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无所不备(無所不備)
没有什么不具备的。旧唐书·霍王元轨传:“夫人有短,所以见其长,至於 霍王 ,无所不备。”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六:“﹝ 王性之 ﹞藏书数百篋,无所不备。” 明 刘基 《赠弈棋相子先序》:“有乘机应变攻守之法,避实击虚,投间抵隙,兼弱取乱之道,无所不备。”
分類:什么不具
《國語辭典》:无所不知(無所不知)  拼音:wú suǒ bù zhī
任何事都知晓。《抱朴子。内篇。袪惑》:「凡人见其小验,便呼为神,人谓之必无所不知。」宋。苏轼《应诏集。中庸论上》:「知之者为主,是故虽无所不知,而有所不能行。」也作「无所不晓」。
《國語辭典》:无所不作(無所不作)  拼音:wú suǒ bù zuò
什么事都做得出来。多指恶行。宋。苏舜钦 论五事:「变诈奇哀,无所不作。苟或败露,立便逃亡。」也作「无所不为」。
《國語辭典》:无所不为(無所不為)  拼音:wú suǒ bù wéi
什么事都做得出来。多指恶行。《五代史平话。梁史。卷上》:「怎知朱三与刘文政却去学习赌博,无所不为。」《施公案》第一○五回:「欺压良善,无所不为。」也作「无所不作」。
《國語辭典》:无所不至(無所不至)  拼音:wú suǒ bù zhì
1.没有到达不了的地方。《史记。卷一二九。货殖传》:「周人既纤,而师史尤甚,转毂以百数,贾郡国,无所不至。」唐。陈子昂 为金吾将军陈令英请免官表:「西踰流沙,东绝沧海,南征北伐,无所不至。」
2.形容细心周到。《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三:「又指望他聪明成器,时刻注意,抚摩鞠育,无所不至。」
3.形容才艺精通。《红楼梦》第二三回:「低吟悄唱,拆字猜枚,无所不至。」
4.比喻什么坏事都做得出来。《论语。阳货》:「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红楼梦》第四回:「今日会酒,明日观花,甚至聚赌嫖娼,渐渐无所不至。」
5.没有不会发生的。《新五代史。卷五四。杂传。冯道传。序》:「人而如此,则祸败乱亡,亦无所不至。」
《漢語大詞典》:闻所不闻(聞所不聞)
听到从未听到过的。形容事物非常希罕。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越 中无足与语,至生来,令我日闻所不闻。” 汉 扬雄 《法言·渊骞》:“七十子之於 仲尼 也,日闻所不闻,见所不见,文章亦不足为矣。”亦作“ 闻所未闻 ”。 唐 元稹 《授王播中书侍郎平章事兼盐铁使制》:“得所未得,闻所未闻,昭然发矇,几至前席。”红楼梦第一一八回:“那 袭人 此时真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 叶圣陶 《倪焕之》二:“从英文读本里得知闻所未闻的故事,从国文课里读到经义策论以外的古人的诗篇:在 焕之 都觉得十二分醉心。”
分類:从未希罕
《国语辞典》:理所不容  拼音:lǐ suǒ bù róng
道理或天理所不能容许。《弘明集。卷一二。晋。桓玄。与八座论沙门敬事书》:「岂有受其德而遣其礼,沾其惠而废其敬哉,既理所不容,亦情所不安。」
《国语辞典》: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拼音:jǐ suǒ bù yù,wù shī yú rén
自己所不喜欢的事物,不要加在别人身上。《论语。卫灵公》:「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元。杨梓《豫让吞炭》第一折:「待驱兵领将,积草屯粮,平白地要把邻邦困,可不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国语辞典》:无所不谈(无所不谈)  拼音:wú suǒ bù tán
什么事都谈。如:「他俩一见如故,无所不谈。」
分类:什么事
《国语辞典》:在所不免  拼音:zài suǒ bù miǎn
无论如何很难免除、避免。如:「他出门在外接受社会的历鍊,吃点苦在所不免。」也作「在所难免」。
《国语辞典》:有所不知  拼音:yǒu suǒ bù zhī
不知道、不了解。《儒林外史》第一回:「头翁,你有所不知。假如我为了事,老爷拿票子传我,我怎敢不去!」
《國語辭典》:何所不为(何所不為)  拼音:hé suǒ bù wéi
还有什么不敢做。即任何事都做得出来。《南史。卷二七。孔靖传》:「十岁便能为盗,长大何所不为?」
分類:反问语气
《漢語大詞典》:何所不有
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无所不有。 宋 叶适 《辩兵部尚书朱元晦状》:“自此游辞无实,谗口横生,善良受祸,何所不有!” 明 胡应麟 诗薮·宋:“ 工部 诗尽得古今体势,其中何所不有。”
《漢語大詞典》:何所不至
(1).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无所不至。指没有达不到的地方。北史·斛斯椿传:“黄门侍郎 杨宽 説帝曰:‘ 高欢 以臣伐君,何所不至?今假兵於人,恐生他变。’”
(2).指什么坏事都干。 宋 苏轼 《上神宗皇帝书》:“则不得者,必皆以沉沦为恨,使天下常调,举生妄心,耻不若人,何所不至。”
《漢語大詞典》: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將在軍,君命有所不受)
将在军中,可以不受君命约束,便宜行事。语本《孙子·九变》:“君命有所不受。” 曹操 注:“苟便於事,不拘於君命也。”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孙子 曰:‘臣既已受命为将,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遂斩队长二人以徇。” 元 无名氏 《隔江斗智》第三折:“你岂不闻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亦作“将在外,主令有所不受。”史记·魏公子列传:“ 侯生 曰:‘将在外,主令有所不受,以便国家。’”
《国语辞典》: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拼音:jiàng zài wài,jūn mìng yǒu suǒ bù shòu
1.将军在外作战,不受君命的束缚。《三国演义》第一○三回:「岂不闻:『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安有千里而请战者乎?」
2.比喻不受主管的约束,而可灵活自主行事。如:「正所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他这次得到高层的充分授权,到欧洲和厂商洽谈契约,应当有所斩获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