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戒业(戒業)
戒行。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诵佛经论下:“ 梁武帝 弃主即奴,便是毁灭佛法,操行无闻,轻险有素,毒蛰满怀,妄敦戒业,躁竞盈胸,谬称清浄,人疑佛不祐之,佛诚不祐之也。”
分類:戒行
《國語辭典》:五行  拼音:wǔ xíng
1.水、火、木、金、土五种物质。中国古代视为构成万物的基本元素。五者相生相剋,使宇宙万物运行变化,形成各种现象。《礼记。礼运》:「播五行于四时。」唐。孔颖达。正义:「播谓播散五行金、木、水、火、土之气于春夏秋冬之时也。」《孔子家语。卷六。五帝》:「天有五行,水、火、金、木、土,分时化育,以成万物。」
2.旧时以人的八字配合五行生剋推算命运。后借指命运。明。刘兑《金童玉女娇红记》:「也是我五行注定,八字安排。」《初刻拍案惊奇》卷一:「谁不愿黄金屋?谁不愿千钟粟?算五行不是这般题目。」
3.仁、义、礼、智、信。《荀子。非十二子》:「案往旧造说,谓之五行。」唐。杨倞。注:「五行,五常,仁、义、礼、智、信是也。」
《漢語大詞典》:僧行
谓佛门戒行。 唐 赵璘 因话录卷四:“﹝ 刘彦范 ﹞年八十,犹精强,僧行不亏。”
分類:佛门戒行
《漢語大詞典》:净行
佛教语。谓修行。亦指清净的戒行。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凝玄寺:“地形高显,下临城闕,房廡精丽,竹柏成林,实是浄行息心之所也。” 南朝 宋 谢灵运 《庐山慧远法师诔》:“于是众僧云集,勤修浄行。”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摩揭陀国上:“尔曹世諦之浄行,我又胜义諦之浄行,浄行既同,何为见拒?” 康有为 《大同书》丙部:“ 印 人在昔有四种;一曰婆罗门,为浄行者,或出家,或在家修浄行而湼槃者。”
《漢語大詞典》:清警
(1).机智敏锐。三国志·魏志·崔琰传:“ 卢 清警明理,百鍊不消。”晋书·王亮传:“﹝ 王亮 ﹞少清警有才用。”南史·柳盼传:“后从祖弟 庄 清警有鉴识。”
(2).旧时帝王出行,清除道路,警戒行人。艺文类聚卷二十四引 南朝 梁元帝 《〈忠臣传谏争篇〉序》:“出则清警传路,处则凭玉负扆。”参见“ 清蹕 ”。
(3).清新而警策。 宋 苏轼 《送参寥师》诗:“新诗如玉雪,出语便清警。” 明 袁宏道 《叙姜陆二公同适稿》:“有以事功名而诗文清警者, 姚少师 、 徐武功 是也。” 郑振铎 《插图本中国文学史》第十一章一:“在过于朴实的无玄想的,囿于现实的境地里的作品中,忽然遇见了像 籍 ( 阮籍 )的:‘天地解兮六合开,星辰陨兮日月颓。我腾而上将何怀!’当然会很清警的游心于别一个天地之中的。”
《國語辭典》:清跸(清蹕)  拼音:qīng bì
旧时天子出行,清洁道路,使人民避开。《文选。颜延之。应诏观北湖田收诗》:「帝晖膺顺动,清跸巡广廛。」《周书。卷四十五。儒林传。序》:「帝于是服衮冕,乘碧辂,陈文物,备礼容,清跸而临太学。」
《漢語大詞典》:练行(練行)
佛教语。谓修练戒行。太平广记卷一一一引 唐 戴孚 《广异记·僧道宪》:“时刺史 元 某欲画 观世音 七铺,以 宪 练行,委之勾当。” 清 吴伟业 《思陵长公主挽诗》:“列刹 皇姑寺 ,驮经内道塲。侍鬟称练行,小像刻沉香。”
《漢語大詞典》:练戒(練戒)
佛教语。修练戒行。陈书·江总传:“暮齿……深悟苦空,更復练戒,运善於心,行慈於物,颇知自励。”
《漢語大詞典》:练行尼(練行尼)
佛教指修练戒行的比丘尼。资治通鉴·齐明帝建武三年:“后素有德操,遂居 瑶光寺 为练行尼。” 胡三省 注:“练行,谓修练戒行也。”
《國語辭典》:警标(警標)  拼音:jǐng biāo
江海中特设的标记,用以警戒行船。如灯塔、浮标、旗帜、木桩等均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