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299,分87页显示  上一页  8  9  10  11  12  14  15  16  17 下一页
词典(续上)
道意
铁如意
神意
意识
高意
余意
惬意
酒意
意尚
指意
曲意
实意
好意
行意
将意
《漢語大詞典》:道意
(1).指道家无为的主旨。 汉 班固 《奕旨》:“外若无为默而识,浄泊自守以道意,隐居放言远咎悔,行象 虞仲 信可喜。”
(2).表示或传达某种意愿。 南朝 齐 王融 《为竟陵王与隐士刘虬书》:“所以不远千里,尺书道意。” 唐 王勃 《秋晚入洛于毕公宅别道王宴序》:“仰云霞而道意,捨尘事而论心。”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馀·香奁艳语:“ 春春 已为他邸所畜,独 赛师 在,郎君若欲见之,当为道意也。” 田汉 《梵峨璘与蔷薇》第四幕:“鄙人既知小姐必归,所以特驰函道意。”
(3).道教或道家的旨意、气质。 晋 葛洪 抱朴子·塞难:“儒教近而易见,故宗之者众焉。道意远而难识,故达之者寡焉。” 唐 戴叔伦 《汉宫人入道》诗:“萧萧白髮出宫门,羽服星冠道意存。” 宋 苏轼 《辨道歌》:“真心道意非不嘉,餐金闲暇非虚譁。” 查慎行 题注:“ 东坡 晚年,留心养生之术,於龙虎铅汞之説,不但能言,而且能行。” 宋 朱熹 《秀野以喜无多屋宇》诗之七:“仙人空山居,道意妙羣物。度世君则然,脩身吾岂不。”
(4).犹着意。 宋 李清臣 《钦圣宪肃皇后哀册文》:“至性温温,令仪翼翼。道意礼学,生知自得。”
《漢語大詞典》:铁如意(鐵如意)
铁制的爪杖。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汰侈:“ 武帝 , 愷 之甥也,每助 愷 。尝以一珊瑚树高二尺许赐 愷 ,枝柯扶疏,世罕其比。 愷 以示 崇 ; 崇 视讫,以铁如意击之,应手而碎。”新五代史·后蜀世家·孟昶:“ 昭远 手执铁如意,指挥军事,自比 诸葛亮 。” 清 吴伟业 《过中峰礼苍公塔》诗之三:“空悬铁如意,落日讲堂开。” 清 无名氏 《帝城花样·春姗传》:“诸名士方且摇玉柄麈尾,擎铁如意,瞪目哆口,如木鸡。”参见“ 如意 ”。
《國語辭典》:如意  拼音:rú yì
1.称心、符合心中的意愿。《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六:「观君丰格,功名不患无缘,但必须待尊阃天年之后,便得如意。」明。王玉峰《焚香记》第一○折:「但得皆如意,两情称,始信一点灵犀,诚通海神。」
2.搔背的器具。以骨角、竹木削作人手指爪形,有长柄,可如人心意,搔背部的痒,故称为「如意」。后世演变成一种象徵吉祥的陈设品,以金、玉等精致质料刻制,顶端多作灵芝形或云形,长柄微曲,可供赏玩。《聊斋志异。卷一○。葛巾》:「而室内并无昋奁,床头有水精如意,上结紫巾,芳洁可爱。」《红楼梦》第一七、一八回:「原来贾母的是金玉如意各一柄,沉香拐拄一根。」也称为「不求人」、「搔背爬」。
3.唐武后的年号(西元692)。
《國語辭典》:神意  拼音:shén yì
1.神情、意志。《后汉书。卷五一。李陈庞陈桥列传。陈禅》:「笞掠无算,五毒毕加,禅神意自若,辞对无变。」《红楼梦》第五六回:「此时宝玉虽醒,神意尚恍惚。」
2.神明的意志。如:「歹徒谎称神意骗人钱财。」
《國語辭典》:意识(意識)  拼音:yì shì
1.泛指一切精神活动。如知觉、记忆、想像等皆属之。
2.觉察、警悟。如:「他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
3.佛教用语。对一切现象能产生分别作用的心。《阿毗达磨俱舍论》卷一:「意识相应散慧,名为计度分别。」
《國語辭典》:高意  拼音:gāo yì
高超脱俗的心意。唐。孟郊〈题韦少保静恭宅藏书〉诗:「高意合天制,自然状无穷。」《红楼梦》第七七回:「苦海回头,立意出家,修修来世,也是他们的高意。」
《漢語大詞典》:余意(餘意)
不尽之意。 唐 钱起 《太子李舍人城东别业》诗:“东皋指归翼,目尽有餘意。” 明 郎瑛 七修类稿·诗文三·黄鹤楼诗:“余又尝论诸诗,古人不以餖飣为工,如 鸚鵡洲 对 汉阳 树, 白鷺洲 对青天外,超然不为律缚,此气昌而有餘意也。”
分類:不尽尽之
《國語辭典》:惬意(愜意)  拼音:qiè yì
满意、舒适。唐。韩偓 惆怅诗:「朗月清风难惬意,词人绝色多伤离。」《文明小史》第三九回:「钱大老爷打起精神,恭维得他十分惬意。」也作「惬情」、「惬心」。
《國語辭典》:酒意  拼音:jiǔ yì
饮酒将醉时的神情或感觉。唐。韩愈〈醉赠张秘书〉诗:「此诚得酒意,馀外徒缤纷。」《红楼梦》第一回:「雨村此时已有七八分酒意,狂兴不禁,乃对月寓怀。」
《漢語大詞典》:意尚
思虑;志向。三国志·吴志·周泰传:“ 策 讨六县山贼, 权 住 宣城 ,使士自卫,不能千人,意尚忽略,不治围落,而山贼数千人卒至。”南齐书·王晏传:“ 晏 子 德元 有意尚,位车骑长史。”新唐书·刘子玄传:“时宰相 韦巨源 、 纪处訥 、 杨再思 、 宗楚客 、 萧至忠 皆领监修, 子玄 病长官多,意尚不一。”
分類:思虑志向
《漢語大詞典》:指意
(1).旨意,意向。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论:“ 鲁连 其指意虽不合大义,然余多其在布衣之位,荡然肆志,不詘於诸侯,谈説於当世,折卿相之权。” 宋 苏辙 《论黄河东流札子》:“臣观其指意,虽名为减水,其实暗作回 河 之计也。” 清 方苞 《与陈密旃书》:“凡善伺上官指意,而操下如束溼薪者,皆此类也。” 黄侃 《礼学略说》:“於是提其纲维,撮其指意,其言著略,故曰略説。”
(2).内容意义。 清 方苞 《读〈古文尚书〉》:“其本文缺漫,及字体为 伏生 之书所不具者,不得不稍为增损,以足其辞,畅其指意。”
(3).稽考其意。指,通“ 稽 ”。管子·宙合:“此言指意要功之谓也。” 于省吾 《双剑誃诸子新证·管子》:“指应读作稽,稽犹计也。”
《國語辭典》:曲意  拼音:qū yì
违反己意,去迁就他人。《后汉书。卷六十五。段颎传》:「颎曲意宦官,故得保其富贵。」《红楼梦》第七十九回:「金桂知其不可犯,每欲寻隙,又无隙可乘,只得曲意俯就。」
《國語辭典》:实意(實意)  拼音:shí yì
本心、本意。宋。苏轼〈吾谪海南子由雷州被命即行了不相知至梧乃闻其尚在藤也旦夕当追及作诗示之〉诗:「平生学道真实意,岂与穷达俱存亡。」
《國語辭典》:好意  拼音:hǎo yì
好心。宋。苏轼〈送张嘉州〉诗:「归来还受一大钱,好意莫违黄发叟。」《红楼梦》第一○三回:「我们姑娘好意待香菱,叫他在一块儿住,他倒抽空儿药死我们姑娘。」
《漢語大詞典》:行意
(1).谓按着自己的意志行事。国语·越语下:“王曰:‘……子听吾言,与子分国。不听吾言,身死,妻子为戮。’ 范蠡 对曰:‘臣闻命矣。君行制,臣行意。’” 韦昭 注:“制,法也。意,志也。” 北魏 崔鸿 十六国春秋·后赵·石虎:“﹝ 石虎 ﹞拜征虏将军,性酷虐无道,军中勇敢策略与己侔者,輒因事害之…… 勒 ( 石勒 )屡加责诲,而行意自若。” 宋 苏轼 《初别子由》诗:“使子得行意,青衫陋公卿。”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补遗·吏部·考察科道:“ 高新郑 生平,彷彿似 桂安仁 ,其才锋气魄同,忮忍专愎同,其受主上眷知亦同,故皆能乘权行意如此。”
(2).犹行色。指出发前后的神态、情景或气派。魏书·王慧龙传:“ 慧龙 年十四,为沙门 僧彬 所匿。百餘日,将 慧龙 过 江 ,为津人所疑,曰:‘行意怱怱徬徨,得非 王 氏诸子乎?’”
(3).离去的意向。《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六回:“谈了半天, 弥轩 似有行意。”
《漢語大詞典》:将意(將意)
表达心意。续资治通鉴·宋英宗治平二年:“若以为奉承先志,理不可罢,则望閲诸府库,取服用玩好物以充用,才足将意便可,不须过为丰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