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118,分75页显示  上一页  1  3  4  5  6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德业
文德
厚德
阴德
同德
报德
宣德
修德
世德
德星
德化
成德
名德
无德
祖德
《漢語大詞典》:德业(德業)
德行与功业。后汉书·杨震传:“自 震 至 彪 ,四世太尉,德业相继。” 唐 杜甫 《暮秋将归秦留别湖南幕府亲友》诗:“大府才能会,诸公德业优。” 清 魏源 《默觚上·学篇一》:“世有自命君子而物望不孚,德业不进者,无不由于自是而自大。” 方东树 《答叶博求论古文书》:“ 周 秦 及 汉 ,名贤辈出,平日立身,各有经济德业。”
《國語辭典》:文德  拼音:wén dé
1.礼乐教化。《书经。大禹谟》:「帝乃诞敷文德,舞干羽于两阶。」《文选。曹植。七启》:「赞典礼于辟雍,讲文德于明堂。」
2.唐僖宗的年号(西元888)。
《國語辭典》:厚德  拼音:hòu dé
1.大德、深厚的恩德。《国语。晋语六》:「吾闻之,唯厚德者能受多福,无德而服者众,必自伤也。」《三国演义》第一一回:「老母感君厚德,特遣慈来。」
2.施与深厚的恩泽。《国语。晋语二》:「怀之以典言,薄其要结而厚德之,以示之信。」
《國語辭典》:阴德(陰德)  拼音:yīn dé
1.不被人知道的德行。《汉书。卷七四。丙吉传》:「臣闻:有阴德者必飨其乐以及子孙。」《儒林外史》第三四回:「他家祖上几十代行医,广积阴德,家里也挣了许多田产。」也称为「阴功」、「阴骘」。
2.主管宫内的事。《礼记。昏义》:「天子理阳道,后治阴德。」
《國語辭典》:同德  拼音:tóng dé
同样理念。如:「一心同德」。《国语。吴语》:「今伯父曰:『戮力同德。』伯父若能然,余一人兼受而介福。」
《國語辭典》:报德(報德)  拼音:bào dé
报答恩德。《论语。宪问》:「以直报怨,以德报德。」《三国演义》第八回:「卓曰:『如此见惠,何以报德?』」
《國語辭典》:宣德  拼音:xuān dé
1.宣扬圣德。《汉书。卷五九。张汤传》:「车骑将军光禄勋富平侯安世,宿卫忠正,宣德明恩。」《文选。张协。七命》:「导气以乐,宣德以诗。」
2.美德。《晋书。卷三一。后妃传上。武悼杨皇后传》:「昔有莘适殷,姜姒归周,宣德中闱,徽音永流。」
3.明朝宣宗的年号(西元1426~1435)。
《漢語大詞典》:修德
(1).修养德行。左传·庄公八年:“《夏书》曰:‘ 皋陶 迈种德,德,乃降。’姑务修德,以待时乎!”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归心:“僕妾臣民,与身竟何亲也,而为勤苦修德乎?亦是 尧 、 舜 、 周 、 孔 虚失愉乐耳。” 明 叶盛 水东日记·杨文贞公遗嘱:“盖要利达,须力学修德,不在风水也。”
(2).行善积德。《京本通俗小说·菩萨蛮》:“説好劝人归善道,算来修德积阴功。”
《國語辭典》:世德  拼音:shì dé
祖宗世代的德行。《诗经。大雅。下武》:「王配于京,世德作求。」元。关汉卿《窦娥冤》第四折:「到今日被你辱没祖宗世德,又连累我的清名。」
《漢語大詞典》:德星
(1).古以景星、岁星等为德星,认为国有道有福或有贤人出现,则德星现。史记·孝武本纪:“望气 王朔 言:‘候独见其星出如瓠,食顷復入焉。’有司言曰:‘陛下建 汉 家封禪,天其报德星云。’” 司马贞 索隐:“今按:此纪唯言德星,则德星,岁星也。岁星所在有福,故曰德星也。”史记·天官书:“天精而见景星。景星者,德星也。其状无常,常出於有道之国。” 南朝 宋 刘敬叔 异苑卷四:“ 陈仲弓 从诸子姪造 荀季和 父子,於时德星聚。太史奏:五百里内有贤人聚。”北史·韦敻传:“ 弘正 乃赠诗曰:‘德星犹未动,真车詎肯来?’”
(2).喻指贤士。 唐 杜甫 《行次盐亭县聊题四韵奉简严遂州》:“全 蜀 多名士, 严 家聚德星。” 明 许时泉 《兰亭会》:“归去奈何春,且开顰,纵没金人,也有德星分,莫使 秦 人独擅名。”
《國語辭典》:德化  拼音:dé huà
以德业感化诱导别人。《韩非子。难一》:「舜其信仁乎?乃躬藉处苦而民从之,故曰圣人之德化乎?」《儒林外史》第四七回:「他也不要禁止人怎样,只是被了他的德化,那非礼之事,人自然不能行出来。」
《國語辭典》:成德  拼音:chéng dé
1.成年人应具的德行。《仪礼。士冠礼》:「令月吉日,始加元服,弃尔幼志,顺尔成德,寿考惟祺,介尔景福。」
2.成就德行。《易经。乾卦》:「君子以成德为行。」汉。王充《论衡。量知》:「故夫学者所以反情治性,尽材成德也。」
3.盛德。《左传。成公十三年》:「余唯利是视,不谷恶其无成德,是用宣之以惩不壹。」唐。韩愈 唐故中散大夫少府监胡良公墓神道碑:「年几八十,坚悍不衰,事可传载,可为成德。」
《漢語大詞典》:名德
(1).名望与德行。后汉书·黄琬传:“ 卓 犹敬其名德旧族,不敢害。” 北魏 杨炫之 洛阳伽蓝记·大觉寺:“名德大僧,寂以遣烦。” 宋 沈作哲 寓简卷四:“抑春秋之义,责备於贤者。如 魏公 名德之重,盖可以责备矣。” 清 龚自珍 《〈阮尚书年谱〉第一叙》:“或藉阶经术,致身卿相,非其名德之无偶,则必世主之非圣。”
(2).指有名望德行的人。旧唐书·昭宗纪:“ 关东 藩镇,请除用朝廷名德为节度观察使。”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杂抄·经》:“先生但问 吴中 旧事与 吴中 昔日名德,絶口不及讲学。” 清 叶廷琯 《吹网录·元祐党籍碑融县重刻本》:“ 梁 勒碑而止为 珪 一人翻案,何以解於其餘诸名德乎?”
《漢語大詞典》:无德(無德)
(1).谓言行不合社会的准则和规范;没有德行。左传·闵公二年:“无德而禄,殃也。”国语·晋语九:“君子哀无人,不哀无贿;哀无德,不哀无宠。”史记·龟策列传:“渔者利其肉,寡者贪其力,下为不仁,上为无德。”
(2).指无德行之人。《后汉书·光武帝纪下》:“鬼神不顺无德,灾殃将及吏人,朕甚惧焉!”
(3).不用感恩。管子·明法解:“以法诛罪,则民就死而不怨;以法量功,则民受赏而无德也。”
(4).见“ 无德而称 ”。
(5).见“ 无得 ”。
《漢語大詞典》:无德而称(無德而稱)
(1).无何恩德可以称道。论语·季氏:“ 齐景公 有马千駟,死之日,民无德而称焉。”
(2).谓德高不可言状。后汉书·黄宪传论:“士君子见之者,靡不服深远、去玼吝。将以道周性全,无德而称乎?” 李贤 注:“道周备,性全一。无德而称,言其德大无能名焉。”
分類:恩德称道
《漢語大詞典》:无得(無得)
(1).犹无从。《论语·泰伯》:“ 泰伯 ,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 邢昺 疏:“三让之美,皆隐蔽不著,故人无得而称焉。”得,一本作“ 德 ”。参见“ 无从 ”。
(2).犹不许,不准。《商君书·垦令》:“无得为罪人请於吏而饟食之。”汉书·朱博传:“积受取一钱以上,无得有所匿。欺谩半言,断头矣!”
(3).未能得以。宋史·胡松年传:“﹝ 张敌万 ﹞向在 淮南 诱敌深入,步骑四集,悉陷於淖,无得解者, 金 人至今胆落。”
(4).无所得。吕氏春秋·君守:“君也者以无赏为赏,以无得为得者也。”
《漢語大詞典》:祖德
(1).祖宗的功德。管子·四称:“循其祖德,辩其顺逆,推育贤人,谗慝不作。” 唐 丘丹 《奉使过石门瀑布》诗序:“小子 大历 中奉使,窃有继作,虽不足克绍祖德,追踪昔贤,盖造奇怀感之志也。” 宋 范仲淹 《赠樊秀才》诗:“始知祖德长,光辉传佩刀。”红楼梦第一一八回:“我劝你从此把心收一收,好好的用用功,但能博得一第,便是从此而止,也不枉天恩祖德了。” 蔡东藩 《清史通俗演义》第九七回:“惟我皇 汉 遗裔,奕叶久昌,祖德宗功,光被四海。”
(2).祖师的功德。《法音》1981年第2期:“ 中 日 两国佛教徒之间的法情友谊,源远流长。缅怀祖德,策励来兹。我们今天更应该为巩固我们先人架起的友谊之桥而努力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