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显灵(顯靈)  拼音:xiǎn líng
鬼神显现其灵验或徵兆。《明史。卷五○。礼志四》:「夫梓潼显灵于蜀,庙食其地为宜。」《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四:「方晓得适才妇人,乃是观音显灵。」也作「显灵应儿」。
《国语辞典》:龙纹(龙纹)  拼音:lóng wén
以龙的形象为纹饰。
《國語辭典》:农谚(農諺)  拼音:nóng yàn
有关农间的谚语。往往是农民长期经验累积所得。
《國語辭典》:尊像  拼音:zūn xiàng
对神、佛、菩萨等雕像的敬称。唐。王维 贺神兵助取石堡城表:「龛中有尊像一,左右真人六,并师子昆崙各二。」
《國語辭典》:幻相  拼音:huàn xiàng
虚幻的现象。《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卷下》:「彼观幻者,非同幻故,非同幻观,皆是幻故,幻相永离,是诸菩萨所圆妙行。」《老残游记》第一回:「大家住下,也就玩赏玩赏海市的虚情,蜃楼的幻相。」
分類:虚幻形象
《漢語大詞典》:钟虡(鐘虡)
亦作“ 钟簴 ”。 一种悬钟的格架。上有猛兽为饰。周礼·考工记·梓人:“若是者以为钟虡,而由其虡鸣。” 孙诒让 正义:“説文·虍部云:‘虡,钟鼓之柎也,饰为猛兽。’即谓臝属之兽。” 汉 蔡邕 《隶势》:“钟簴设张,庭燎飞烟。”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九:“终当使係嗣死於钟虡之间,大子毙於金酒之中。”新唐书·于公异传:“钟簴不移,庙貌如故。”
饰以猛兽形象的悬乐钟的格架。 汉 班固 《西都赋》:“列鐘虡於中庭,立金人於端闈。”资治通鉴·汉献帝初平元年:“ 董卓 坏五銖钱,更铸小钱,悉取 雒阳 及 长安 铜人、鐘虡、飞廉、铜马之属以铸之。”
《國語辭典》:背影  拼音:bèi yǐng
背后的影像。如:「望著父亲蹒跚离去的背影,不禁悲从中来。」《文明小史》第五八回:「一进门就看见你的背影,本来想吓你一下的,于今可给你看见了。」也称为「后影」。
《國語辭典》:背景  拼音:bèi jǐng
1.图画、摄影中衬托主体的景物。如:「背景太亮,照片容易曝光过度。」
2.戏剧舞台上的布景。如:「这出短剧只换了两次背景就演完了。」
3.比喻可作倚靠的人物或势力。如:「人事背景」。
4.对事物起作用的历史情况或现实环境。如:「历史背景」、「时代背景」。
《漢語大詞典》:众形(衆形)
各种物体的形象。庄子·大宗师:“长於上古而不为老,覆载天地刻雕众形而不为巧。” 汉 扬雄 《法言·问道》:“雕刻众形者匪天歟?”晋书·阮种传:“器用利,则斲削易而材不病;绳墨役,则曲直正而众形得矣。”
分類:种物形象
《漢語大詞典》:寿相(壽相)
相术用语。指主长寿的形象特征。 宋 陈抟 《神相全编·寿相格》:“五岳丰隆……鼻梁高耸,以上皆寿相。” 清 赵翼 《老柳腹裂二丈许而枝叶特茂》诗:“残躯漫比半死桐,寿相端推不材木。” 茅盾 《一个女性》:“他自己在十六七时是浑浑噩噩的,所以觉得十六岁的女孩子便那么练达人情世故不是‘寿相’。”
《國語辭典》:影子  拼音:yǐng zi
1.光线无法穿透物体形成的阴影。
2.在镜子、水面等物中映出的影像。也称为「影儿」。
3.模糊的印象。《文明小史》第一八回:「他是个读书人,并不在这上头考究,所以有些规矩,大半忘记,只恍惚记得一点影子。」也称为「影儿」。
4.身影、人影。如:「我才一转身,他就跑得连影子也不见了。」也称为「影儿」。
5.端倪。《儒林外史》第五○回:「贵相知此事,老先生自然晓得个影子?」
《國語辭典》:造像  拼音:zào xiàng
用石膏、石材或金属雕塑、铸造的像。三国魏。曹植〈宝刀赋〉:「规圆景以定环,摅神思而造像。」
《國語辭典》:镜子(鏡子)  拼音:jìng zi
具有光滑的平面,能照见形象的器具。古代用铜铸厚圆片磨成,现在用平面玻璃镀银或镀铝做成。《红楼梦》第一二回:「从搭连中取出一面镜子来,两面皆可照人,镜把上面錾著『风月宝鉴』四字。」也称为「镜儿」。
《漢語大詞典》:三毛
(1).三绺髭须。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巧艺:“ 顾长康 画 裴叔则 ,颊上益三毛。人问其故, 顾 曰:‘ 裴楷 儁朗有识具,正此是其识具。看画者寻之,定觉益三毛如有神明,殊胜未安时。’” 宋 苏轼 《赠李道士》诗:“腰间大羽何足道,颊上三毛自有神。” 清 汪懋麟 《题修来画像》诗:“颊上三毛少飞动,此际有待鬚 虎头 。”
(2).指发、眉、须。 宋 苏轼 《十八大阿罗汉赞·第七迦理迦尊者》:“佛子三毛,髮眉与鬚。既去其二,则有餘因。”
(3).现代画家 张乐平 在《三毛流浪记》中塑造的一个少年儿童形象,以诚实、善良、机智著称。因其头发只画三根,故称“三毛”。
《漢語大詞典》:写貌(寫貌)
(1).描绘形象,写生。 唐 李绰 尚书故实:“﹝ 顾况 ﹞尝求知 新亭 监,人或詰之,谓曰:‘余要写貌海中山耳。’” 宋 邓椿 画继:“ 天宝 中,上忽思 嘉陵江 山水,遂假 吴生 驛递,令往写貌。”
(2).指画像。 唐 白居易 《题旧写真图》诗:“我昔三十六,写貌在丹青。” 宋 郭若虚 图画见闻志卷二:“ 宋艺 , 蜀郡 人,工写貌。” 清 俞樾 《茶香室续钞·蜀中写像》:“ 蜀 自炎 汉 至於巨 唐 ,将相理 蜀 ,皆有遗爱,民怀其德,多写真容。年代既远,穨损皆尽,惟 唐 杜相国 及圣朝 吕侍郎 二十二处见存,六处有写貌人名,一十六处失写貌人姓氏。”
《國語辭典》:人像  拼音:rén xiàng
刻划人的形体或相貌的作品。如:「人像摄影」。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注》:「有奇石,如二人像,攘袂相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