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僻典  拼音:pì diǎn
冷僻的典故。如:「他写文章,喜欢用僻典。」
分類:引用
《漢語大詞典》:语典(語典)
(1).即语法。 梁启超 《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三章第四节:“又 中国 语言文字分离,向无文典语典,languagegrammar之教,因此措辞设句之法,不能分明。”参见“ 语法 ”。
(2).典故之一类。指诗文中引用的有出典的语词。相对于“事典”而言。参见“ 事典 ”。
《國語辭典》:语法(語法)  拼音:yǔ fǎ
1.讲求语言构造合宜,音调优美的方法。也称为「话法」。
2.语词、语句形成的规律。有时包括口语和书面语,与「文法」一词相近。
《漢語大詞典》:事典
(1).治事的规章。周礼·天官·大宰:“六曰事典,以富邦国,以任百官,以生万民。”左传·文公六年:“ 宣子 ( 赵宣子 )於是乎始为国政,制事典。” 杜预 注:“典,常也。” 唐 苏颋 《命姚崇等北伐制》:“入敷事典,省阁称其闲练;出综条察,吏人畏其严明。”
(2).专门辑集有关礼制事件的类书。明史·艺文志三有 徐袍 著《事典考略》六卷。
(3).典故之一类。指诗文里引用的古书中的故事,别于语典。
《國語辭典》:引證  拼音:yǐn zhèng
援引事实、法条或别人的言论做为根据。《南史。卷二二。王昙首传》:「每博议引證,先儒罕有其例。」
《漢語大詞典》:引语
适于引用的著名的、杰出的或流行的段落。例如:引语集锦。
语录,自权威方面的一段话作为引言或根据者。例如:用那段引语…作出发点。
《漢語大詞典》:援免
引用律例以减免其罪。《六部处分则例·刑部·审断下》:“ 直省 审拟题结之犯,适遇恩赦之年,该督抚将应赦之犯不为援免者,係斩绞人犯降一级调用,係军流以下人犯罚俸一年。”《天雨花》第十六回:“ 仪贞 一夜不眠,泪流满枕,挨到五更时候,即起身写一书寄与 秀贞 ,备将始末根由説明,及啟奏当今,天言不准援免等语,候天明了,密密封固,付 左安 逕送监中。”
《漢語大詞典》:撮引
摘取引用。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事类:“观夫 屈 宋 属篇,号依诗人,虽引古事而莫取旧辞。唯 贾谊 《鵩赋》,始用《鶡冠》之説; 相如 《上林》,撮引 李斯 之书。此万分之一会也。”
分類:摘取引用
《國語辭典》:论證(論證)  拼音:lùn zhèng
1.在理则学上指前提推论出结论的过程。一个论證必含有前提与结论。
2.举出实例以證明所论述事理的是非曲直。如:「他以史实论證暴政必亡的真理。」
3.立论的根据。如:「这篇文章的论證,十分牵强。」
《漢語大詞典》:乱体(亂體)
指在文章结尾引用诗经语句总括全篇要旨的体例。 明 李贽 《四书评·大学》:“五引是文章家乱体,《中庸》末篇亦是此法。”
《漢語大詞典》:又道是
俗语。多用于第二次引用谚语、格言之前。 元 秦简夫《东堂老》第一折:“那钱物则有出去的,无有进来的,便好道‘坐吃山空,立吃地陷’,又道是‘家有千贯,不如日进分文’。” 元 郑光祖 《王粲登楼》第一折:“贤士差矣,却不道‘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又道是‘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漢語大詞典》:援剿
引用抄袭。 清 恽敬 《重刻〈脉经〉序》:“此书前后凡四刻矣,各序皆斥 五代 高阳生 《脉经歌》援剿经説,粗工便之,致此书传习不广,此医学所以日陵夷也。”
分類:引用抄袭
《漢語大詞典》:援附
(1).谓引用依据的某事或某文。 明 张居正 《请重修〈大明会典〉疏》:“凡百有司,艰於考据,诸所援附,鲜有定画。”
(2).亦作“ 援傅 ”。依附。 清 顾炎武 《与卢某书》:“尚书当日足跡从未至 吴 ,既非 吴 人,又非 吴 官,为子孙者欲立家祠,自当别剏一室,特奉一主,而偪处异姓之卑官,援附无名之血食,於义何居。” 章炳麟 《訄书·序种姓上》:“ 夏后 兴,母系始絶,往往以官、字、謚、邑为氏……及 汉 魏 世守其牒,则时以门资勋伐援傅。要其大体,未尝凌襍也。”
《漢語大詞典》:援案
引用以前案例。 周素园 《贵州民党痛史》第二篇第一章:“官厅最重援案,吾有案可援矣。”
《國語辭典》:引经据古(引經據古)  拼音:yǐn jīng jù gǔ
引用经典古籍中的文句或故事作为依据。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一五。姑妄听之一。序》:「缅昔作者,如王仲任、应仲远,引经据古,博辨宏通。」
《國語辭典》:引经据典(引經據典)  拼音:yǐn jīng jù diǎn
引用经籍典故等为说话作文的依据。《通俗常言疏證。文事。引经据典》引《清朝野史大观》:「陆御史直言极谏,引经据典,洋洋数千言。」《官场现形记》第五五回:「教习听他引经据典,说得津津有味。」
《國語辭典》:引号(引號)  拼音:yǐn hào
一种标点符号。表示引用语的起止,或特别意义的词句,其形式为「」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