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714,分48页显示   2  3  4  5 下一页
词典
善恶
好恶
不恶
美恶
作恶
风恶
罪恶
元恶
恶少
恶人
无恶
疾恶
疾恶
同恶
恶声
《漢語大詞典》:善恶(善惡)
好坏;褒贬。《楚辞·离骚》:“世幽昧以眩曜兮,孰云察余之善恶。” 三国 魏 李康 《运命论》:“善恶书於史册,毁誉流於千载。” 唐 韩愈 《答刘秀才论史书》:“后之作者,在据事跡实録,则善恶自见。” 朱熹 注:“褒贬。” 宋 曾巩 《史馆申请》之三:“善恶可劝戒,是非后世当考者,书之,其细故常行,更不备书。”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上:“五经亦只是史,史以明善恶,示训戒。”
《國語辭典》:好恶(好惡)  拼音:hào wù
喜好和憎恶。《礼记。王制》:「命市纳贾,以观民之所好恶,志淫好辟。」唐。韩愈与崔群书〉:「君子当有所好恶,好恶不可不明。」
《漢語大詞典》:不恶(不惡)
(1).谓不为恶声厉色。易·遯:“君子以远小人,不恶而严。” 程颐 传:“远小人之道,若以恶声厉色,适足以致其怨忿,唯在乎矜庄威严,使知敬畏。”
(2).不坏;不错。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贤媛:“ 王凝之 谢夫 人既往 王氏 ,大薄 凝之 ;既还 谢 家,意大不説。太傅慰释之曰:‘ 王郎 , 逸少 之子,人身亦不恶,汝何以恨廼尔?’” 唐 白居易 《雪后早过天津桥偶呈诸客》诗:“紫綬相辉应不恶,白鬚同色復何如?” 鲁迅 《野草·死后》:“在手背上触到草席的条纹,觉得这尸衾倒也不恶。”
《國語辭典》:美恶(美惡)  拼音:měi è
1.美丑。《列子。黄帝》:「美恶不滑其心,山谷不踬其步。」汉。邹阳 狱中上书自明:「故女无美恶,入官见妒;士无贤不肖,入朝见嫉。」
2.是非善恶。《礼记。学记》:「君子知至学之难易,而知其美恶。」晋。潘岳秋兴赋〉:「虽末士之荣悴兮,伊人情之美恶。」
《國語辭典》:作恶(作惡)  拼音:zuò è
1.做坏事,为非作歹。《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一:「积善之家必有馀庆,作恶之家必有馀殃。」
2.忧郁烦闷。宋。陆游 梅花绝句一○首之一○:「渐老情怀多作恶,不堪还作送梅诗。」宋。赵长卿〈眼儿媚。南枝消息杳然间〉词:「佳人环佩玉瓓珊,作恶探花还。」
3.恼恨。《儒林外史》第四五回:「那时王公作恶起来,反说姐夫你藏匿著哥,就耽不住了!」
《骈字类编》:风恶(风恶)
孟云卿汴河阻风诗:出浦风渐恶,傍滩舟欲横。罗隐湖上岁暮感怀诗:兰版地寒俱爱露,桂堂恶风独伤春。
《國語辭典》:罪恶(罪惡)  拼音:zuì è
触犯律法、伤害他人或违背良心行为。宋。苏轼赠钱道人〉诗:「我生涉忧患,常恐长罪恶。」
《國語辭典》:元恶(元惡)  拼音:yuán è
罪魁祸首,大恶。《三国志。卷三五。蜀书。诸葛亮传》:「方今天下骚扰,元恶未枭,君受大任,干国之重。」宋。岳飞题新淦古寺壁〉诗:「斩除元恶还车驾,不问登坛万户侯。」
分類:大恶首恶
《國語辭典》:恶少(惡少)  拼音:è shào
品行不良、为非作歹的少年。唐。韩愈 寄卢仝诗:「昨晚长须来下状,隔墙恶少恶难似,每骑屋山下窥阚,浑舍惊怕走折趾。」《五代史平话。梁史。卷上》:「有个富人黄宗旦,家产数万,贩盐为生,喜聚集恶少。」也称为「恶少年」、「恶子」。
《國語辭典》:恶人(惡人)  拼音:è rén
1.坏人。《孟子。公孙丑上》:「不立于恶人之朝,不与恶人言。」
2.丑陋的人。《庄子。德充符》:「卫有恶人焉,曰哀骀它。」
《漢語大詞典》:无恶(無惡)
不憎恨。《诗·周颂·振鹭》:“在彼无恶,在此无斁。”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楚庄王》:“云……‘无怨无恶,率由羣匹’,此之谓也。” 唐 韩愈 《唐越州刺史薛君墓志铭》:“公之初志,不以事累,僶勉以随,亦贵於位,无怨无恶,中以自寳。”
没有邪恶意念。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深察名号:“栣众恶於内,弗使得发於外者,心也,人之受气苟无恶者,心何栣哉。”
《漢語大詞典》:疾恶(疾惡)
憎恶。荀子·强国:“夫 桀 紂 圣王之后子孙也,有天下者之世也……俄而天下倜然举去 桀 紂 而犇 汤 武 ,反然举疾恶 桀 紂 而贵帝 汤 武 ,是何也?”东观汉记·王丹传:“资性清白,疾恶豪强。”晋书·羊祜传:“ 祜 贞慤无私,疾恶邪佞, 荀勖 、 冯紞 之徒甚忌之。”南史·循吏传·何远:“ 远 性耿介,无私曲……其所会遇,未尝以颜色下人。是以多为俗士所疾恶。”
分類:憎恶
《國語辭典》:疾恶(疾惡)  拼音:jí è
痛恨恶人或坏事。元。尹廷高 悲故乡集杜诗句二首之二:「望乡应未已,疾恶信如雠。」也作「嫉恶」。
《漢語大詞典》:同恶(同惡)
共同作恶。亦指共同作恶者。左传·昭公十三年:“对曰:‘无与同好,谁与同恶?’” 陆德明 释文:“好、恶,并如字。”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文章:“ 马季长 佞媚获誚, 蔡伯喈 同恶受诛。” 元 刘埙 隐居通议·杂录:“其同恶在某处,姓名、状貌,悉以西邻指之。” 郭希仁 《从戎纪略》:“﹝ 韩映堃 ﹞遂与同恶 张秉祥 等,乘机鼓煽各刀匪,并代为部勒。”参见“ 同恶相求 ”。
分類:共同作恶
《國語辭典》:恶声(惡聲)  拼音:è shēng
1.骂人的难听话。《孟子。公孙丑上》:「恶声至,必反之。」《史记。卷八○。乐毅传》:「臣闻古之君子,交绝不出恶声。」
2.不吉祥的声音。《晋书。卷六十二。祖逖传》:「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3.不悦耳的声音。《管子。宙合》:「景不为曲物直,响不为恶声美。」
4.坏名声。《史记。卷六十九。苏秦传》:「吾故列其行事,次其时序,毋令独蒙恶声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