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尝试错误学习(尝试错误学习)  拼音:cháng shì cuò wù xué xí
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E.L.Thorndike)观察猫开笼取食的学习历程,而发展出尝试错误学习的理论。该理论以为学习之初,个体面对新的情境,多缺乏适当的反应,经多次尝试后,个体将保留能获得满意结果的反应,而放弃错误的反应。一再练习后,个体终能经学习而做出完全正确的反应。
《国语辞典》:佛洛伊德学说(佛洛伊德学说)  拼音:fó luò yī dé xué shuō
奥国心理学家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认为精神疾病多由欲望被压抑而成。主张用精神分析法,唤起被压抑的欲望而使其得到正常发展。这种学说称为「佛洛伊德学说」。
分类:心理学
《国语辞典》:语意区分量表(语意区分量表)  拼音:yǔ yì qū fēn liáng biǎo
一种用以分析语意的评定量表。西元一九五七年由美国心理学家斯谷与其同僚所创。参见「语意差别量表」条。
《国语辞典》:心理治疗(心理治疗)  拼音:xīn lǐ zhì liáo
由训练有素的治疗者以心理学原理,藉由晤谈、行为改变、游戏等方式,协助有困扰的人改变其思想、感受、行为,或是增进其功能,而达到更多生活上的满足。
《国语辞典》:行为主义(行为主义)  拼音:xíng wéi zhǔ yì
一种心理学理论。主张研究人类行为应与研究动物行为一样,利用客观测量,解释环境与行为学习之间的关系,不探讨意识与一切内在心理历程对行为的影响。
《国语辞典》:同类意识(同类意识)  拼音:tóng lèi yì shì
心理学上指个人觉察到他人的行为特徵与自己相似,而兴起归属于同类的心理作用。
《国语辞典》:团体意识(团体意识)  拼音:tuán tǐ yì shì
心理学上指由多数个人集合组成团体时,各成员都意识到自己是团体中的一分子。
《国语辞典》:特殊性向  拼音:tè shū xìng xiàng
心理学上指个人潜在的特殊兴趣与能力
《国语辞典》:替代作用  拼音:tì dài zuò yòng
1.心理学上指当原有事物目标无法符合个人需求条件时,转向以另一目标代替的现象,称为「替代作用」。如:「移情是一种感情的替代作用。」
2.语言学上指在外国语中,遇到某些音素或音节构造是本国语言所没有的时候,就用本国语言系统中相似或相近的音素替代,这种现象称为「替代作用」。
《国语辞典》:中年时期(中年时期)  拼音:zhōng nián shí qí
心理学上指人四十至六十岁阶段。为人生发展八大阶段之一。多数人在此一时期获得最高的职位、最多的收入。但相对的,此一时期的生理衰退历程亦相当明显。
《国语辞典》:布鲁勒(布鲁勒)  拼音:bù lǔ lè
Eugen Bleuler
人名。(西元1857~1939)瑞士心理学家、精神病学者。研究早发性痴呆疾病的基本症状是联想系列的失调,仍可治瘉,并重新命名为「精神分裂症」。著有精神分裂症中的早发性痴呆群、精神医学教科书。
《国语辞典》:保留曲线(保留曲线)  拼音:bǎo liú qū xiàn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豪斯(Ebbinghaus),首先发现遗忘曲线(forgetting curve),后来称为「保留曲线(retention curve)」。他测量自己对无意义音节学习后的记忆情况,透过再学习的程序计算记忆的保留量。发现遗忘率起初最快,后逐渐减慢,到最后保持水平不再降低。根据连续的不同时间所测量的记忆保留量所绘制的曲线,称之为「保留曲线」。
《国语辞典》:宗教学(宗教学)  拼音:zōng jiào xué
以心理学、史学等为基础,取各教的经典、遗物、礼仪等,加以分析、比较而研究,以明瞭宗教变迁发展之迹的学问。
《国语辞典》:口腔期  拼音:kǒu qiāng qí
由奥地利心理学家佛洛依德所提出的心理学名词。佛洛依德以为口腔期是个体性心理发展中最原始的阶段。原始性欲集中在口腔部分,靠口腔活动获得快感和满足。若此时婴儿的口腔活动受到限制,长大后可能产生口腔性格,如悲观、依赖、退缩、猜忌、酗酒、贪吃等。
《国语辞典》:行为派(行为派)  拼音:xíng wéi pài
1.心理学的一派。研究有机体因受外界刺激,而发生适应环境的反应过程。
2.伦理学的一派。研究行为的结果而定其善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