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开解(開解)  拼音:kāi jiě
1.开导劝解。宋。柳永 忆帝京。薄衾小枕天气词:「万种思量,多方开解,只恁寂寞厌厌地。」《红楼梦》第六四回:「如若见林妹妹伤感,再设法开解。」
2.扫除障蔽,领悟了解。《景德传灯录。卷一四。澧州龙潭崇信禅师》:「悟曰:『见则直下便见,拟思即差。』师当下开解。」
《漢語大詞典》:发轸(發軫)
(1).车子出发。借指出发,起程。文选·曹植〈王仲宣诔〉:“发軫北 魏 ,远迄南 淮 。” 吕向 注:“軫,车也。” 晋 陆机 《赠冯文罴》诗:“发軫清 洛汭 ,驱马大 河阴 。”魏书·高祖纪下:“丙子,詔六军发軫。”
(2).比喻事物的起始、开端。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才略:“ 袁宏 发軫以高驤,故卓出而多偏。”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义解·释僧彻:“汝城隍严固,攻者丧师,发軫能尔,良为未易。”《南齐书·高逸传·顾欢》:“ 孔 老 治世为本,释氏出世为宗,发軫既殊,其归亦异。”
(3).启发,开导。 晋 慧远 《答何镇南》:“固知发軫归途者,不以生累其神;超落世务者,不以情累其生。” 南朝 宋 宗炳 《明佛论》:“发軫常人之心,首路得辙,纵可多歷劫数,终必逕集玄极。”
《國語辭典》:晓譬(曉譬)  拼音:xiǎo pì
使人明白、了解。《新唐书。卷一七三。裴度传》:「易定节度使张璠卒,军中将立其子元益,度乃遣使晓譬祸福,元益惧,束身归朝。」
分類:晓喻开导
《漢語大詞典》:晓喻(曉喻)
明白劝导,告知。多用于上对下。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故遣信使晓喻百姓以发卒之事。”北史·穆崇传:“ 焕 晓喻逆徒,示以祸福,於是凶党离心,莫为之用。” 宋 苏轼 《书柳子厚〈牛赋〉后》:“故书 柳子厚 《牛赋》,以遗 琼州 僧 道贇 ,使以晓喻其乡人之有知者。”
《漢語大詞典》:通化
开导教化。魏书·乐志:“ 莹 ( 祖莹 )復议曰:夫乐所以乘灵通化,舞所以象物昭功。”
分類:开导教化
《漢語大詞典》:示诲(示誨)
开导教诲。《坛经·机缘品》:“凡经三月,未蒙示诲。”
分類:开导教诲
《漢語大詞典》:审谕(審諭)
指太子的师傅对太子的明白开导。语本礼记·文王世子:“大傅审父子君臣之道以示之;少傅奉世子,以观大傅之德行而审喻之。”喻,通“ 諭 ”。 南朝 梁 陆倕 《为豫章王庆太子出宫表》:“伏维皇太子道契生知,照均天纵,不藉审諭之功,无待温文之辅。” 唐 刘肃 《大唐新语·褒锡》:“太子谓之曰:‘飞刀膾鲤,调和鼎食,公实有之,至於审諭弼谐,固属 李纲 矣。’”旧唐书·姚珽传:“时 节愍太子 举事不法, 王廷 前后上书进諫……所冀讲席谈筵,务尽忠规之道;披文擿句,方资审諭之勤。”
《漢語大詞典》:训道(訓道)
(1).教诲开导。汉书·刑法志:“故夫训道不纯而愚民陷焉。” 颜师古 注:“道,读曰导。”新唐书·高俭传:“太子令曰:‘寡人资公训道,而比听政,据桉对公,情所未安,所司宜别设桉奉太傅。’” 明 徐渭 《昙大师传略》:“又师诸从父子家庭间所训道,及答简药诸士人病,并非亚圣小贤所办,孰代之哉?”参见“ 训导 ”。
(2).指引、向导。艺文类聚卷三九引 晋 张敞 《东宫旧事》:“设位,拜二傅。二傅交礼毕,不復登车。太傅训道在前,少傅训从在后。”参见“ 训从 ”。
《國語辭典》:训导(訓導)  拼音:xùn dǎo
1.教训劝导。《国语。楚语上》:「必诵志而纳之,以训导我。」《三国志。卷三。魏书。明帝纪》:「岂训导未洽,将进用者不以德显乎?」
2.职官名。明、清于府设教授,州设学正,县设教谕,职司教育学生。其副职皆称为「训导」。清末废。
3.以往各级学校负责管理学生生活教育的部门或人员,现已改为学生事务处。
《漢語大詞典》:训从(訓從)
谓跟从指引。艺文类聚卷三九引 晋 张敞 《东宫旧事》:“正会仪,太子着远游冠,絳纱襮,登舆。至 承华门 ,设位,拜二傅。二傅交礼毕,不復登车,太傅训道在前,少傅训从在后。太子入 崇贤门 ,乐作。太子登殿,西向坐。”
分類:跟从指引
《漢語大詞典》:风劝(風勸)
用委婉含蓄的方式进行开导、劝勉。 宋 叶适《平江县王文正公祠堂记》:“公祠故在 长庆寺 ,去县七十九里。君患其不足繫民瞻也,即学后新立堂祀公。邑先大夫皆像於两傍,作《四慕诗》以风劝之。” 明 宋濂 《题金德厚和王子充诗后》:“波澜浩渺,不可涯涘,而其念乡学之美,思官政之治,实有得古人风劝之义。”
《漢語大詞典》:风谕
亦作“ 风喻 ”。 以委婉的言辞劝告开导。史记·三王世家:“公卿使大臣请,遣宗正与太中大夫 公户满意 、御史二人,偕往使 燕 ,风喻之。”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陛下以岁时 汉 所餘彼所鲜数问遗,因使辩士风諭以礼节。”汉书·艺文志:“其后 宋玉 、 唐勒 , 汉 兴 枚乘 、 司马相如 ,下及 扬子云 ,竞为侈丽閎衍之词,没其风諭之义。” 宋 陈亮 《酌古论·曹公》:“及 熙尚 既平,厉兵西向,风諭诸将,使来合势,则 韩遂 等必不敢叛。” 清 谭献 《古诗录序》:“同时之人,未尝无支离涣靡之作,然其根也朴,其枝叶以焕丽,其合者皆风諭之遗也,晚 周 所纪,盖无让焉。”
《漢語大詞典》:唱导(唱導)
(1).前导,领先。后汉书·荀爽传:“兽则牡为唱导,牝乃相从。”
(2).犹倡导。带头提倡。三国志·魏志·刘晔传:“﹝ 郑宝 ﹞欲驱略百姓越赴 江 表,以 曄 高族名人,欲彊逼 曄 使唱导此谋。” 宋 司马光 《文中子补传》:“发端唱导者非二家之罪而谁哉?此皆议论不合於圣人者也。”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后记》:“我那一篇《从帮忙到扯淡》,原在指那些唱导什么儿童年,妇女年,读经救国,敬老正俗, 中国 本位文化,第三种人文艺等等的一大批政客豪商,文人学士。”
(3).佛教语。谓讲经说法,宣唱开导。 晋 法显 佛国记:“诸天説是语已,即便在前唱导,导引而去。”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唱导传论》:“唱导者,盖以宣唱法理,开导众心也。” 汤用彤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二分第十三章:“ 宋 时 道照 善于唱导,音吐嘹亮,洗悟尘心。”
《漢語大詞典》:开制(開制)
(1).开导制服。 三国 魏 嵇康 《答释难宅无吉凶摄生论》:“夫先王垂训,开制中人。言之所树,贤愚不违;事之所由,古今不忒,所以致教也。”
(2).更新制度。《文选·王融〈永明九年策秀才文〉》:“若爰井开制,惧惊扰愚民;舄卤可腴,恐时无 史 白 。” 李周翰 注:“言欲使人易田开其制度,以上中下均易之,惧惊烦愚民也。”
《漢語大詞典》:开扶(開扶)
开导扶助。 宋 苏舜钦 《上杜侍郎启》:“若 舜钦 辈,才术甚疎,无足称道!或当前时,宜训戒开扶,使就成人之业。”
分類:开导扶助
《國語辭典》:说服(說服)  拼音:shuì fú
以言词游说,使人悦纳。如:「他终于说服众人支持这项政策。」
《漢語大詞典》:开譬(開譬)
开导劝说。三国志·吴志·鲁肃传“ 肃 邀 羽 相见”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吴 韦昭 《吴书》:“ 肃 曰:‘今日之事,宜相开譬。’”新唐书·张建封传:“﹝ 建封 ﹞因到贼屯开譬祸福,一日降数千人。” 宋 朱熹 《与王枢密札子》:“拜领钧翰之赐,开譬详悉,爱念良厚。”
分類:开导劝说
《漢語大詞典》:唱明
谓开导阐明。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五:“《法苑献徵録》五卷,编辑古今尊宿唱明之语,及 天童 三峯 授受事实,并法中先辈交谊,如序跋、简牘……之类。”参见“ 唱导 ”。
分類:开导阐明
《漢語大詞典》:唱导(唱導)
(1).前导,领先。后汉书·荀爽传:“兽则牡为唱导,牝乃相从。”
(2).犹倡导。带头提倡。三国志·魏志·刘晔传:“﹝ 郑宝 ﹞欲驱略百姓越赴 江 表,以 曄 高族名人,欲彊逼 曄 使唱导此谋。” 宋 司马光 《文中子补传》:“发端唱导者非二家之罪而谁哉?此皆议论不合於圣人者也。”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后记》:“我那一篇《从帮忙到扯淡》,原在指那些唱导什么儿童年,妇女年,读经救国,敬老正俗, 中国 本位文化,第三种人文艺等等的一大批政客豪商,文人学士。”
(3).佛教语。谓讲经说法,宣唱开导。 晋 法显 佛国记:“诸天説是语已,即便在前唱导,导引而去。”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唱导传论》:“唱导者,盖以宣唱法理,开导众心也。” 汤用彤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二分第十三章:“ 宋 时 道照 善于唱导,音吐嘹亮,洗悟尘心。”