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75,分32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抛弃
弃甲
遐弃
遗弃
弃世
弃人
弃遗
见弃
弃地
奄弃
弃市
屏弃
毁弃
永弃
弃瑕
《國語辭典》:抛弃(拋棄)  拼音:pāo qì
1.丢弃,扔掉不要。如:「抛弃式隐形眼镜。」《三国演义》第一三回:「百官宫人,符册典籍,一应御用之物,尽皆抛弃。」
2.遗弃。如:「自从他被女友抛弃后,整天借酒浇愁。」元。关汉卿《救风尘》第一折:「待嫁一个聪俊的,又怕半路里轻抛弃。」
3.权利人放弃其权利而不行使,称为「抛弃」。如:继承之抛弃、占有之抛弃等是,为私权丧失原因的一种。
《國語辭典》:弃甲(棄甲)  拼音:qì jiǎ
丢弃铠甲。指战败逃走。《三国志。卷一三。魏书。王朗传》:「鱼生于渊而亢于屋,介鳞之物失其所也。边将其殆有弃甲之变乎?」唐。韩愈 与凤翔邢尚书书:「戎狄弃甲而远遁,朝廷高枕而不虞,是岂负大丈夫生平之志愿哉!」
《國語辭典》:遐弃(遐棄)  拼音:xiá qì
离开得很远。《诗经。周南。汝坟》:「遵彼汝坟,伐其条肄;既见君子,不我遐弃。」也作「遐遗」。
《國語辭典》:遗弃(遺棄)  拼音:yí qì
1.丢弃、弃而不顾。《书经。皋陶谟》:「翕受敷施,九德咸事,俊乂在官」句下唐。孔颖达。正义:「使九德之人,皆得用事,事各尽其能,无所遗弃。」《三国演义》第九六回:「因此军资什物,不曾遗弃。」
2.法律上指负有扶养的义务而不履行者,称为「遗弃」。
《國語辭典》:弃世(棄世)  拼音:qì shì
1.离开人世。《三国志。卷一九。魏书。陈思王植传》:「臣感先帝早崩,威王弃世,臣独何人,以堪长久!」《三国演义》第三回:「兄醉矣!先父弃世多年,安得与兄相会?」也作「去世」、「逝世」。
2.超脱尘俗,遗世独立。《庄子。达生》:「夫欲免为形者,莫如弃世,弃世则无累。」宋。陈师道〈寒夜有怀晁无斁〉诗:「归怀属有思,弃世不待怒。」
《漢語大詞典》:弃人(棄人)
(1).被遗弃的人;废人。老子:“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 汉 贾谊 新书·春秋:“君亦使君之贵优,将君之爱鹤,以为君战矣。我儕弃人也,安能守战?” 明 归有光 《圣人之心公天下》:“彼世之瞽者、刖者、宫者,莫不以为弃人也。” 清 尤侗 《南陈北李》诗:“ 南京 有一 陈 ,太学无弃人; 北京 有一 李 ,太学多端士。”
(2).指因罪被流放的人。管子·问:“问国之弃人,何族之子弟也。” 尹知章 注:“弃人,谓有过不齿,投之四裔者也。”
(3).遗弃人才。左传·昭公元年:“ 莒展 之不立,弃人也夫!人可弃乎?”
(4).失去人心。国语·晋语一:“今不据其安,不可谓能谋;行之以齿牙,不可谓得人……弃人失谋,天亦不赞。” 韦昭 注:“行之以齿牙为弃人,不据其安为失谋。少族多敌,故天不赞助。”
《漢語大詞典》:弃遗(棄遺)
遗弃,抛弃。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僧伽罗国:“山川道阻,冻馁艰辛,一言忤意,遂见弃遗。” 宋 苏辙 《齐州祈雨雪祝文》:“蒙神之休,常以有年,云兴肤寸,实雨天下,矧伊我邦,而或弃遗。”
分類:遗弃抛弃
《國語辭典》:见弃(見棄)  拼音:jiàn qì
被抛弃。《楚辞。东方朔。七谏。初放》:「王不察其长利兮,卒见弃乎原野。」《红楼梦》第九回:「近日连香玉亦已见弃,故贾瑞便无了提携帮衬之人。」
《漢語大詞典》:弃地(棄地)
(1).荒废不用之地。《汉书·匈奴传上》:“ 东胡 使使谓 冒顿 曰:‘ 匈奴 所与我界甌脱外弃地, 匈奴 不能至也,吾欲有之。’” 唐 柳宗元 《钴鉧潭西小丘记》:“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而有之。问其主,曰:‘ 唐氏 之弃地,货而不售。’”
(2).丢弃田地。宋史·刘挚传:“ 绍圣 初, 来之邵 、 周秩 论 挚 变法、弃地罪,夺职知 黄州 。”
《漢語大詞典》:奄弃(奄棄)
忽然舍弃。犹永别,谓死亡。 唐 韩愈 《宪宗崩慰诸道疏》:“上天降祸,大行皇帝,奄弃万国。”元史·文宗纪二:“朕以先皇帝奄弃方新,摧怛何忍。” 明 文徵明 《先叔父中宪大夫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文公行状》:“盛年奄弃明时,有可惜者。”
《國語辭典》:弃市(棄市)  拼音:qì shì
古代于闹市执行死刑,并将尸体弃置街头示众,称为「弃市」。语本《礼记。王制》:「刑人于市,与众弃之。」后用以代称死罪。《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三国演义》第一一五回:「卒非挞妻之人,面非受刑之地,合当弃市。」
《國語辭典》:屏弃(屏棄)  拼音:bǐng qì
抛弃、丢掉。《书经。泰誓下》:「屏弃典刑,囚奴正士。」《晋书。卷二五。舆服志》:「高旗有日月之象,式视有威仪之选,衣兼鞙佩,衡载鸣和,是以闲邪屏弃,不可入也。」
分類:屏弃废弃
《國語辭典》:毁弃(毀棄)  拼音:huǐ qì
1.毁坏废弃。《楚辞。屈原。卜居》:「黄钟毁弃,瓦釜雷鸣。」
2.法律上指毁损物品,致其丧失效用。
分類:毁弃抛弃
《韵府拾遗 寘韵》:永弃(永弃)
崔琪桂林一枝赋便辞仙客永弃幽林
《漢語大詞典》:弃瑕(棄瑕)
不追究缺点过失。《旧唐书·文苑传中·李邕》:“伏惟敷含垢之道,存弃瑕之义,远思 剧孟 ,近取 李邕 ,岂惟成愷悌之泽,实亦归天下之望。” 明 陈子龙 《直纠大贪疏》:“洗濯肺肠,尽改往辙,以报朝廷弃瑕之恩。”参见“ 弃瑕録用 ”。
《國語辭典》:弃瑕录用(棄瑕錄用)  拼音:qì xiá lù yòng
瑕,玉上的斑点,借指过失。弃瑕录用指不计较其缺点过失而加以任用。《后汉书。卷七四上。袁绍传》:「广罗英雄,弃瑕录用。」《文选。丘迟。与陈伯之书》:「圣朝赦罪责功,弃瑕录用,推赤心于天下,安反侧于万物。」也作「弃瑕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