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德器
(1).道德修养与才识度量。汉书·杜周传赞:“ 张汤 、 杜周 并起文墨小吏,致位三公,列於酷吏,而俱有良子,德器自过,爵位尊显。” 宋 叶适 《李仲举墓志铭》:“有子曰 源 ,字 深之 ,材艺德器如其父。”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史料·骆文忠公遗爱:“然其德器浑厚,神明廉静。”
(2).指有道德修养与才识度量的人。 清 唐甄 潜书·思愤:“伟於貌者,人敬之;美於度者,人爱之;辨於言者,人服之。是三者,未必为德器也,适足以蔑人而自足。”
《國語辭典》:宏达(宏達)  拼音:hóng dá
才识广达,通明事理。《文选。班固。西都赋》:「大雅宏达,于兹为群。」《文选。陆机。汉高祖功臣颂》:「曲逆宏达,好谋能深。」也作「闳达」。
《國語辭典》:器质(器質)  拼音:qì zhí
才识资质。《北史。卷一○。周高祖武帝本纪》:「帝幼而孝敬,聪敏有器质。」唐。韩愈 举钱徽自代状:「器质端方,性怀恬淡,外和内敏,洁静精微。」
《漢語大詞典》:短绠(短綆)
绠,汲水用具的绳索。短绠,常比喻才识浅陋。荀子·荣辱:“短綆不可以汲深井之泉,知不几者不可与及圣人之言。” 杨倞 注:“綆,索也。” 北周 庾信 《奉和永丰殿下言志》之七:“自怜循短綆,方欲问 长沮 。” 宋 陈造 《赠钱郎中》诗:“效奇乏良策,汲深慙短綆。” 清 唐孙华 《戊寅除夕》诗之一:“短綆有心探卷帙,长绳无策繫 羲娥 。”参见“ 短綆汲深 ”。
《國語辭典》:短绠汲深(短綆汲深)  拼音:duǎn gěng jí shēn
比喻才能不足,无法胜任。参见「绠短汲深」条。唐。严挺之〈大智禅师碑铭序〉:「顾才不称物,短绠汲深。」
分類:才力不称
《漢語大詞典》:高流
(1).指才识出众的人物。三国志·魏志·王粲傅嘏等传论“ 傅嘏 用才达显云” 南朝 宋 裴松之 注:“臣 松之 以为 傅嘏 识量名辈,寔当时高流。” 宋 陆游 《舟中大醉偶赋长句》:“过 江 何敢号高流,偶与俗人风马牛。” 梁启超 《中国积弱溯源论》第四节:“故或为一姓创立基业焉,或为一姓拥护私产焉,或为一姓光復旧物焉。数千年豪杰,不出此三途矣……自餘并时诸勋臣,除滥冒骄蹇粗悍者不计外,所称高流者,其性质亦不出於此三途矣。”
(2).指高门望族。宋书·江智渊传:“ 元嘉 末,除尚书库部郎。时高流官序,不为臺郎, 智渊 门孤援寡,独有此选,意甚不説,固辞不肯拜。”
(3).指上乘的作品。 南朝 梁 钟嵘 《诗品》卷中:“然託喻清远,良有鉴裁,亦未失高流矣。” 宋 陆游 《杨庭秀寄〈南海集〉》诗之一:“夜读 杨卿 《南海》句,始知天下有高流。”
《漢語大詞典》:敏劭
亦作“ 敏卲 ”。 谓才识敏捷美善。 宋 秦观 《代贺提刑启》:“器识深宏,材猷敏卲。”
《漢語大詞典》:闳达(閎達)
(1).谓才识宏富通达。汉书·东方朔传:“方今 公孙丞相 、 儿大夫 …… 司马迁 之伦,皆辩知閎达,溢于文辞,先生自视,何与比哉?” 唐 独孤及 《唐故正议大夫右散骑常侍赠礼部尚书李公墓志铭》:“公生而好学,地使然也;豁然閎达,天所纵也。” 明 于慎行 《〈颜氏家训〉后叙》:“侍郎博雅閎达,为 六朝 人望,所著书甚众,其逸或不传,顾独有《家训》二十篇。”
(2).宏大通畅。 清 刘大櫆 《重修孙公桥记》:“尔乃九门閎达,积块修延,如雄虹青蜺下饮乎潭瀨。”
(3).盛大;壮大。 章炳麟 《訄书·学变》:“上视 杨雄 诸家,牵制儒术,奢阔无施,而三子閎达矣。”
《漢語大詞典》:庸缪(庸繆)
才识低下,行事荒谬。续资治通鉴·宋钦宗靖康元年:“ 李邦彦 、 白时中 、 张邦昌 ……之徒,庸繆不才,忌嫉贤能,动为身谋,不恤国计,所谓社稷之贼也。” 明 宋濂 《题宋名公与马鹤山诸帖》:“治效显著者为臧;贪刻庸繆者为否。” 清 魏源 《道光洋艘征抚记下》:“驻防副都统 海龄 ,庸繆人也。”
《漢語大詞典》:庸昧
谓资质愚钝,才识浅陋。常用作谦词。周书·于瑾传:“此是家事,素虽庸昧,何敢有辞。”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迦毕试国:“不量庸昧,敢有愿求。”旧唐书·裴延龄传:“良以内顾庸昧,一无所堪;夙蒙眷知,唯以诚直。”
《漢語大詞典》:俊哲
亦作“ 俊喆 ”。
(1).才识不凡的人。 晋 葛洪 抱朴子·名实:“佞人相汲引而柴正路,俊哲处下位而不见知。”《三国志·魏志·文帝纪》“夫妇人与政” 裴松之 注引 晋 孙盛 曰:“夫经国营治,必凴俊喆之辅,贤达令德,必居参乱之任。”北史·儒林传下·刘炫:“使夫将来俊哲,知余鄙志耳。” 唐 杜甫 《同元使君舂陵行》:“观乎《舂陵》作,歘见俊哲情。”
(2).才识不凡。 宋 范仲淹 《上时相议制举书》:“故俊哲之人,入乎六经。”
分類:才识不凡
《漢語大詞典》:俊发(俊發)
犹英发。谓才识、情性、文采等充分表现出来。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体性:“吐纳英华,莫非情性。是以 贾生 俊发,故文洁而体清。”北齐书·卢潜传:“ 昌衡 从父弟 思道 , 魏 处士 道亮 之子,神情俊发,少以才学有盛名。” 宋 楼钥 《代书寄内弟耐翁总干》诗:“文采既俊发,吏才人共推。”
《漢語大詞典》:近才
指才识浅陋的人。 晋 葛洪 《〈抱朴子〉自序》:“夫以焦侥之步,而企及 夸父 之踪,近才所以躓阂也。” 晋 葛洪 抱朴子·塞难:“吾庸夫近才,见浅寡闻。”
《漢語大詞典》:近器
(1).谓才识浅陋平庸的人。后汉书·文苑传下·边让:“使 让 生在 唐 虞 ,则 元 凯 之次;运值 仲尼 ,则 颜冉 之亚,岂徒俗之凡偶近器而已者哉!” 晋 葛洪 抱朴子·对俗:“庸才近器,犹不能开学之奥治。” 宋 葛立方 韵语阳秋卷十八:“先 文康公 知 汝州 日, 段宝臣 为教官, 富季申 为 鲁山 主簿,而 陈去非 以太学録持服来寓,先公语人曰:‘是三子者,非凡偶近器也。’”
(2).用于近战的武器。《军语·军器军语》:“近器:彼此衝突互相击刺之器,如枪、刺刀、剑、长矛等类是也。”
《漢語大詞典》:温犀
晋书·温峤传:“﹝ 嶠 ﹞至 牛渚磯 ,水深不可测,世云其下多怪物, 嶠 遂燬犀角而照之。须臾,见水族覆火,奇形异状”。后以“温犀”比喻洞察一切的才识。 唐 黄滔 《谢试官》:“而 滔 丘锦小才,路蒲末学,既非 禰 鶚,大惧 温 犀。”《绿野仙踪》第四八回:“大老爷和 温 犀 秦 镜一般,远近百姓十数万人,那一个不传説大老爷听断如神。” 李大钊 《民彝与政治》:“如铸 禹 鼎,如燃 温 犀,罔两么魔,全形毕现。”
分類:洞察才识
《漢語大詞典》:莛撞
用草茎打钟,毫无声响。比喻才识浅陋的人向高明的学者发问,得不到回答。见“ 以莛撞鐘 ”。
《國語辭典》:以莛撞钟(以莛撞鐘)  拼音:yǐ tíng zhuàng zhōng
用草茎去敲钟是绝对发不出声音的。比喻自不量力,徒劳无功。汉。东方朔答客难〉:「以筦窥天,以蠡测海,以莛撞钟,岂能通其条贯,考其文理,发其音声哉?」也作「以莛叩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