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讪弃(訕棄)
讪谤鄙弃。 晋 葛洪 抱朴子·汉过:“柔媚者受崇饰之祐,方稜者蒙訕弃之患。”
分類:讪谤鄙弃
《國語辭典》:绝仁弃义(絕仁棄義)  拼音:jué rén qì yì
弃绝仁义,回复到人纯朴的本性。是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老子》第一九章:「绝仁弃义,民复孝慈。」
《國語辭典》:绝圣弃知(絕聖棄知)  拼音:jué shèng qì zhì
弃绝智慧聪明,返归于人的天真纯朴。为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庄子。胠箧》:「故绝圣弃知,大盗乃止。」也作「绝圣弃智」。
《國語辭典》:绝圣弃智(絕聖棄智)  拼音:jué shèng qì zhì
弃绝智慧聪明,返归于人的天真纯朴。为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老子》第一九章:「绝圣弃智,民利百倍。」也作「绝圣弃知」。
《國語辭典》:绝圣弃智(絕聖棄智)  拼音:jué shèng qì zhì
弃绝智慧聪明,返归于人的天真纯朴。为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老子》第一九章:「绝圣弃智,民利百倍。」也作「绝圣弃知」。
《漢語大詞典》:沮弃(沮棄)
诋毁抛弃。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知音:“会己则嗟讽,异我则沮弃,各执一隅之解,欲拟万端之变。所谓‘东向而望,不见西墙’也。”
分類:诋毁抛弃
《分类字锦》:夸父弃策(夸父弃策)
山海经夸父与日逐走日入渴欲得饮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李邕日赋夸父弃策
分类:
《漢語大詞典》:匠门弃材(匠門棄材)
比喻无用之人。自谦之称。 清 冯桂芬 《林文忠公祠记》:“ 桂芬 受公知最早,所以期之者甚厚。公驰驱絶域,犹手牋酬答无间。匠门弃材,累公之明。”
分類:无用自谦
《漢語大詞典》:践弃(踐棄)
践踏抛弃。 梁启超 《中国专制政治进化史论》绪论:“而世运日进,氓智日闢。彼林林总总者,终不能自为芻狗以受践弃,自为犬马,以服驱役,自为牛羊,以待豢养也。”
《分类字锦》:尽食所弃(尽食所弃)
唐阙史郑浣以俭素自居尹河南日有从父昆弟之孙自覃怀来谒者力农自赡未尝千谒拜揖甚野束带亦古浣之子弟仆御皆笑其疏质而浣独怜之郑孙将去前一日召甥侄与之会食有蒸饼郑孙去其皮而后食之浣大嗟怒谓曰皮之与中何以异也仆尝病浇态讹俗骄侈自奉思得以还淳反朴敦厚风俗是以怜子力田敝衣必能知艰于稼穑奈何嚣浮甚于五侯家绮纨乳臭儿邪因引手请所弃者郑孙错愕失据器而奉之浣尽食之遂揖归宾閤赠五缣而遣之
分类:俭约
《國語辭典》:怜新弃旧(憐新棄舊)  拼音:lián xīn qì jiù
喜爱新的,厌弃旧的。多指感情不专一。《东周列国志》第三六回:「公子未得富贵,先忘贫贱,他日怜新弃旧,把我等同守患难之人,看做残敝器物一般,可不枉了这十九年辛苦!」《红楼梦》第七九回:「薛蟠本是个怜新弃旧的人,且是有酒胆,无饭力的。」
《漢語大詞典》:鲁姑弃子(魯姑棄子)
汉 刘向 列女传·鲁义姑姊:“ 齐君 攻 鲁 , 义姑 有节,见军走山,弃子抱姪。”后以“鲁姑弃子”称颂 鲁义姑 牺牲亲生儿子而保全侄儿的义举。 唐 李白 《溧阳濑水贞义女碑铭》:“ 鲁姑 弃子,以却三军之众;漂母进饭,没受千金之恩。”
八弃
【佛学大辞典】
(名数)比丘尼之八波罗夷罪也。波罗夷译作断头,又作弃,谓犯此罪者,弃于佛法之边外也。楞严经八曰:「持声闻四弃八弃,执身不动。」同长水疏曰:「梵云波罗夷,此云弃。谓犯此者永弃佛法边外,犹如死尸,大海不受,故名为弃。」(参见:八波罗夷)
【佛学常见辞汇】
即比丘尼的八波罗夷罪。波罗夷华译为断头,又译作弃,意思是犯了此罪的人,就会被摈弃于佛法的门外。
三弃罗章
【佛学大辞典】
(书名)声明学处五经中第四经之称。(参见:毗加罗)
尸弃
【佛学大辞典】
(佛名)S/ikhin,又作式,式弃,式诘。大论作罽那尸弃。旧俱舍十三作剌那尸弃Ratnas/ikhin,新俱舍十八作宝髻增一阿含经四十四作式诘。优婆塞戒经作宝顶。本行经作螺髻。有二佛:一、值遇释迦佛初阿僧祇劫满之佛也。大论四曰:「释迦文佛从过去释迦文佛,到罽那尸弃,为初僧祇。」二、过去七佛中之第二佛也。同九曰:「贤劫之前第三十一劫有二佛,一名尸弃(秦言火)。(中略)贤劫中有四佛。(中略)四名释迦牟尼。」华严疏钞十六上曰:「尸弃亦云尸弃那,此云持髻。」梵网述记上曰:「尸弃亦名式,此云胜,亦名最上。」增一阿含经四十四曰:「式诘。」【又】大梵天王之名。译曰顶髻或火,以入火光定而断欲惑也,又以此天为劫末大火灾之顶上也。智度论一曰:「三千大千世界主,梵天王名式弃。」法华文句二曰:「尸弃者此翻为顶髻,又外国唤天为树提尸弃。此王本修火光定,破欲界惑,从德立名。然经标梵王,复举尸弃,似两人。依释论正以尸弃为王,今经举位显名,恐目一人耳。」法华玄赞二曰:「尸弃者火灾顶,即初禅主,火灾之灾顶故。」
尸弃佛
【佛学大辞典】
(佛名)(参见:尸弃)
【佛学常见辞汇】
即七佛中的第二尊佛。
【三藏法数】
梵语尸弃,华言火,又云持髻。谓无分别智最为尊上,处于心顶也。过毗婆尸佛三十劫后,而成正觉。(无分别智者,即根本智,谓为众智之本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