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花外小车
 
小车乘兴
 
小车处士
 
小车万花引路
 
小车行花影

相关人物
邵雍


《邵氏闻见录》卷十八~200~
熙宁三年,司马温公与王荆公议新法不合,不拜枢密副使,乞守郡,以端明殿学士知永兴军。后数月,神宗思之,曰:「使司马在朝,人主自然无过举。」移许州,令过阙上殿。公力辞,乞判西京留司御史台。遂居洛,买园于尊贤坊,以独乐名之,始与伯温先君子康节游。尝曰:「某陕人,先生卫人,今同居洛,即乡人也。有如先生道学之尊,当以年德为贵,官职不足道也。」公一日著深衣,自崇德寺书局散步洛水堤上,因过康节天津之居,谒曰程秀才云。既见,温公也,问其故,公笑曰:「司马出程伯休父,故曰程。」留诗云:「拜罢归来抵寺居,解鞍纵马罢传呼。紫衣金带尽脱去,便是林间一野夫。」「草软波清沙路微,手携筇杖著深衣。白鸥不信忘机久,见我犹穿岸柳飞。」康节和曰:「冠盖纷华塞九衢。声名相轧在前呼。独君都不将为事,始信人间有丈夫。」「风背河声近亦微,斜阳淡泊隔云衣。一双白鹭来烟外,将下沙头却背飞。」公一日登崇德阁,约康节久未至,有诗曰:「淡日浓云合复开,碧伊清洛远萦回。林间高阁望已久,花外小车犹未来。」康节和云:「君家梁上年时燕,过社今年尚未回。谓罚误君凝久,万花深处小车来。」又云:「天启夫君八斗才,野人中路必须回。神仙一语难忘处,花外小车犹未来。」康节有安乐窝中诗云:「半记不记梦觉后,似愁无愁情倦时。拥衾侧卧未欲起,帘外落花撩乱飞。」公爱之,请书纸帘上,字画奇古,某家世宝之。公与康节唱酬甚多,具载击壤集。公尝问康节曰:「某何如人?」曰:「君实脚踏实地人也。」公深以为知言。至康节捐馆,公作挽诗二章,其一曰:「慕德闻风久,论交倾盖新。何须半面旧,不待一言亲。讲道切磋直,忘怀笑语真。重言蒙蹠实,佩服敢书绅。」记康节之言也。康节又曰:「君实九分人也。」其重之如此。后公以康节之故,遇其孤伯温甚厚。公无子,以族人之子康为嗣。康字公休,其贤似公,识者谓天故生之也。公休与伯温交游益厚。公薨,公休免丧。元祐间方欲大用,亦不幸,特赠谏议大夫。公休有子植,方数岁,公休素以属伯温。至范纯夫内翰辈皆曰:「将以成温公之后者,非伯温不可。」朝廷知之,伯温自长子县尉移西京国子监教授,俾植得以卒业,因经纪司马氏之家。植字子立,既长,其贤如公休,天下谓真温公门户中人也。亦蚤死,无子,温公之世遂绝。
《國語辭典》:引路  拼音:yǐn lù
带路。《红楼梦》第七五回:「众媳妇答应著,提灯引路。」《文明小史》第五九回:「到得制台衙门下轿,刚下轿就看见替他太太引路的那个巡捕。」
《国语辞典》:引路幡  拼音:yǐn lù fān
白幡的俗称。参见「白幡」条。
《国语辞典》:引路人  拼音:yǐn lù rén
指点明路、方向的人。如:「他的国中老师是带他走向文学创作的引路人。」
《國語辭典》:前导(前導)  拼音:qián dǎo
1.称官吏出行时引路的仪仗。《新五代史。卷二四。唐臣传。安重诲传》:「殿直马延误冲其前导,重诲怒,即台门斩延而后奏。」
2.在前引路的人。《三国演义》第七五回:「众军领命,吕蒙便教前导。」
《國語辭典》:先导(先導)  拼音:xiān dǎo
1.本指在前引路。后泛指引领、指导。《楚辞。严忌。哀时命》:「使枭杨先导兮,白虎为之先后。」汉。司马相如〈大人赋〉:「使五帝先导兮,反大壹而从陵阳。」
2.率先引导群众的人。如:「他是革命运动的先导。」
《國語辭典》:向导(向導)  拼音:xiàng dǎo
引领、指导。《大宋宣和遗事。利集》:「时以郭乐师为向导,药师前驱至浚州。」
《國語辭典》:向导(嚮導)  拼音:xiàng dǎo
1.带路。如:「为了寻找遭遇山难的人,警方特请熟悉山路的原住民在前向导。」
2.带路的人。如:「爬山时,一定要请一位熟悉山路的向导带路。」
《國語辭典》:领路(領路)  拼音:lǐng lù
带路。如:「领路羊」。《文明小史》第二一回:「来了两部东洋车,西洋人在前领路。」
《漢語大詞典》:向道(嚮道)
(1).指引道路。 唐 韩愈 《送齐皞下第序》:“今之君天下者,不亦劳乎?为有司者,不亦难乎?为人嚮道者,不亦勤乎?” 朱熹 考异:“所谓人者,指应举者而言。为之作嚮道者,谓指引其道路所嚮。”
(2).指引路或引路的人。 清 戴名世 《纪红苗事》:“内地奸人诱使为 苗 嚮道,阑入攫取人畜。”续资治通鉴·元世祖至元二十九年:“昔 镇南王 不用嚮道,率众深入,不战自溃。”参见“ 嚮导 ”。
谓向慕道义。 宋 苏轼 《策略二》:“今者曾不得岁月之暇,则夫礼乐刑政教化之源,所以使天下回心而嚮道者,何时而议也。” 清 邹容 《革命军》第二章:“﹝八旗子弟等﹞不必读书嚮道,以充其识力,由少爷而老爷、而大老爷、而大人、而中堂,红顶花翎,贯摇头上,尚书侍郎,殆若天职。”
《國語辭典》:向导(向導)  拼音:xiàng dǎo
引领、指导。《大宋宣和遗事。利集》:「时以郭乐师为向导,药师前驱至浚州。」
《國語辭典》:向导(嚮導)  拼音:xiàng dǎo
1.带路。如:「为了寻找遭遇山难的人,警方特请熟悉山路的原住民在前向导。」
2.带路的人。如:「爬山时,一定要请一位熟悉山路的向导带路。」
《國語辭典》:开道(開道)  拼音:kāi dào
原指开通道路。后引申为在车前替人开路。《儒林外史》第六回:「将掌扇掮起来,四个戴红黑帽子的开道,来富跟著轿,一直来到周家。」
《國語辭典》:开导(開導)  拼音:kāi dǎo
劝解、开导。《荀子。儒效》:「教诲开导成王,使谕于道而能掩迹于文武。」《红楼梦》第一一回:「好妹妹,媳妇听你的话,你去开导、开导他,我也放心。」
《國語辭典》:引道  拼音:yǐn dào
1.起程、出发。《后汉书。卷一八。吴汉传》:「每当出师,朝受诏,夕即引道,初无办严之日。」
2.带路。《文明小史》第四九回:「先生如要先去,兄弟引道罢。」
3.在桥梁两端附近,自平地渐渐高起,而连接高处桥身,以便流通上下桥交通的斜长坡道。如:「桥上发生了连环车祸,使得车辆一路回堵到引道上。」
《漢語大詞典》:双引(雙引)
(1).分列两旁导引。 唐 张说 《王公神道碑》:“以十六年十月詔,葬於 万年县 见子 之原,卤簿齐列,方相双引。” 朱孝臧 《乌夜啼·同瞻园登戒坛千佛阁》词:“春云深宿虚坛,磬初残,步绕松阴,双引出朱阑。”
(2).谓举双烛引路。 唐 制,宰相入朝须举双烛,故称。 唐 白居易 《寄公垂》诗:“却寄两条君领取,明年双引入中书。”自注:“宰相入朝举双烛,餘官各一。”
(3).谓由二人引马。 宋 制,学士以上有朱衣吏一人引马。至入两府,则朱衣二人引马,故称。 宋 魏泰 东轩笔录卷二:“旧制,学士以上,并有一人朱衣吏引马,所服带用黄金,而无鱼,至入两府,则朱衣二人引马,谓之双引。”
《國語辭典》:开路(開路)  拼音:kāi lù
1.开辟通路。《汉书。卷二三。刑法志》:「北伐山戎,为燕开路。」
2.比喻在前排除障碍,引导路径。《儒林外史》第三九回:「叫萧云仙带领步兵五百名在前,先锋开路。」《红楼梦》第一四回:「早有宁府开路传事人看见,连忙回去报与贾珍。」
3.指辞职走路。如:「谁要是不尽责,而又不改过,那就请他开路。」
《國語辭典》:开路(開路)  拼音:kāi lu
一种朝山进香会中的杂技,舞飞叉居前列,故称为「开路」。
《漢語大詞典》:作眼
(1).做眼线。谓充当暗中侦察、引路以及现场示意者。《水浒传》第十八回:“就带原解生辰纲的两个虞侯作眼拿人。”《醒世恒言·灌园叟晚逢仙女》:“即差缉捕使臣带领几个做公的,押 张霸 作眼,前去捕获。”古今小说·滕大尹鬼断家私:“ 梅氏 母子作眼,率领民壮,往东壁下掘开墙基,果然埋下五个大罈。”
(2).围棋术语。参见“ 做眼 ”。
《國語辭典》:做眼  拼音:zuò yǎn
做向导或探报消息。《水浒传》第一八回:「当下便差八个做公的,一同何涛、何清,连夜来到安乐村,叫了店主人做眼,径奔到白胜家里。」《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一:「沈公沈婆得那贼道东西,替他做眼,一夥人干这等事,如何不做手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