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67,分25页显示  上一页  6  7  8  9  10  12  13  14  15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体贴
娱意
舒散
烦闷
悲绪
苦衷
激愤
牵役
烦乱
数日恶
愧情
适心
烦抱
扣心
心皇
《國語辭典》:体贴(體貼)  拼音:tǐ tiē
1.关怀、体谅。设身处地为他人著想,使对方感到舒适满意。《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三:「那赵聪也到会体贴他夫妻两人的意思,常只是诈病佯疾,不进学堂。」《红楼梦》第五一回:「你们固然不敢抱怨,未免想著我只顾疼这些小孙子孙女儿们,就不体贴你们这当家人了。」
2.细心体会、领悟。《朱子全书。卷五五。道统四。自论为学工夫》:「乃知明道先生所谓天理二字,却是自家体贴出来者,真不妄也。」
3.揣忖、摸索。《朱子语类。卷三四。论语。述而篇》:「今却只是体贴字句,就这两三句题目上谈去,全无义理!」《红楼梦》第三二回:「连你的意思若体贴不著,就难怪你天天为我生气了。」
《漢語大詞典》:娱意
使心情愉悦。 宋 欧阳修 《有美堂记》:“盖彼放心於物外,而此娱意於繁华,二者各有适焉。”
分類:心情愉悦
《國語辭典》:舒散  拼音:shū sàn
活动筋骨,消除疲劳。如:「一连下了几星期的雨,好不容易今天放晴了,咱们到山上去舒散身心。」
《國語辭典》:烦闷(煩悶)  拼音:fán mèn
心中郁闷不快活。唐。白居易 题新昌所居诗:「宅小人烦闷,泥深马钝顽。」《儒林外史》第一六回:「见太公烦闷,便搜出些西湖上景致,以及卖的各样的吃食东西。」也作「烦懑」。
《漢語大詞典》:悲绪(悲緒)
悲伤的心情。 南朝 宋 谢灵运 《长歌行》:“览物起悲绪,顾己识忧端。”周书·王褒传:“麋鹿为曹,更多悲绪。”
分類:悲伤心情
《國語辭典》:苦衷  拼音:kǔ zhōng
难以启齿的实情。《老残游记二编》第八回:「我对你说,阴曹用重刑,有阴曹不得已之苦衷。」《文明小史》第六○回:「况且兄弟这里,已经人浮于事了,实在无法位置诸君,诸君须谅兄弟的苦衷。」
《國語辭典》:激愤(激憤)  拼音:jī fèn
1.激励奋发。《孔子家语。卷五。困誓》:「君不困不成王,烈士不困行不彰,庸知其非激愤厉志之始,于是乎在。」《后汉书。卷七。孝桓帝纪》:「赖宗庙之灵,及中常侍单超、徐璜、具瑗、左悹、唐衡、尚书令尹勋等激愤建策,内外协同,漏刻之间,桀逆枭夷。」
2.形容情绪激动。《三国志。卷四○。蜀书。刘彭廖李刘魏杨传。李严》:「平闻亮卒,发病死。平常冀亮当自补复,策后人不能,故以激愤也。」
3.激动气愤。如:「抗议民众群情激愤。」
《漢語大詞典》:牵役(牽役)
(1).谓被拉去从事劳役。《魏书·源贺传》:“况本兵不多,兼之牵役,废此与彼,循环无极。”
(2).为俗务所拖累。 唐 刘长卿 《奉使新安寄使院诸公》诗:“未暇依清旷,牵役徒自劳。”
(3).谓心情被牵动而不能自主。 后蜀 顾夐 《献衷心》词:“几多心事,暗自思惟,被娇娥牵役,魂梦如痴。” 宋 欧阳修 《渔家傲》词:“心似织,条条不断谁牵役。”
《國語辭典》:烦乱(煩亂)  拼音:fán luàn
1.烦杂纷乱。《管子。五辅》:「君择臣而任官,则事不烦乱。」
2.繁乱之事。《汉书。卷七六。赵尹韩张两王传。张敞》:「望之以为敞能吏,任治烦乱,材轻非师傅之器。」唐。孔颖达〈尚书正义序〉:「芟烦乱而剪浮辞,举宏纲而撮机要。」
3.扰乱。《大戴礼记。文王官人》:「喜怒以物而色不作,烦乱之而志不营。」
《漢語大詞典》:数日恶(數日惡)
好几天心情不愉快。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 谢太傅 语 王右军 曰:‘中年伤於哀乐,与亲友别,輒作数日恶。’” 清 洪升 《〈长生殿〉自序》:“余览 白乐天 《长恨歌》及 元 人《秋雨梧桐》剧,輒作数日恶。”
《漢語大詞典》:愧情
羞惭的心情。 三国 魏 嵇康 《养生论》:“夫服药求汗,或有不获,而愧情一集,涣然流离。”
分類:羞惭心情
《漢語大詞典》:适心(適心)
谓使心情平和快乐。吕氏春秋·适音:“故适心之务,在於胜理。”
《漢語大詞典》:烦抱(煩抱)
烦乱的心情。 唐 韦应物 《新理西斋》诗:“始见庭宇旷,顿令烦抱舒。”
分類:烦乱心情
《漢語大詞典》:扣心
捶胸。形容心情迫切或悲愤。 汉 王充 论衡·艺增:“使今之民也,遭大旱之灾,贫羸无蓄积,扣心思雨。”南齐书·张敬儿传:“华夷扣心,行路泣血。”
《漢語大詞典》:心皇
心情惶惑。皇,通“ 惶 ”。 清 戴名世 《仪真四贞烈合传》:“魂兮魄兮,不可久留兮我心皇, 岱岳 未足以家兮,湖海莫可以房。”
分類:心情惶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