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笑口
指笑时口部形态,笑容。 南唐 冯延巳 《莫思归》词:“花满名园酒满觴,且开笑口对穠芳。” 清 姚鼐 《游瞻园和香亭同年兼呈东浦方伯及在座诸君》诗之六:“朱颜今已过,笑口古难开。” 鲁迅 《华盖集续编·有趣的消息》:“有时则寻些小玩意儿来开开笑口,但这也就是得罪人。”
分類:形态笑容
《國語辭典》:万状(萬狀)  拼音:wàn zhuàng
极多的样子、状况。表示程度很深。《红楼梦》第一二回:「贾瑞直冻了一夜,今又遭了苦打,且饿著肚子,跪在风地里读文章,其苦万状。」
《國語辭典》:万分(萬分)  拼音:wàn fēn
极甚、非常。《老残游记》第七回:「再想写信,那笔砚竟违抗万分,不遵调度,只好睡了。」
《漢語大詞典》:山形
山的形态;山势。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沔水二:“山形特秀,异於众岳。” 北周 庾信 《周大将军陇东郡公侯莫陈君夫人窦氏墓志铭》:“山形起伏,既符白鹤之祥;地势风烟,乃合青乌之气。” 唐 许浑 《行次潼关题驿后轩》诗:“山形朝闕去,河势抱关来。” 清 查慎行 《望岱》诗:“山形陡然来,其势乃易量。”
《國語辭典》:封建  拼音:fēng jiàn
1.中国古时天子以爵土分封与人的制度。秦并六国后废其制。西欧以中世(第四世纪起至第十五世纪)为封建时代,当时的社会称为「封建社会」。《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昔周公吊二叔之不咸,故封建亲戚以蕃屏周。」唐。柳宗元 封建论:「封建者,必私其土,子其人。」
2.比喻守旧沉腐的思想意识。如:「封建社会」、「在现代年轻人身上,男尊女卑的封建思维已不多见。」
《國語辭典》:物态(物態)  拼音:wù tài
大陆地区指物质存在的状态。如:「水蒸气是水加热气化后的物态。」
《國語辭典》:固然  拼音:gù rán
1.本来就如此。《楚辞。屈原。离骚》:「鸷鸟而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2.虽然。《红楼梦》第五一回:「你们固然不敢抱怨,未免想著我只顾疼这些小孙子孙女儿们。」《文明小史》第三八回:「外国人呢,固然得罪不得,实在下不去的地方,也该据理力争。」
3.本有的形态。《庄子。养生主》:「批大却,导大窾,因其固然。」
《國語辭典》:变异(變異)  拼音:biàn yì
1.发生意外的变化。如:「事不宜久,否则恐生变异。」
2.生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的突变,由基因或环境造成的外表型差异。
《國語辭典》:牙齿(牙齒)  拼音:yá chǐ
动物体的咀嚼器官,为固立于上下颚骨之齿槽突的硬组织突起物。牙齿的构造可分为硬组织形成的珐琅质、象牙质和牙骨质;以及包在硬组织中心而属于软组织的牙髓。
《國語辭典》:磬折  拼音:qìng zhé
1.屈身如磬,以示恭敬。三国。魏。曹植〈箜篌引〉:「谦谦君子德,磬折欲何求?」《文选。阮籍。咏怀诗十七首之十四》:「如何当路子,磬折忘所归。」
2.形容乐声曲折悠扬。《文选。潘岳。笙赋》:「诀厉悄切,又何磬折。」
《國語辭典》:形色  拼音:xíng sè
1.形体容貌。《孟子。尽心上》:「形色,天性也,惟圣人然后可以践形。」
2.形态颜色。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归心》:「又星与日月,形色同尔,但以大小为其等差。」
3.脸色表情。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三。滦阳消夏录三》:「或我财不赡,不餍所求,顿生异心,形色索漠。」
《國語辭典》:形状(形狀)  拼音:xíng zhuàng
1.外貌、模样。《荀子。非相》:「今之世,梁有唐举,相人之形状颜色,而知其吉凶妖祥。」《史记。卷八六。刺客传。豫让传》:「豫让又漆身为厉,吞炭为哑,使形状不可知,行乞于市。」
2.状况、情形。《东观汉记。卷一二。马严传》:「建初中病,遣功曹史李龚奉章诣阙,帝亲召见龚,问疾病形状。」《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七:「府尹见这般形状,心下愈加狐疑,却是免不得体面,喝叫打著。」
3.形容、描述。明。李贽〈解经文〉:「其为昏扰扰相,殆不容以言语形状之矣。」
《漢語大詞典》:百态(百態)
各种形态。 宋 欧阳修 《鸣鸠》诗:“君不见人心百态巧且艰,临危利害两相关。” 宋 苏轼 《过庐山下》诗:“一时供坐笑,百态变立谈。” 秦牧 《艺海拾贝·鲜花百态和艺术风格》:“‘百花齐放’一语,使人想起了鲜花的百态,想起了艺术的各种各样的风格。”
分類:形态
《漢語大詞典》:诸相(諸相)
佛教语。指一切事物外现的形态。维摩诘所说经·弟子品:“法常寂然,灭诸相故。” 唐 李邕 《五台山清凉寺碑》:“示立诸相而无所立,广度羣生而无所度。” 唐 高适 《同诸公登慈恩寺浮图》诗:“香界泯羣有,浮图岂诸相。”
《國語辭典》:组织(組織)  拼音:zǔ zhī
1.纺织。《辽史。卷五九。食货志上》:「饬国人树桑麻,习组织。」
2.构成。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原道》:「雕琢情性,组织辞令。」《文选。刘孝标。广绝交论》:「至夫组织仁义,琢磨道德,驩其愉乐,恤其陵夷。」
3.一群人为达特定目标,经由一定的程序所组成的团体。如:「政府组织」、「议会组织」。
4.生物学上指多细胞生物体中,各细胞和细胞间质依一定秩序联合为一体,并产生一定功能的基本结构。如肌肉组织、神经组织。
5.地质学上指岩石的组成颗粒或结晶的几何型态和排列关系的总称。如沉积岩组成颗粒的粒度、形状及排列。也称为「结构」。
《國語辭典》:献状(獻狀)  拼音:xiàn zhuàng
1.自呈功状。南朝宋。颜延之〈赭白马赋〉:「简伟塞门,献状绛阙。」
2.投诉的状纸。《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璩公归去与婆婆说了,到明日写一纸献状,献来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