自耻受任无效而无怨色。”
《漢語大詞典》:详延(詳延)
(1).谓尽数延揽。汉书·武帝纪:“故详延天下方闻之士,咸荐诸朝。” 颜师古 注:“详,悉也。延,引也。” 唐 陆贽 《优恤畿内百姓并除十县令诏》:“昨者,详延羣彦,亲访嘉猷。”宋史·选举志二:“朕开数路以详延天下之士,而制举独久不设,意者吾豪杰或以故见遗也,其復置此科。” 元 袁桷 《庆元路鄞县学记》:“庶几吾里秀士,强敏自修,询考耆哲,篤行於显微内外之实,文质交资,上承详延,将以復乎昔时之盛。”
(2).谓广泛接受意见。 明 归有光 《论御倭书》:“固宜详延博采,不遗於蒭蕘之贱也。”
《國語辭典》:受教  拼音:shòu jiào
接受他人的教诲。《战国策。魏策四》:「信陵君曰:『无忌谨受教。』」《文选。任昉。到大司马记室笺》:「况昉受教君子,将二十年。」
《国语辞典》:受封  拼音:shòu fēng
原指周代诸侯接受天子分封爵禄领地。后世引申为接受皇帝的赏赐。如:「汉代张骞因出使西域有功,而受封为博望侯。」宋。欧阳修〈泷冈阡表〉:「而赐爵受封,显荣褒大。」
《漢語大詞典》:承风(承風)
(1).接受教化。《楚辞·远游》:“闻 赤松 之清尘兮,愿承风乎遗则。”史记·秦始皇本纪:“天下承风,蒙被休经。”
(2).谓迎合上官的意图。风,口风。后汉书·庞参传:“ 参 名忠直,数为左右所陷毁,以所举用忤帝旨,司隶承风案之。”明史·唐文献传:“ 文献 曰:‘亦知公无意杀之也,第臺省承风下石,而公不早讫此狱,何辞以谢天下!’”
《國語辭典》:风潮(風潮)  拼音:fēng cháo
1.风向与潮汐。
2.比喻一时轰动喧腾的事情。如:「闹风潮」。
《國語辭典》:趋承(趨承)  拼音:qū chéng
迎合人意而行。《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十:「饮了半日酒,止得一个太守在面前唯喏趋承,心中虽是喜欢,觉得没些韵味。」清。洪升《长生殿》第十三出:「满朝文武,谁不趋承!」
《漢語大詞典》:受禄
(1).接受福祉。《诗·大雅·假乐》:“宜民宜人,受禄于天。” 郑玄 笺:“安民官人,皆得其宜,以受福禄於天。”
(2).接受俸禄。礼记·表记:“是故君有责于其臣,臣有死于其言,故其受禄不诬,其受罪益寡。”史记·循吏列传:“臣居官为长,不与吏让位;受禄为多,不与下分利。” 宋 秦观 《谢及第启》:“技莫能効,初如不战而屈人;名宦亟成,更类无功而受禄。”
(3).授予俸禄。 汉 张衡 《应间》:“度德拜爵,量绩受禄。”
《國語辭典》:拜受  拼音:bài shòu
1.接受他人的拜礼或赠予的敬辞。《大宋宣和遗事。利集》:「令帝谢恩。帝拜受,使人持其物同归。」《红楼梦》第六八回:「又命周家的从包袱里取出四疋上色尺头、四对金珠簪环为拜礼。尤二姐忙拜受了。」
2.古代一种礼仪。主人敬酒时,宾客于西阶上拜而接受所敬之酒。《礼记。乡饮酒义》:「拜至、拜洗、拜受、拜送、拜既,所以致敬也。」
《漢語大詞典》:跃冶(躍冶)
(1).庄子·大宗师:“今之大冶铸金,金踊跃曰:‘我且必为鏌鋣。’大冶必以为不祥之金。” 成玄英 疏:“夫洪鑪大冶,鎔铸金铁,随器大小,悉皆为之。而鑪中之金,忽然跳躑,殷勤致请,愿为良剑,匠者惊嗟,用为不善。”后以“跃冶”比喻自以为能,急于求用。 明 汤显祖 《大司马新城王公祖德赋》:“异海蜃之幻物,岂跃冶而为人。”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时事·言道著:“第时事孔艰,上以实求,庶下以实应,詔书所列,非跃冶之金所可滥竽其际。”
(2).指乐于接受锻炼而成良器。 宋 范仲淹 《金在熔赋》:“昔 丽水 而隐晦,今跃冶而光亨。” 清 乐钧《耳食录·张碧云》:“引絙团土,既听 媧皇 ;跃冶铸金,宁为干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