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虑外(慮外)
犹意外。晋书·毛璩传:“故 益州 刺史 璩 ……勤王忠烈,事乖虑外。葬送日近,益怀惻愴。”
分類:意外
《國語辭典》:差迟(差遲)  拼音:chā chí
差错、错误。元。高文秀《渑池会》第四折:「廉颇多有差迟,今日叩门负荆请罪。」元。石君宝《秋胡戏妻》第二折:「肚皮里凄凉是我旧忍过的饥,休想道半点儿差迟。」也作「差池」。
分類:意外差错
《漢語大詞典》:非虑(非慮)
犹意外。北史·魏纪一·序纪论:“屯厄有期,祸生非虑。”旧唐书·于志宁传:“监门本防非虑,宿卫以备不虞。”
分類:意外
《漢語大詞典》:虑表(慮表)
(1).思虑所不及之处。 南朝 陈 徐孝克 《仰同令君摄山栖霞寺山房夜坐六韵》:“五禪清虑表,七觉荡心封。”
(2).犹意外。宋书·王僧绰传:“事机虽密,易致宣广,不可使难生虑表,取笑千载。”《旧唐书·许敬宗传》:“祸生虑表,非可防萌,宫内官僚,迥无关预。”
《國語辭典》:万一(萬一)  拼音:wàn yī
1.万分之一。形容极微小。《后汉书。卷五七。杜栾刘李刘谢列传。刘瑜》:「故太尉杨秉知臣窃窥典籍,猥见显举,诚冀臣愚直,有补万一。」《红楼梦》第一七、一八回:「今上启天地生物之大德,垂古今未有之旷恩,虽肝脑涂地,臣子岂能得报于万一。」
2.可能性极小的意外事件。如:「以防万一」。
3.表示假设可能性极小的连结词。《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一:「唐奶奶起手的,不可背本,万一知道,必然见怪。」《文明小史》第二四回:「万一学生荒功闹事,那就是老兄之责。」
《漢語大詞典》:非是
(1).谓不正当的事。管子·明法解:“国无明法,则百姓轻为非是。”
(2).以非为是。荀子·修身:“非是是非谓之愚。” 杨倞 注:“以非为是,以是为非,则谓之愚。”
(3).不正常,意外。
(4).不当;有过错。汉书·外戚传下·定陶丁姬:“臣前奏请葬 丁姬 復故,非是。” 唐 韩愈 《送侯参谋赴河中幕》诗:“侵官固非是,妄作谴可惩。”
《国语辞典》:侥倖(侥倖)  拼音:jiǎo xìng
意外成功或免去灾祸。《文选。李密。陈情表》:「庶刘侥倖,保卒馀年。」《儒林外史》第一七回:「第二的侥倖进了一个学,将来读读书,会上进一层也不可知。」也作「徼幸」。
《國語辭典》:长短(長短)  拼音:cháng duǎn
1.长度。《孟子。梁惠王上》:「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2.是非、善恶。《史记。卷一○七。魏其武安侯传》:「公平生数言魏其、武安长短,今日廷论,局趣效辕下驹,吾并斩若属矣!」
3.意外的变故。《儒林外史》第五回:「大娘若有些长短,他爷少不得又娶个大娘。」《老残游记》第五回:「他再有个长短,这家业怕不是众亲族一分,这两个小孩子谁来抚养。」
4.内情、秘密。《西游记》第三七回:「只恐他母子相见,闲中论出长短,怕走了消息。」
《國語辭典》:长短句(長短句)  拼音:cháng duǎn jù
词因句法多长短不一,故又称为「长短句」。
《國語辭典》:异端(異端)  拼音:yì duān
1.由本位角度指称其他不同的学说、流派。《论语。为政》:「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唐。玄宗〈孝经注序〉:「嗟夫!夫子没而微言绝,异端起而大义乖。」
2.和传统道德思想,尤指和儒家思想相违背的邪说。《红楼梦》第五八回:「以后断不可烧纸钱。──这纸钱原是后人的异端,不是孔子的遗训。」
《國語辭典》:变故(變故)  拼音:biàn gù
意外发生的灾难、事故。《汉书。卷六六。公孙刘田王杨蔡陈郑传。杨敞》:「遭遇变故,横被口语。」三国魏。曹植〈赠白马王彪诗〉:「变故在斯须,百年谁能持?」
《國語辭典》:傥来(儻來)  拼音:tǎng lái
偶然得到或意外而来的。《晋书。卷七五。王湛传》:「天下,傥来之运,卿何所嫌。」《新唐书。卷八○。太宗诸子传。纪王慎传》:「况荣宠贵盛,傥来物也,可恃以凌人乎?」
《漢語大詞典》:傥来物(儻來物)
意外得来之物。新唐书·纪王慎传:“况荣宠贵盛,儻来物也,可恃以凌人乎!” 宋 赵抃 《赠别周元忠秀才》诗:“了知富贵儻来物,谁向浮云问有无。”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王桂庵:“妾家仅可自给,然儻来物颇不贵视之。”参见“ 儻来 ”。
分類:意外得来
《國語辭典》:警戒  拼音:jǐng jiè
1.告诫,以使人注意。《三国志。卷六五。吴书。王楼贺韦华传。贺邵》:「是以古之人君,揖让以进贤,虚己以求过,譬天位于乘奔,以虎尾为警戒。」
2.警备防守。《汉书。卷七六。赵尹韩张两王传。王尊》:「往者南山盗贼阻山横行,剽劫良民,杀奉法吏,道路不通,城门至以警戒。」
3.为防止敌人间谍、观测、渗透、破坏、骚扰、奇袭等威胁,提前预警与战备,以确保部队的安全。
《國語辭典》:非命  拼音:fēi mìng
1.非寿终正寝。一般指因意外而死亡。《北史。卷一○○。序传》:「痛父非命,终身不食酒肉。」《文选。潘安。马汧督诔》:「然则忠孝义烈之流,慷慨非命而死者。」
2.否定宿命的说法。《汉书。卷三○。艺文志》:「墨家者流,……顺四时而行,是以非命。」
《國語辭典》:事故  拼音:shì gù
变故或意外灾祸。如:「交通事故」。唐。韩愈〈上张仆射书〉:「非有疾病事故,辄不许出。」唐。白居易 对酒劝令公开春游宴诗:「自去年来多事故,从今日去少交亲。」也称为「事故由子」、「事故由儿」。
《國語辭典》:徼幸  拼音:jiāo xìng
非分的贪求。《礼记。中庸》:「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
《國語辭典》:徼幸  拼音:jiǎo xìng
获得意外的成功或幸运的免于灾难。如:「他徼幸逃过一劫。」汉。赵充国条上屯田便宜十二事状〉:「兵出,乘危徼幸;不出,令反畔之虏,窜于风寒之地。」也作「侥幸」、「侥倖」、「侥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