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所至
(1).所致,使其然。后汉书·逸民传序:“然观其甘心畎亩之中,憔悴江海之上,岂必亲鱼鸟乐林草哉?亦云性分所至而已。” 南朝 梁 任昉 《齐竟陵文宣王行状》:“孝始人伦,忠为令德,公实体之,非毁誉所至。”
(2).结局。 宋 岳珂 桯史·杨艮议命:“时 韩平原 得君,权震天下, 梦与 因扣以所至, 艮 屏人愀然曰:‘是不能令终。’”
《漢語大詞典》:寒中
中医指邪在脾胃而为里寒的病症。多因脾胃虚寒,邪从寒化,或由劳倦内伤转变而成。有脘腹疼痛,肠鸣泄泻等症状。《素问·金匮真言论》:“长夏,善病洞泄、寒中。” 王冰 注:“土主於中,是为仓廪,糟粕水穀,故为洞泄、寒中也。” 高士宗 直解:“洞泄,脾虚也;寒中,脊虚也。”参阅灵枢经·五邪《内外伤辨惑论》
中医类中风类型之一。由于暴中寒邪所致。有身强直,口噤不语,四肢战摇,猝然眩晕,身无汗等症状。
《漢語大詞典》:风逆(風逆)
(1).指外感风邪所致的疾病。旧题 唐 韩偓 《炀帝开河记》:“ 叔谋 既至 寧陵县 ,患风逆,起坐不得。”
(2).风不顺。 唐 杜甫 《冬晚送长孙渐舍人归州》诗:“云晴鸥更舞,风逆雁无行。”
《漢語大詞典》:寒疾
指因感受寒邪所致的疾病。左传·昭公元年:“阴淫寒疾,阳淫热疾。”孟子·公孙丑下:“寡人如就见者也,有寒疾,不可以风。”宋史·岳飞传:“卿苦寒疾,乃为朕行,国尔忘身,谁如卿者?” 清 刘大櫆 《方桤林墓表》:“安人於其时有寒疾。”
《漢語大詞典》:风湿(風濕)
中医病名。属痺症一类,指风和湿两种病邪结合所致的病症。症见头痛、发热、微汗、恶风、身重、小便不利、骨节痠痛、不能屈伸等。 汉 王充 论衡·道虚:“凡人禀性,身本自轻,气本自长,中於风湿,百病伤之,故身重气劣也。”《敦煌曲子词·定风波》:“风湿伤寒脉紧沉,遍身虚汗似汤淋。” 宋 叶适 《夫人陈氏墓志铭》:“比寡居而病风湿,沉废逾二十年。”
《漢語大詞典》:鬼气(鬼氣)
亦作“ 鬼炁 ”。
(1).旧时谓人疾病死亡,常因一种邪气侵袭所致,称之为鬼气。 南朝 梁 陶弘景 真诰·协昌期二:“鬼炁之侵入,常依地而逆上耳。”南史·张嗣伯传:“尸注者,鬼气伏而未起,故令人沉滞。”云笈七籤卷二八:“养育群生,整理鬼气。”
(2).鬼怪的邪气。 宋 洪迈 《夷坚丙志·黄法师醮》:“ 黄 虑鬼气伤儿神,乃布气吹其面,取汤一桮,令饮即醒。”
(3).指带有鬼怪的气氛或精神状态。 鲁迅 《书信集·致萧军萧红》:“至于老 王婆 ,我却不觉得怎么鬼气,这样的人物,南方的乡下也有的。”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女吊》:“但倘被父母所知,往往不免挨一顿竹篠,一以罚其带有鬼气,二以贺其没有跌死。”
(4).恶人之气焰。 清 何绍基 《沪上杂事》诗:“愁风闷雨人无寐,海国平分鬼气多。”此指外国侵略者气焰。
(5).不能告人的隐私,亏心事。 马烽 《张初元的故事》:“他肚子里有鬼气,自己先就心虚。”
《漢語大詞典》:热风(熱風)
(1).夏季风;炎热的风。 南朝 梁 江淹 《翡翠赋》:“热风翕而起涛,丹气赫而为暑。”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瞿萨旦那国:“乏水草,多热风,风起则人畜惛迷,因以成病。”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兽一·驼:“流沙夏多热风,行旅遇之即死。风将至,驼必聚鸣,埋口鼻于沙中,人以为验也。” 瞿秋白 《乱弹·菲洲鬼话》:“沙漠里吹来的热风还在波动着蒸闷的空气。”
(2).中医病症名。由风邪挟热所致的一种病。云笈七籤卷七一:“右五味搅和,令调以枣肉,和为丸,如大麻子许。每食后一丸,去心忪热风。”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二:“ 郑云逵 与 王彦伯 为邻,尝有客求医,误造 云逵 ,诊曰:‘热风。’客又请药方, 云逵 曰:‘药方即不如东家 王供奉 。’客惊而去。自是京城目乖宜者为热风。”
《國語辭典》:感冒  拼音:gǎn mào
1.感染风寒。《西湖二集》卷一二:「有的说是感冒了风寒,入于腠理,一时不能驱遣。」《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二:「那老妈又是高年,船上早晚感冒些风露,一病不起。」
2.由滤过性病毒引起的气管发炎、咳嗽、鼻塞、发烧等症状。可经由空气中的飞沫传染。
3.对人感到厌烦。如:「他一天到晚搬弄是非,大家都对他很感冒。」
《漢語大詞典》:感风簿(感風簿)
宋 代太学诸生请假外宿的登记簿。例以“感风”为名,故称。 宋 陈鹄 耆旧续闻卷十:“ 沈存中 云:‘馆阁每夜轮校官一人直宿,如有故不宿,则虚其夜,谓之豁宿……名下书肠肚不安,免宿。’故馆阁宿歷,相传谓之‘害肚歷’。余为太学诸生请假出宿,前廊置一簿,书云‘感风’,则‘害肚歷’,可对‘感风簿’。”
《国语辞典》:星色  拼音:xīng sè
星体的颜色。星体颜色的不同,系因表面温度不同所致。蓝白色星温度最高,红色星温度较低。
《國語辭典》:劫难(劫難)  拼音:jié nàn
命中注定,无可改变的灾难。清。洪升《长生殿》第二二出:「只是他两人劫难将至,免不得生离死别。」
《漢語大詞典》:热疾(熱疾)
(1).古指热性过盛所致的病症。左传·昭公元年:“阴淫寒疾,阳淫热疾。”
(2).泛指一切急性发作、以体温增高为主要症状的疾病。 元 韦居安 梅磵诗话卷上:“ 文溪 自注云:‘ 山谷 謫居 宜州 城楼,得热疾,病中以簷溜濯足,连称快哉,未几仙去。’”
《漢語大詞典》:脾泄
中医学病名。由于脾脏关系所致的腹泻。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三·肉豆蔻﹝附方﹞:“脾泄气痢。”《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三回:“恰好 多老爷 得了个脾泄的病,做儿媳妇的,别的都好伺候,惟有这搀扶便溺,替换小衣,是办不到的。” 周作人 《三礼赞》三:“至于失恋以至反目,事属寻常,正如酒徒呕吐,烟客脾泄,不足为病。”
《国语辞典》:下消  拼音:xià xiāo
因肾阴亏损、虚不固摄所致的疾病。肾脏机能发生病变而多尿或小便呈膏脂状,同时有口乾、舌红、脉搏低沉微弱的症状。
《漢語大詞典》:寒泄
中医病名。因寒邪客肠胃所致,症见肠鸣腹痛,便泻稀水等。汉书·赵充国传:“其秋, 充国 病,上赐书曰:‘制詔后将军:闻苦脚脛、寒泄,将军年老加疾,一朝之变不可讳,朕甚忧之。’” 颜师古 注:“寒泄,下利也。”
《漢語大詞典》:鬼疟(鬼瘧)
疟疾。古时迷信以为此病是疟鬼作祟所致,故称。 唐 李商隐 《异俗》诗之一:“鬼疟朝朝避,春寒夜夜添。”参见“ 疟鬼 ”。
《漢語大詞典》:疟鬼(瘧鬼)
旧时迷信,谓疟疾为鬼作祟,称“疟鬼”。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六:“昔 顓頊氏 有三子,死而为疫鬼:一居 江水 ,为疟鬼;一居 若水 ,为魍魎鬼;一居人宫室,善惊人小儿,为小鬼。” 唐 韩愈 《谴疟鬼》诗:“如何不肖子,尚奋疟鬼威。” 宋 陆游 《病疟两作而愈》诗:“久出天魔境,胡为疟鬼来。” 老舍 《龙须沟》第一幕:“到 药王庙 去烧股香,省得疟子鬼儿老跟着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