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甘限文书(甘限文書)
官府规定在一定期限内必须完成公差的文书。《水浒传》第四九回:“弟兄两个当官受了甘限文书。”京剧《猎虎记》第一场:“知府大人不容分说,勒令我二人当堂立下甘限文书!”
《漢語大詞典》:共同犯罪
简称“共犯”。两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必须对某一犯罪有同一的故意和围绕同一目的互相配合的行为。比单个人犯罪具有更大的社会危害性。按组织情况不同,分为结伙和犯罪集团。我国刑法将共同犯罪的人分为主犯、从犯、胁从犯、教唆犯四类,并规定按照他们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不同作用分别处罚。两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
《國語辭典》:工业体系(工業體系)  拼音:gōng yè tǐ xì
一个国家发展现代化工业所必须具备的、相互联系的工业整体。包括冶金、电力、化工、电子、国防、机器制造、燃料、纺织和食品等完整的工业部门以及与之相配合交通运输事业。
《國語辭典》: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拼音:gōng yù shàn qí shì,bì xiān lì qí qì
工匠想要把工作做好,一定要先使工具精良。《论语。卫灵公》:「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漢語大詞典》:公民基本义务
宪法规定的公民必须履行的义务。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体现了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结合,体现了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
《漢語大詞典》:公共课
指任何专业的学生必须修习的课程。如中国高等院校规定的公共课有政治理论课、外语课、体育课、劳动课等。
《漢語大詞典》:犯罪构成
一个行为构成犯罪必须具备的一般条件。包括:(1)犯罪客体,即受刑事法律保护而被犯罪行为侵害的社会关系。(2)犯罪的客观要件,即行为违反刑事法律,有较大的社会危害性,应受刑罚处罚。(3)犯罪主体,即对自己的犯罪行为应负刑事责任的自然人和单位。(4)犯罪的主观要件,即行为出于故意或过失。四个条件缺一不可。分析犯罪构成,可以区别罪与非罪、这种罪与那种罪,正确适用刑罚。
《國語辭典》:护官符(護官符)  拼音:hù guān fú
能影响当地地方权贵的名单。《红楼梦》第四回:「老爷既荣任到这一省,难道就没抄一张本省的『护官符』来不成?」
《漢語大詞典》:跪练(跪練)
旧时司法机关传讯审问时,犯人必须下跪在拜垫上,称“跪练”。 清 黄轩祖 《游梁琐记·段灵》:“ 朱 骂曰:‘当刑部堂跪练受审时,尔辈何在?非渠,余老命早休矣。’”
《國語辭典》:不得不  拼音:bù dé bù
必须,必要如此。《文选。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非国家钟祸于彼,降福于此也,逆顺之分,不得不然。」《红楼梦》第五五回:「我是恐怕你心里眼里只有了我,一概没有别人之故,不得不嘱咐。」
《漢語大詞典》:表演艺术
艺术分类用语。指必须经过演员表演而完成的艺术。如戏剧、电影、舞蹈等。
《国语辞典》:缠绕茎(缠绕茎)  拼音:chán rào jīng
藤蔓类植物的茎必须螺旋状盘绕或卷绕支撑物,始能攀升者,称为「缠绕茎」。如牵牛花等的茎。
《國語辭典》:必修科  拼音:bì xiū kē
为了达成教育目标,而由教育行政机构或学校规定学生在学校所必须修习的科目。相对于选修科而言。
《漢語大詞典》:必修课
与“选修课”相对。指高等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中学习某一专业的学生必须修习的课程。通常包括公共课、基础课和专业课。
《漢語大詞典》:必要劳动(必要勞動)
劳动者为了维持自己和家属的生活所必须付出的那一部分劳动,跟“剩餘劳动”相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