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阿指
迎合别人意旨。汉书·平帝纪:“太僕 王惲 等二十五人前议 定陶傅太后 尊号,守经法,不阿指从邪。”
《漢語大詞典》:重旨
指文中隐含的丰富意旨。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隐秀:“隐也者,文外之重旨者也;秀也者,篇中之独拔者也。隐以复意为工,秀以卓絶为巧。” 范文澜 注:“重旨者,辞约而义富,含味无穷。”
《漢語大詞典》:简旨(簡旨)
精练的意旨。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赏誉:“ 王恭 有清辞简旨,能叙説,而读书少,颇有重出。”
分類:精练意旨
《國語辭典》:望风希指(望風希指)  拼音:wàng fēng xī zhǐ
察言观色,企图迎合对方的意旨。形容谄媚阿谀的行为。《三国志。卷一六。魏书。杜畿传》:「近司隶校尉孔羡辟大将军狂悖之弟,而有司嘿尔,望风希指,甚于受属。」也作「望风承旨」。
《國語辭典》:头上安头(頭上安頭)  拼音:tóu shàng ān tóu
比喻事物重复。《景德传灯录。卷一六。澧州乐普山元安禅师》:「今有一事问汝等:若道这个是,即头上安头;若道这个不是,即斩头求活。」
《漢語大詞典》:迕指
违背意旨。三国志·魏志·司马岐传:“是时大将军 爽 ( 曹爽 )专权…… 南阳 圭泰 尝以言迕指,考繫廷尉。”
分類:违背意旨
《漢語大詞典》:随人作计(隨人作計)
谓顺应他人意旨行事。 清 恽敬 《答方九江书》:“男儿必有自立之处,不随人作计,如蚊之同声,蝇之同嗜,以取富贵名誉也。”
《國語辭典》:替天行道  拼音:tì tiān xíng dào
传统观念中,天道为正义的代表。替天行道为代替上天在人间行使正道,以伸张正义。《三国演义》第四七回:「吾替天行道,安忍杀戮人民?」《金瓶梅》第一回:「惟有宋江替天行道,专报不平,杀天下赃官污吏,豪恶刁民。」
《國語辭典》:仰人鼻息  拼音:yǎng rén bí xí
依靠别人鼻子里呼出的气息而勉强存活。比喻依靠他人生活或看别人的脸色行事,不能自主。北齐。杜弼〈檄梁文〉:「解其倒悬,仰人鼻息。」
《国语辞典》:没好意思(没好意思)  拼音:méi hǎo yì si
没有适宜的意旨。《红楼梦》第一六回:「贾琏此时没好意思,只是赸笑吃酒。」
分类:适宜意旨
《国语辞典》:公證遗嘱(公證遗嘱)  拼音:gōng zhèng yí zhǔ
指定二个以上的见證人,在公證人前口述遗嘱意旨,由公證人笔记、宣读、讲解,经遗嘱人认可后,记明年月日,由公證人、见證人及遗嘱人共同签名;遗嘱人不能签名者,由公證人将其事由记明,使按指印代之。
《国语辞典》:奉悉  拼音:fèng xī
完全了解对方书信意旨的敬语。如:「来书奉悉」。
《国语辞典》:阿意顺旨(阿意顺旨)  拼音:ē yì shùn zhǐ
逢迎谄媚,顺从别人意旨。宋。王楙《野客丛书。卷二二。汉人规戒》:「汉人于交友故旧,动存规戒,其不肯阿意顺旨,以陷于非义,此风凛然可喜。」也作「阿谀顺旨」、「阿谀顺意」。
《国语辞典》:阿谀顺意(阿谀顺意)  拼音:ē yú shùn yì
逢迎谄媚,顺从别人意旨。《旧唐书。卷五三。李密传》:「今者密若正言,还恐追踪二子;阿谀顺意,又非密之本图。」也作「阿意顺旨」、「阿谀顺旨」。
《国语辞典》:阿谀顺旨(阿谀顺旨)  拼音:ē yú shùn zhǐ
逢迎谄媚,顺从别人意旨。《后汉书。卷八三。逸民传。严光传》:「怀仁辅义天下悦,阿谀顺旨要领绝。」《明史。卷一八一。徐溥传》:「非欲其阿谀顺旨,惟言莫违也。」也作「阿意顺旨」、「阿谀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