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微旨
亦作“ 微恉 ”。亦作“ 微指 ”。
(1).精深微妙的意旨。 汉 许慎 《〈说文解字〉叙》:“究洞圣人之微恉。”《后汉书·徐防传》:“ 孔圣 既远,微旨将絶,故立博士十有四家,设甲乙之科,以勉劝学者。” 唐 李翰 《殷太师比干碑》:“夫子称 殷 有三仁,岂无微旨?” 宋 叶适 《沈仲一墓志铭》:“有 彬老 者,北游 程 氏师生间,得性命微旨,经世大意。” 清 方苞 《又书〈封禅书〉后》:“盖谓传所称封禪者七十二君,本无稽之言,但以是致怪物与神通,则举之不以其事,而上古封禪之有无,又不足辨矣。此 子长 之微指也。”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书〉与〈诗〉》:“其序列先后, 宋 人多以为即 孔子 微旨所寓,然古诗流传来久,篇次未必一如其故,今亦无以定之。”
(2).隐而未露的意愿。《汉书·翟方进传》:“奏事亡不当意,内求人主微指以固其位。”《宋书·恩倖传·徐爰》:“ 爰 便僻善事人,能得人主微旨。” 宋 陆游 《南唐书·周宗传》:“一日, 烈祖 临镜理白髮,太息曰:‘功业成而吾老矣,奈何!’ 宗 适侍侧,悟微指,乃请如 广陵 ,讽 让皇 以禪代事。” 尚秉和 《北京政府成立》:“时北洋老将数十人,统兵十餘万,胥听内阁指撝,无或违,然内阁微恉鲜能明也。”
(1).精深微妙的意旨。 汉 许慎 《〈说文解字〉叙》:“究洞圣人之微恉。”《后汉书·徐防传》:“ 孔圣 既远,微旨将絶,故立博士十有四家,设甲乙之科,以勉劝学者。” 唐 李翰 《殷太师比干碑》:“夫子称 殷 有三仁,岂无微旨?” 宋 叶适 《沈仲一墓志铭》:“有 彬老 者,北游 程 氏师生间,得性命微旨,经世大意。” 清 方苞 《又书〈封禅书〉后》:“盖谓传所称封禪者七十二君,本无稽之言,但以是致怪物与神通,则举之不以其事,而上古封禪之有无,又不足辨矣。此 子长 之微指也。”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书〉与〈诗〉》:“其序列先后, 宋 人多以为即 孔子 微旨所寓,然古诗流传来久,篇次未必一如其故,今亦无以定之。”
(2).隐而未露的意愿。《汉书·翟方进传》:“奏事亡不当意,内求人主微指以固其位。”《宋书·恩倖传·徐爰》:“ 爰 便僻善事人,能得人主微旨。” 宋 陆游 《南唐书·周宗传》:“一日, 烈祖 临镜理白髮,太息曰:‘功业成而吾老矣,奈何!’ 宗 适侍侧,悟微指,乃请如 广陵 ,讽 让皇 以禪代事。” 尚秉和 《北京政府成立》:“时北洋老将数十人,统兵十餘万,胥听内阁指撝,无或违,然内阁微恉鲜能明也。”
《漢語大詞典》:道意
(1).指道家无为的主旨。 汉 班固 《奕旨》:“外若无为默而识,浄泊自守以道意,隐居放言远咎悔,行象 虞仲 信可喜。”
(2).表示或传达某种意愿。 南朝 齐 王融 《为竟陵王与隐士刘虬书》:“所以不远千里,尺书道意。” 唐 王勃 《秋晚入洛于毕公宅别道王宴序》:“仰云霞而道意,捨尘事而论心。”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馀·香奁艳语》:“ 春春 已为他邸所畜,独 赛师 在,郎君若欲见之,当为道意也。” 田汉 《梵峨璘与蔷薇》第四幕:“鄙人既知小姐必归,所以特驰函道意。”
(3).道教或道家的旨意、气质。 晋 葛洪 《抱朴子·塞难》:“儒教近而易见,故宗之者众焉。道意远而难识,故达之者寡焉。” 唐 戴叔伦 《汉宫人入道》诗:“萧萧白髮出宫门,羽服星冠道意存。” 宋 苏轼 《辨道歌》:“真心道意非不嘉,餐金闲暇非虚譁。” 查慎行 题注:“ 东坡 晚年,留心养生之术,於龙虎铅汞之説,不但能言,而且能行。” 宋 朱熹 《秀野以喜无多屋宇》诗之七:“仙人空山居,道意妙羣物。度世君则然,脩身吾岂不。”
(4).犹着意。 宋 李清臣 《钦圣宪肃皇后哀册文》:“至性温温,令仪翼翼。道意礼学,生知自得。”
(2).表示或传达某种意愿。 南朝 齐 王融 《为竟陵王与隐士刘虬书》:“所以不远千里,尺书道意。” 唐 王勃 《秋晚入洛于毕公宅别道王宴序》:“仰云霞而道意,捨尘事而论心。”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馀·香奁艳语》:“ 春春 已为他邸所畜,独 赛师 在,郎君若欲见之,当为道意也。” 田汉 《梵峨璘与蔷薇》第四幕:“鄙人既知小姐必归,所以特驰函道意。”
(3).道教或道家的旨意、气质。 晋 葛洪 《抱朴子·塞难》:“儒教近而易见,故宗之者众焉。道意远而难识,故达之者寡焉。” 唐 戴叔伦 《汉宫人入道》诗:“萧萧白髮出宫门,羽服星冠道意存。” 宋 苏轼 《辨道歌》:“真心道意非不嘉,餐金闲暇非虚譁。” 查慎行 题注:“ 东坡 晚年,留心养生之术,於龙虎铅汞之説,不但能言,而且能行。” 宋 朱熹 《秀野以喜无多屋宇》诗之七:“仙人空山居,道意妙羣物。度世君则然,脩身吾岂不。”
(4).犹着意。 宋 李清臣 《钦圣宪肃皇后哀册文》:“至性温温,令仪翼翼。道意礼学,生知自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