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礼记·学记》
「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唐·孔颖达疏:「积言善冶之家,其子弟见其父兄世业鋾铸金铁,使之柔合,以补治破器,皆令全好,故此子弟仍能学为袍裘,补续兽皮,片片相合,以至完全也。……善为弓之家,使干角挠屈调和成其弓,故其子弟亦睹其父兄世业,仍学取柳和软挠之成箕也。

例句

圭衮照崇阅,文儒嗣箕裘。 李群玉 将之京国赠薛员外

箕裘空在念,咄咄谁推贤。 钱起 海畔秋思

少小不好弄,逡巡奉弓箕。 陆龟蒙 袭美先辈以龟蒙所献五百言既蒙见和复示荣唱至于千字提奖之重蔑有称实再抒鄙怀用伸酬谢

典故
相关人物
黄帝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卷三《河水篇》
水出西南长城北,阳周县故城南桥山。昔二世赐蒙恬死于此。王莽更名上陵畤,山上有黄帝冢故也。帝崩,惟弓剑存焉,故世称黄帝仙矣。

例句

旋见衣冠就东市,忽遗弓剑不西巡。 杜牧 河湟

先帝弓剑远,小臣馀此生。 杜甫 送覃二判官

武皇弓剑埋何处,泣问上阳宫里人。 窦庠 陪留守韩仆射巡内至上阳宫感兴二首

谁言衣冠葬其下,不见弓剑何人收。 舒元舆 桥山怀古

骑龙驾景游八极,轩辕弓剑无人识,东海青童寄消息。 顾况 悲歌六

典故

《春秋左传正义》卷四十九〈昭公·传二十年〉~858~
十二月,齐侯田于沛,招虞人以弓,不进。公使执之,辞曰:「昔我先君之田也,旃以招大夫,弓以招士,皮冠以招虞人。臣不见皮冠,故不敢进。
《孟子注疏》卷十下〈万章章句下〉~87~
曰:「敢问招虞人何以?」曰:「以皮冠。庶人以旃,士以旗,大夫以旌。以大夫之招招虞人,虞人死不敢往;以士之招招庶人,庶人岂敢往哉?况乎以不贤人之招招贤人乎?欲见贤人而不以其道,犹欲其入而闭之门也。夫义,路也;礼,门也。惟君子能由是路,出入是门也。《诗》云:『周道如底,其直如矢;君子所履,小人所视。』」万章曰:「孔子『君命召,不俟驾而行』。然则孔子非与?」曰:「孔子当仕有官职,而以其官召之也。」

例句

幢盖今虽贵,弓旌会见招。 刘禹锡 酬杨八庶子喜韩吴兴与余同迁见赠

弘雅重当朝,弓旌早见招。 张荐 奉酬礼部阁老转韵离合见赠

古有弓旌礼,今徵草泽臣。 窦群 经潼关赠宇文十

典故
弓如霹雳


《南史》卷五十五〈曹义宗列传〉~353~
曹景宗字子震,新野人也。父欣之,仕宋位徐州刺史。……景宗幼善骑射,好畋猎,常与少年数十人泽中逐?鹿,每众骑趁鹿,鹿马相乱,景宗于众中射之,人皆惧中马足,鹿应弦辄毙,以此为乐。未弱冠,欣之于新野遣出州,以匹马将数人,于中路卒逢蛮贼数百围之。景宗带百馀箭,每箭杀蛮,蛮遂散走。因以胆勇闻。颇爱史书,每读穰苴、乐毅传,辄放卷叹息曰:「丈夫当如是!」少与州里张道门善,道门,车骑将军敬儿少子也,为武陵太守。敬儿诛,道门于郡伏法,亲属故吏莫敢收。景宗自襄阳遣船到武陵,收其尸,迎还殡葬。乡里以此义之。……景宗为人自恃尚胜,每作书,字有不解,不以问人,皆以意造焉。虽公卿无所推揖;惟韦睿年长,且州里胜流,特相敬重,同宴御筵,亦曲躬谦逊,高祖以此嘉之。景宗好内,妓妾至数百,穷极锦绣。性躁动,不能沈默,出行常欲褰车帷幔,左右辄谏以位望隆重,人所具瞻,不宜然。景宗谓所亲曰:「我昔在乡里,骑快马如龙,与年少辈数十骑,拓弓弦作霹雳声,箭如饿鸱叫。平泽中逐?,数肋射之,渴饮其血,饥食其脯,甜如甘露浆。觉耳后生风,鼻头出火,此乐使人忘死,不知老之将至。今来扬州作贵人,动转不得。路行开车幔,小人辄言不可。闭置车中,如三日新妇,此邑邑使人气尽。」为人嗜酒好乐,腊月于宅中使人作邪呼逐除,遍往人家乞酒食。本以为戏,而部下多剽轻,因弄人妇女,夺人财货。帝颇知之,景宗惧乃止。
典故

《梁书》卷三十九〈羊侃列传〉~56~
侃性豪侈,善音律,自造采莲、棹歌两曲,甚有新致。姬妾侍列,穷极奢靡。有弹筝人陆太喜,著鹿角爪长七寸。舞人张净琬,腰围一尺六寸,时人咸推能掌中舞。又有孙荆玉,能反腰帖地,衔得席上玉簪。敕赉歌人王娥儿,东宫亦赉歌者屈偶之,并妙尽奇曲,一时无对。初赴衡州,于两艖起三间通梁水斋,饰以珠玉,加之锦缋,盛设帷屏,陈列女乐,乘潮解缆,临波置酒,缘塘傍水,观者填咽。大同中,魏使阳斐,与侃在北尝同学,有诏令侃延斐同宴。宾客三百馀人,器皆金玉杂宝,奏三部女乐,至夕,侍婢百馀人,俱执金花烛。侃不能饮酒,而好宾客交游,终日献酬,同其醉醒。性宽厚,有器局,尝南还至涟口,置酒,有客张孺才者,醉于船中失火,延烧七十馀艘,所燔金帛不可胜数。侃闻之,都不挂意,命酒不辍。孺才惭惧,自逃匿,侃慰喻使还,待之如旧。
《全唐文》卷七百三十七〈沈亚之四·异梦录〉~764~
元和十年。亚之以记室从陇西公军泾州。而长安中贤士皆来客之。五月十八日。陇西公与客期宴于东池便馆。既坐。陇西公曰。余少从邢凤游。得记其异。请语之。客曰。愿备听。陇西公曰。凤帅家子。无他能。后寓居长安平康里南。以钱百万质得故豪家洞门曲房之第。即其寝而昼偃。梦一美人自西楹来。环步从容。执卷且吟。为古装。而高鬟长眉。衣方领绣带绅。被广袖之襦。凤大说曰。丽者何自而临我哉。美人笑曰。此妾家也。而君客妾宇下。焉有自耶。凤曰。愿示其书之目。美人曰。妾好诗而尝缀此。凤曰。丽人幸少留。得观览。于是美人授诗。坐西床。凤发卷。示其首篇。题之曰春阳曲。终四句。其后他篇皆累数十句。美人曰。君必欲传之。无令过一篇。凤即起。从东庑下几上取䌽笺。传春阳曲。其词曰。长安少女踏春阳。何处春阳不断肠。舞袖弓弯浑忘却。罗衣空换九秋霜。凤卒诗请曰。何谓弓弯。曰。妾傅年父母使教妾为此舞。美人乃起。整衣张袖。舞数拍。为弓弯状以示凤。既罢。美人泫然良久。即辞去。凤曰。愿复少赐须臾间。竟去。凤亦觉昏然忘。有顷。凤更衣。于襟袖得其词。惊。复省所梦。事在贞元中。后凤为余言如是。是日。监军使与宾府郡佐及宴客陇西独孤铉范阳卢简辞常山张又新武功苏涤皆叹息曰。可记。故亚之退而著录。明日。客有后至者。渤海高允中京兆韦谅晋昌唐炎广汉李瑀吴兴姚合曰。吾友王炎者。元和初夕。梦游吴侍吴王。久之。闻宫中出辇。鸣笳吹箫击鼓。言葬西施。王悼悲不止。立诏词客作挽歌。炎遂应教诗曰。西望吴王国。云书凤字牌。连江起珠帐。择水葬金。满地红心草。三层碧玉阶。春风无处所。悽恨不胜怀。词进。王甚嘉之。及寤。能记其事。炎本太原人也。
典故

《酉阳杂俎》卷十四〈诺皋记〉
元和初,有一士人失姓字,因醉卧厅中。及醒,见古屏上妇人等,悉于床前踏歌,歌曰:「长安女儿踏春阳,无处春阳不断肠。无袖弓腰浑忘却,蛾眉空带九秋霜。」其中双鬟者问曰:「如何是弓腰?」歌者笑曰:「汝不见我作弓腰乎?」乃反首髻及地,腰势如规焉。
典故 
弓张自摧
 
弦惊
  
怯张弓
 
闻弦坠
   
相关人物
魏加


《战国策》卷十七《楚策四》
天下合从。赵使魏加见楚春申君曰:「君有将乎?」曰:「有矣,仆欲将临武君。」魏加曰:「臣少之时好射,臣愿以射譬之,可乎?」春申君曰:「可。」加曰:「异日者,更羸与魏王处京台之下,仰见飞鸟。更羸谓魏王曰:『臣为王引弓虚发而下鸟。』魏王曰:『然则射可至此乎?』更羸曰:『可。』有间,雁从东方来,更羸以虚发而下之。魏王曰:『然则射可至此乎?』更羸曰:『此孽也。』王曰:『先生何以知之?』对曰:『其飞徐而鸣悲。飞徐者,故疮痛也;鸣悲者,久失群也,故疮未息,而惊心未至也。闻弦音,引而高飞,故疮陨也。』今临武君,尝为秦孽,不可为拒秦之将也。」

例句

泣连三献玉,疮惧再伤弓。 刘长卿 落第赠杨侍御兼拜员外仍充安大夫判官赴范阳

剑拔蛟随断,弓张鸟自摧。 张说 送岳州李十从军桂州

潭鱼惊钓落,云雁怯弓张。 方干 新月

折翮翻飞随转蓬,闻弦坠虚下霜空。 李白 单父东楼秋夜送从弟沈之秦

闻弦虚坠良可吁,君更弹射何为乎。 李白 鸣雁行

贞一来时送彩笺,一行归雁慰惊弦。 柳宗元 奉酬杨侍郎丈因送八叔拾遗戏赠诏追南来诸宾二首之一

伤鸟有弦惊不定,卧龙无水动应难。 白居易 得微之到官后书备知通州之事怅然有感因成四章

羁飞本难定,非是恶弦惊。 卢纶 酬李叔度秋夜喜相遇因伤关东僚友丧逝见赠

还塞知何日,惊弦乱此心。 耿湋 赋得沙上雁

旅思蓬飘陌,惊魂雁怯弦。 钱起 寇中送张司马归洛

霜降幽林沾蕙若,弦惊翰苑失鸳鸾。 钱起 送李九贬南阳

转蓬方不定,落羽自惊弦。 陈子昂 落第西还别魏四懔

典故

《礼记·学记》
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
《北史》卷五十六〈魏季景列传〉~2048~
长贤思树风声,抗言昏俗,有朱子游之风。季景父子,雅业相传,抑弓冶之义。兰根道冠时英,功参霸业,亦一代之伟人也。

简释

:谓父子世代相传的事业。 陈子昂 《临邛县令封君遗爱碑》:“陈其弓冶,戴其簪缨。” 明 无名氏 《运甓记·剪发延宾》:“孩儿 陶洪 ,诗书勤习,堪承弓冶之传。” 清 龚鼎孳 《吴郎南征赋别》诗:“国士知弓冶,家声薄鼎钟。”


例句

弓冶将传汝,琴书勿坠吾。 白居易 阿崔

典故
角弓诗

相关人物
韩宣子


《春秋左传·昭公二年》
晋侯使韩宣子来聘,且告为政而来见礼也,观书于大史氏,见易象与鲁春秋曰:「周礼尽在鲁矣。吾乃今知周公之德与周之所以王也。」公享之。季武子赋《绵》之卒章。韩子赋《角弓》。季武子拜曰:「敢拜子之弥缝敝邑,寡君有望矣。武子赋《节》之卒章。既享,宴于季氏,有嘉树焉,宣子誉之。武子曰:「宿敢不封殖此树,以无忘《角弓》。」遂赋《甘棠》。
《诗经·小雅·角弓》
《角弓》,父兄刺幽王也。不亲九族而好谗佞,骨肉相怨,故作是诗也

例句

还同李家树,争赋角弓诗。 李端 单推官厅前双桐咏

更寻嘉树传,不忘角弓诗。 杜甫 冬日有怀李白

典故
伤弓塞雁
  
虚弦落雁
 
惊弦飞鸟

相关人物
更羸


《战国策》卷十七〈楚策四·天下合从〉~57~
天下合从。赵使魏加见楚春申君曰:「君有将乎?」曰:「有矣,仆欲将临武君。」魏加曰:「臣少之时好射,臣愿以射譬之,可乎?」春申君曰:「可。」加曰:「异日者,更羸与魏王处京台之下,仰见飞鸟。更羸谓魏王曰:『臣为王引弓虚发而下鸟。』魏王曰:『然则射可至此乎?』更羸曰:『可。』有间,雁从东方来,更羸以虚发而下之。魏王曰:『然则射可至此乎?』更羸曰:『此孽也。』王曰:『先生何以知之?』对曰:『其飞徐而鸣悲。飞徐者,故疮痛也;鸣悲者,久失群也,故疮未息,而惊心未至也。闻弦音,引而高飞,故疮陨也。』今临武君,尝为秦孽,不可为拒秦之将也。」
《晋书》卷一百十二〈苻生载记〉~2878~
姚襄遣姚兰、王钦卢等招动鄜城、定阳、北地、芹川诸羌胡,皆应之,有众二万七千,进据黄落。生遣苻黄眉、苻坚、邓羌率步骑万五千讨之。襄深沟高垒,固守不战。邓羌说黄眉曰:「伤弓之鸟,落于虚发。襄频为桓温、张平所败,锐气丧矣。今谋固垒不战,是穷寇也。襄性刚很,易以刚动,若长驱鼓行,直压其垒,襄必忿而出师,可一战擒也。」黄眉从之,遣羌率骑三千军于垒门。襄怒,尽锐出战。羌伪不胜,引骑而退,襄追之于三原,羌回骑距襄。俄而黄眉与坚至,大战,斩之,尽俘其众,黄眉等振旅而归。黄眉虽有大功,生不加旌赏,每于众中辱之。黄眉怒,谋杀生自立,事发,伏诛,其王公亲戚多有死者。
典故
九轮烛照
  
射九乌留白日
 
射日弓
 
羿落九乌

相关人物
后羿


《楚辞补注》卷三〈天问〉~96~
「羿焉彃日?乌焉解羽?」东汉·王逸注:「《淮南》言:尧时十日并出,草木焦枯,尧命羿仰射十日,中其九日,日中九乌皆死,堕其羽翼,故留其一日也。」
《淮南子》卷八〈本经训〉~254~
「逮至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豨、脩蛇皆为民害。尧乃使羿诛凿齿于畴华之野,杀九婴于凶水之上,缴大风于青丘之泽,射十日而下杀猰貐,断脩蛇于洞庭,禽封豨于桑林。」东汉·高诱注:「十日并出,羿射去九。」

例句

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李白 古朗月行

切玉剑,射日弓。 李贺 古邺城童子谣效王粲刺曹操

羿弯弓属矢那不中,足令久不得奔。 李贺 日出行

㸌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 杜甫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

尧呼大水浸十日,不惜万国赤子鱼头生。女于此时若食日,虽食八九无嚵名。 韩愈 月蚀诗效玉川子作

有如流传上古时,九轮照烛乾坤旱。 韩愈 游青龙寺赠崔大补阙

典故
九日落
 
九乌落
 
尧射十日
 
夏羿弓
 
射日落
 
弯弓射乌
 
羿中九乌
 
羿射九日
 
羿弓


《淮南子》卷八〈本经训〉~254~
逮至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豨、脩蛇皆为民害。尧乃使羿诛凿齿于畴华之野,杀九婴于凶水之上,缴大风于青丘之泽,上射十日而下杀猰貐,断脩蛇于洞庭,禽封豨于桑林。万民皆喜,置尧以为天子。

简释

九日落:喻为民除害,或喻勇猛。唐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火霍]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

典故
相关人物
冉仲弓
 
冉伯牛
 
冉子有
 
子路(仲由)
 
孔子
 
宰子我
 
端木子贡
 
言子游
 
闵子骞
 
颜回


《旧唐书》卷二十四〈礼仪志四〉~99~
初,开元八年,国子司业李元瓘奏称:「先圣孔宣父庙,先师颜子配座,今其像立侍,配享合坐。十哲弟子,虽复列像庙堂,不预享祀。谨检祠令:何休、范宁等二十二贤,犹沾从祀,望请春秋释奠,列享在二十二贤之上。七十子,请准旧都监堂图形于壁,兼为立赞,庶敦劝儒风,光崇圣烈。曾参等道业可崇,独受经于夫子,望准二十二贤预飨。」敕改颜生等十哲为坐像,悉预从祀。曾参大孝,德冠同列,特为塑像,坐于十哲之次。图画七十子及二十二贤于庙壁上。以颜子亚圣,上亲为之赞,以书于石。闵损已下,令当朝文士分为之赞。……且门人三千,见称十哲,包夫众美,实越等夷。畅玄圣之风规,发人伦之耳目,并宜褒赠,以宠贤明。颜子渊既云亚圣,须优其秩,可赠兖公。闵子骞可赠费侯,冉伯牛可赠郓侯,冉仲弓可赠薛侯,冉子有可赠徐侯,仲子路可赠卫侯,宰子我可赠齐侯,端木子贡可赠黎侯,言子游可赠吴侯,卜子夏可赠魏侯。又夫子格言,参也称鲁,虽居七十之数,不载四科之目。顷虽异于十哲,终或殊于等伦,允稽先旨,俾循旧位。庶乎礼得其序,人焉式瞻,宗洙泗之丕烈,重胶庠之雅范。
典故

《尚书·周书·文侯之命》
「王曰:『父义和,其归视尔师,宁尔邦,用赉尔秬鬯一卣、彤弓一、彤矢百。』」旧题汉·孔安国传:「诸侯有大功,赐弓矢,然后专征伐。彤弓以讲德习射,藏示子孙」

例句

赤豹欣来献,彤弓喜暂櫜。 李德裕 述梦诗四十韵

典故
彤弓卢矢


《尚书》卷二十〈周书·文侯之命〉~309~
王若曰:「父义和!丕显文武,克慎明德,昭升于上,敷闻在下,惟时上帝集厥命于文王。亦惟先正,克左右昭事厥辟;越小大谋猷,罔不率从。肆先祖怀在位。呜呼!闵予小子嗣,造天丕愆;殄资泽于下民,侵戎,我国家纯。即我御事,罔或耆寿俊在厥服,予则罔克。曰惟祖惟父,其伊恤朕躬。呜呼!有绩,予一人永绥在位。父义和!汝克昭乃显祖;汝肇刑文武,用会绍乃辟,追孝于前文人。汝多修,捍我于艰;若汝,予嘉。」王曰:「父义和!其归视尔师,宁尔邦。用赉尔秬鬯一卣;彤弓一,彤矢百;卢弓一,卢矢百;马四匹。父往哉!柔远能迩,惠康小民,无荒宁,简恤尔都,用成尔显德。」旧题汉·孔安国传:「彤,赤。卢,黑也。诸侯有大功,赐弓矢,然后专征伐。彤弓以讲德习射,藏示子孙。」
《漢語大詞典》:弓箕
语本礼记·学记:“良弓之子,必学为箕。” 孔颖达 疏:“善为弓之家,使干角挠屈调和成其弓,故其子弟亦覩其父兄世业,仍学取柳和软挠之成箕也。”后以“弓箕”比喻父子世代相传的事业。 唐 陆龟蒙 《袭美先辈以龟蒙所献五百言既蒙见和再杼鄙怀用伸酬谢》:“少小不好弄,逡巡奉弓箕。”参见“ 弓冶 ”。
《國語辭典》:弓冶  拼音:gōng yě
语本《礼记。学记》:「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比喻父子相承的事业。唐。白居易〈阿崔〉诗:「弓冶将传汝,琴书勿坠吾。」也作「弓裘」。
《國語辭典》:箕裘  拼音:jī qiú
箕,扬米去糠的器具或畚箕等竹器。裘,皮衣。箕裘原指由易而难、有次序的学习方式。语本《礼记。学记》:「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后用来指父亲的技艺或事业。《晋书。卷八二。陈寿等传。史臣曰》:「咸能综缉遗文,垂诸不朽,岂必克传门业,方擅箕裘者哉!」明。刘兑《金童玉女娇红记》:「俺父亲治箕裘,学隐论。」
分類:良弓冶金
《漢語大詞典》:弓剑(弓劍)
(1).弓与剑。礼记·曲礼上:“受弓剑者以袂。”《淮南子·氾论训》:“古之兵,弓剑而已矣。”
(2).指武艺或用武。 唐 柳宗元 《韦道安》诗:“ 道安 本儒士,颇擅弓剑名。” 宋 叶适 《赠李秀才肖舒》诗:“寺传弓剑烟嵐外,门掩诗书浪泊间。” 明 陈子龙 《中都》诗:“ 涂山 弓剑地,千载颂苞桑。”
(3).传说 黄帝 骑龙仙去,群臣攀附欲上,致坠帝弓。又 黄帝 葬 桥山 ,山崩,棺空,唯剑存。见史记·封禅书、 汉 刘向 列仙传·黄帝。后因以“弓剑”为对已故帝王寄托哀思之词。魏书·肃宗纪:“何图一旦,弓剑莫追,国道中微,大行絶祀。” 隋 牛弘 《隋文帝颂》:“慕深考妣,哀缠弓剑。” 唐 杜甫 《送覃二判官》诗:“先帝弓剑远,小臣餘此生。” 清 徐枋 《顾氏松风寝记》:“而事关故国,莫不动先王弓剑之思焉。”
《國語辭典》:弓旌  拼音:gōng jīng
古代徵聘的礼物,以弓招士,以旌招大夫。见《左传。昭公二十年》。引申为延聘之意。《文选。任昉。宣德皇后令》:「爰在弱冠,首应弓旌。」
《漢語大詞典》:弓弯(弓彎)
(1).向后弯腰及地如弓形。 唐 沈亚之 《异梦录》:“ 凤 即起,从东廡下几上取綵牋,传《春阳曲》。其词曰:‘ 长安 少女踏春阳,何处春阳不断肠。舞袖弓弯浑忘却,罗衣空换九秋霜。’ 凤 卒诗,请曰:‘何谓弓弯?’……美人乃起,整衣张袖,舞数拍,为弓弯状以示 凤 。”参见“ 弓腰 ”。
(2).指旧时妇女裹缠如弓形的脚。 清 余怀 板桥杂记·丽品:“弓弯纤小,腰支轻亚。”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二:“ 蒙古 某额駙尝射得一狐,其后两足著红鞋,弓弯与女子无异。”
《國語辭典》:弓腰  拼音:gōng yāo
弯腰如弓。《酉阳杂俎。卷一四。诺皋记上》:「舞袖弓腰浑忘却,蛾眉空带九秋霜。」
《國語辭典》:弓腰  拼音:gōng yāo
弯腰如弓。《酉阳杂俎。卷一四。诺皋记上》:「舞袖弓腰浑忘却,蛾眉空带九秋霜。」
《漢語大詞典》:伤弓(傷弓)
受过箭伤的鸟,听到拉弓开弦的声音也害怕。比喻经过祸患,心有余悸。 唐 杜甫 《归雁》诗之二:“伤弓流落羽,行断不堪闻。” 宋 蔡绦 《铁围山丛谈》卷一:“当是时,执政者皆叹息 鲁公 伤弓,故虑患之深也。” 清 梁章钜 归田琐记·楹联賸语:“ 鹤 ( 赵鹤 )政尚严厉,所至考校生员,多所罢黜…… 鹤 去,以 贵溪 江潮 代之。 潮 亦风裁澟然。生员之伤弓者犹畏之。”参见“ 伤弓之鸟 ”。
《國語辭典》:伤弓之鸟(傷弓之鳥)  拼音:shāng gōng zhī niǎo
比喻受打击或惊吓后,心有馀悸,稍有动静就害怕的人。参见「惊弓之鸟」条。《晋书。卷一一二。苻生载记》:「伤弓之鸟,落于虚发。」《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伤弓之鸟,不敢揽事,且低著头只顾走。」
分類:受过祸患
《漢語大詞典》:怯弦
战国 时 更嬴 善射,曾引弓虚发,惊下受伤未愈的飞雁。见战国策·楚策四。后因以“怯弦”比喻受过挫折而胆怯。 唐 钱起 《寇中送张司马归洛》诗:“旅思蓬飘陌,惊魂雁怯弦。”参见“ 惊弓之鸟 ”。
《國語辭典》:惊弓之鸟(驚弓之鳥)  拼音:jīng gōng zhī niǎo
魏国射箭能手更羸仅是拉动弓弦,不用箭,一只受过箭伤的大雁便因过度惊惧而落下的故事。典出《战国策。楚策四》。比喻曾受打击或惊吓,心有馀悸,稍有动静就害怕的人。《晋书。卷七一。王鉴传》:「黩武之众易动,惊弓之鸟难安。」《歧路灯》第八一回:「绍是惊弓之鸟,吓了一跳。」也作「伤弓之鸟」。
《漢語大詞典》:惊弓(驚弓)
闻弓弦声而惊恐。 闻一多 《红豆》诗之十九:“我是只惊弓的断雁。”参见“ 惊弓之鸟 ”。
《國語辭典》:惊弓之鸟(驚弓之鳥)  拼音:jīng gōng zhī niǎo
魏国射箭能手更羸仅是拉动弓弦,不用箭,一只受过箭伤的大雁便因过度惊惧而落下的故事。典出《战国策。楚策四》。比喻曾受打击或惊吓,心有馀悸,稍有动静就害怕的人。《晋书。卷七一。王鉴传》:「黩武之众易动,惊弓之鸟难安。」《歧路灯》第八一回:「绍是惊弓之鸟,吓了一跳。」也作「伤弓之鸟」。
《漢語大詞典》:惊弦(驚弦)
曾受箭伤,遂闻弓弦声而惊惶。 北周 庾信 《周大将军襄城公郑伟墓志铭》:“麋兴鹿箭,雁落惊弦。” 清 黄遵宪 《雁》诗:“汝亦惊弦者,来归过我庐。”参见“ 惊弓之鸟 ”。
《國語辭典》:惊弓之鸟(驚弓之鳥)  拼音:jīng gōng zhī niǎo
魏国射箭能手更羸仅是拉动弓弦,不用箭,一只受过箭伤的大雁便因过度惊惧而落下的故事。典出《战国策。楚策四》。比喻曾受打击或惊吓,心有馀悸,稍有动静就害怕的人。《晋书。卷七一。王鉴传》:「黩武之众易动,惊弓之鸟难安。」《歧路灯》第八一回:「绍是惊弓之鸟,吓了一跳。」也作「伤弓之鸟」。
《漢語大詞典》:惊雁(驚雁)
犹言惊弓之鸟。 宋 陆游 《书斋壁》诗:“自笑为农行没世,尚如惊雁落空弦。”
分類:惊弓之鸟
《國語辭典》:弓冶  拼音:gōng yě
语本《礼记。学记》:「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比喻父子相承的事业。唐。白居易〈阿崔〉诗:「弓冶将传汝,琴书勿坠吾。」也作「弓裘」。
《漢語大詞典》:空弦
(1).未上箭的弓弦。传说 战国 时候, 更羸 曾虚拉弓弦,使原已受伤的大雁闻声惊飞,创疤挣裂,坠落下来。见战国策·楚策四。后因以“空弦”称赞箭法高明。 宋 苏轼 《次韵王雄州送侍其泾州》:“闻道名城得真将,故应惊羽落空弦。” 宋 陆游 《杂兴》诗之三:“空弦可落雁,此事盖自昔。”
(2).喻被祸害吓坏了的人。 宋 陆游 《书斋壁》诗:“自笑为农行没世,尚如惊雁落空弦。”
《漢語大詞典》:十日
(1).古代神话传说天本有十日, 尧 命 后羿 射落九日。山海经·海外东经:“ 汤谷 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 黑齿 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淮南子·墬形训》:“若木在建木西,末有十日,其华照下地。”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诸子:“按《归藏》之经,大明迂怪,乃称 羿 毙十日, 嫦娥 奔月。” 唐 韩愈 《月蚀诗效玉川子作》:“ 尧 呼大水浸十日,不惜万国赤子鱼头生。女於此时若食日,虽食八九无馋名。”参见“ 十日并出 ”。
(2).十干所表示的日子。周礼·春官·冯相氏:“ 冯相氏 掌十有二岁、十有二月、十有二辰、十日、二十有八星之位,辨其叙事,以会天位。”左传·昭公七年:“天有十日,人有十等。” 杜预 注:“甲至癸。” 唐 韩愈 《送幽州李端公序》:“国家失太平,於今六十年矣,夫十日十二子相配,数穷六十,其将復平,平必自 幽州 始。”新五代史·司天考一:“周天一藏,四时,二十四气,七十二候,行十日十二辰,以为历。”
《漢語大詞典》:十日并出(十日並出)
(1).古代神话传说天本有十个同时出现的太阳。庄子·齐物论:“昔者十日并出,万物皆照,而况德之进乎日者乎!”《淮南子·本经训》:“逮至 尧 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按,山海经·海外东经《大荒南经》楚辞·天问等亦载有此传说。
(2).比喻暴乱并起。 清 钱谦益 《〈陈乔生诗集〉序》:“九婴暴起,十日并出。心穷填海,力尽移山。 原軫 之归元如生, 霽云 之断指犹动。” 清 夏燮 中西纪事·天津新议续议:“今以数万里外,不宾之荒服,一旦冯陵中夏,竟使爝火争明,十日并出。”
《國語辭典》:十哲  拼音:shí zhé
十位圣贤: (1)孔门十哲。包括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宰我、子贡、冉有、季路、子游、子夏。(2)武成庙十哲。包括白起、韩信、诸葛亮、李靖、李绩、张良、田穰苴、孙武、吴起、乐毅。见《新唐书。卷一五。礼乐志五》。
《國語辭典》:彤弓  拼音:tóng gōng
1.红色的弓。古代天子用来赏赐有功的诸侯或大臣,使专用于征伐。《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彤弓一,彤矢百,玈弓矢千。」
2.《诗经。小雅》的篇名。共三章。根据〈诗序〉:「彤弓,天子锡有功诸侯也。」古代天子宴飨有功诸侯赏赐弓矢时的乐歌。首章二句为:「彤弓弨兮,受言藏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